大王叫我来巡山,听听三刀侃大山。

作者:黄三刀(微信公众号“黄三刀”,欢迎关注)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1)

都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就是说,对于局势认不清,拎不清,通通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晏子春秋》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也就是说,不仅识时务,还要通机变。

本来,识时务者,明显是褒义,指的是对人间大道、天下大事洞察于心的人物。唯有这样的人物,才能对“时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就一番事业,故称俊杰。

正所谓“识时务”的“时”,意思就是你对当下问题和处境的判断,如今,你要“识”的不是是非与原则,也不是价值与观念,而是利害关系。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2)

很显然,现如今,“时务”和“世故”一词几乎混淆了。

也就是说,你识了,看清楚了,拎得清了,顺时势而为,你就是聪明人,就有机会出落成一个很“俊”的社会成功人士,什么长什么家,此所谓俊杰也。

与此相反,你就是笨蛋,逆潮流而动者,傻缺,一般被人认为是迂腐的代表。

话说回来,书本上的知识进入世俗就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再正常不过了。毕竟咱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头老百姓,没有什么机会去识别天下大势?顶多是随时代大潮,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沉。

正所谓世道“艰难”,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明白人情世故,就相当不易了。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3)

于是,“时务”慢慢异化成了“世故”。这时候的“识时务”,便是对大道追求和世俗利益的妥协。用在妥协方,那是无奈的语气;用在强势方,那简直就是威胁的口气了。你不识时务,我就削你哦。

于是,识时务,变成了明哲保身。

其实,识时务的本意,与世故正好相反。是指对大道有自己的认识,有自己的坚守,有自己的犯轴,不世故、不圆滑,方为真正的“俊杰”。

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和道貌岸然、无奸不商、无毒不丈夫等等,同属世俗流传之后的语意转换,只因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渐渐地得到官方的认证而改变了其本质意义。

您比如今天有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会把识时务当做投机取巧。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4)

说话什么叫俊杰?不止是英雄。许多国人是不崇拜英雄的,因为英雄多半是很无奈的,多半是很凄惨的。他们宁愿自己是随波逐流的得利者,而非站在道德高地的领路人。

俊杰者,还得才智过人。单单长得“俊”,那是小鲜肉。才智过人是自我的条件。同样顺应时势有两种人,一种叫做同流合污,一种叫做当仁不让。俊杰是当仁不让的。闽南话讲一句话,撩下去了,那才叫俊杰。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们几代人经历过各种繁复的“识时务”训练,那些脑子里逻辑性强一点原则性多一点的人,不善识时务,不是在这里霉了,就是在那里吃苦头了,其状悲惨。

这种“识时务”训练,像是某种仪式。

如此一场场的练习下来,必然多多少少固化了你的意识,磨掉了你的棱角,让你“识时务”,让你在轨道中行走,让你成规定中的“俊杰”。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5)

问题在于,如今不是识时务者太少,而是太多。虽然拒绝识时务,不甘为俊杰的人,还是有的。您比如崔永元、褚朝新。

但还是太少了些。不识时务者的价值,不是那么容易看得清的,往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后世人才能明白他们的价值。

话多越来越多的“俊杰”各显神通实现大富大贵之后,当然要考虑千秋万代的问题了。理亏心虚之下,只能继续使骗和使蛮。

他们特别害怕那些明白的“不识时务者”的关注、直视、议论、分析、揭露和清算。

于是,蒙眼、堵嘴、拐带、恐吓、威胁等非常手段成为常态。

人们低眉顺眼,诚惶诚恐。久而久之,出于自保,一个莫谈莫谈、闭嘴闭嘴的大气候便再度形成。

聪明人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俊杰)(6)

如此这般,不用去泰国,也能预见大量的阴阳人,必然应时而生。如此这般逆淘汰,社会进步便是空谈。

一个社会要进步,应视不识时务者为俊杰。

不说了,夜已深,人憔悴,是当睡!作为识时务之三刀者,明天还得乖乖上班,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