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自殷商时期开始出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都是以由上向下排列的方式书写的传统中文是直排的,这是从甲骨文时代就留下来的几千年传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现代汉字为什么改为横写 以前汉字为何竖着写?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现代汉字为什么改为横写 以前汉字为何竖着写

现代汉字为什么改为横写 以前汉字为何竖着写

中国汉字自殷商时期开始出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都是以由上向下排列的方式书写的。传统中文是直排的,这是从甲骨文时代就留下来的几千年传统。

殷商时期,占卜记事是国家记事的主要方法。甲骨文都是由上到下、由右至左的顺序刻画文字的,因为那时候的文字是镌刻在焚烧过的龟甲和牛骨的裂纹上的,为了方便起见,人们常常沿竖裂纹方向刻字。因为大部分人都习惯用右手,所以右边自然成了起首行。因而有学者认为那时的文字就已经应用了竖向的界格了。后来甲骨文化为金文,由甲骨上改为石头和金属上,但书写方式依然被沿袭下来。

商周之后,竹木简成为汉字主要的载体,书写与阅读时两手左右展收简卷比上下展收更为方便,所以会将简卷横向铺开,简条自然呈现竖直方向,这就决定了其由上向下书写的方式。书写时无论站立或跽坐,都是以右手执笔,左手展卷,所以只宜由右向左换行,在新展开的简条上续写文字,这又再次稳固了汉字这种由右向左、自上而下竖写的方式。

由于文字载体的特征,所以汉字从上向下、由右至左书写的方式固定了下来,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但汉字书写方式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仍然是通行竖写。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后,仍是竖排竖行。

到了清朝末年,一些知识分子学习西洋文化,提倡汉字改革,提倡拼音文字,力主改变传统书写方式,改用从左到右的“横行”排列方式。清末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刘世恩写了一本叫《音韵记号》的书,提倡拼音文字改革,开启了汉字横写的新篇章。

到了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先生,主张文字横写改革。钱先生认为,人的两只眼睛是左右并排的,而不是上下重排,假如一个人站在屋子里,横向看东西,是非常省力的,但是如果是上下纵向看的话,眼睛就需要俯视一下、仰视一下,这种动作做起来比较费力。由此及彼,就可以知道看书的时候,横行要比竖行看起来更容易,不那么费力。而且,人一般都是右手写字,一定要从左往右写,才能够让无论是汉字还是外语都能一笔一画地写清楚,鲜有从右至左的。而且,汉字从右开始竖写,这种方法其实比较笨拙费力。如果学习外国的写法,从左往右横写,那么就没有不方便的了。

从钱先生的观点里,我们可以窥见汉字横写改革的初衷。的确,从阅读习惯来说从左往右横行更适合人们的视力阅读习惯,能够更快地进行阅读和记忆。除了这一点,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书写工具的变化。古时主流书写工具多用传统的毛笔,而近代开始则使用钢笔。钢笔书写是要用手衬着纸的,如果还是由右至左书写的话,未干的墨水肯定会弄脏手,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书写形式书写方式就需要进行改革。同时,再从文字国际化的角度上看,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文字都是从左到右书写。再者,近代汉文里经常要引用外文、书写阿拉伯数字、使用新标点等情况,汉字竖写就更加地感觉到不便,所以进行了横写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