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年末了,明年即将来临,算来自己也是30好几的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年纪越大越喜欢回味过去,尤其是小时候的光景,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奶奶去世百日纪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奶奶去世百日纪念(纪念逝世10周年的奶奶)

奶奶去世百日纪念

22年末了,明年即将来临,算来自己也是30好几的人,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是家庭的中流砥柱。年纪越大越喜欢回味过去,尤其是小时候的光景。

下个月又该过年了,越发想念逝去的亲人,我的爷爷奶奶。今天我先来怀念一下我的奶奶,我怕时间的流失,对奶奶的记忆越来越模糊了。

我的奶奶,大名叫王阿三,这是我从她的身份证上看到的,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生人,具体几几年我不清楚了。奶奶去世时我在上大一还是大二,12年吧,反正是一个冬天,我在宿舍接到爸爸的电话说奶奶去世了。我记得当时没什么特别,或者说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向老师请了几天假就回去了。小小的身躯躺在五伯家大厅的冰棺材里,有点想哭,却又觉得在大庭广众下哭有点丢人,之后的事情我也没记忆了。我上一次回家她还坐在五伯家前沿门口,她那时候应该是中风了,嘴歪口斜,手还有点抖,我还跟她说我没多久回家再来看她,没想到是永别。跟爷爷是一个村的,相隔也就几公里路,以前

我印象中奶奶个子小小的,但是特别能干,她和爷爷养育了我爸他们七个儿子,一个女儿,二伯过继给了爷爷的兄弟。她特别能吃苦,真的是一辈子没享过福,吃的是萧绍地区特色菜霉苋菜梗,霉豆腐,要么是自己种的蔬菜比如葫芦、青菜、番茄、茄子之类的,衣服也永远是那几件,真的是舍不得吃喝。在去世之后留下的钱足够丧事的支出以及给每家儿子留了点钱。

其实她跟爷爷一样,其实本可以多活几年,去医院好好调养一下,多活5、6年上九十岁,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子女众多的缘故,也就没人用心了。想起来我都觉得太对不起他们俩了,真正没有享过一天福。我现在赚钱了,想好好报答一下都没机会了。

小时候爸爸妈妈去上海跑船去了,把十个月大的我扔给当时六十几岁的爷爷奶奶,在当年贫困、物资与精神缺乏的年代,奶奶充当了妈妈的角色,虽然小时候经常缺少吃穿,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已经尽力了。把我安安全全地带大,我已经很感激了,因为我现在也带我儿子,知道带小孩子的不容易,尤其是老人带小孩子,不只是我还有我堂哥,我六伯家的孩子。

在那个年代,最开心的是奶奶念佛回来,我和堂哥争先恐后地去翻奶奶那只破旧的念佛的包,因为里面装着我们很久没有吃到的零食,那是念佛主人家给的,奶奶舍不得吃总是带回来留给我们。小时候不懂,只有原始的欲望:吃。太小了,太饿了,奶奶从来不怪我们。

小时候听着下午4点50分播放的广播,嗷嗷大哭,想要妈妈,也总是奶奶安慰我,抱着我,熬过一个又一个对于小孩子来说漫长又可怕的夜晚。那时候,对于奶奶的感情是重于妈妈的感情的。哪怕我读小学四年级我还是喜欢去奶奶那睡觉,一点都不嫌弃奶奶的老人味。

还有就是小时候偶尔去外婆家住,隔一段时间奶奶总是准时来接我,我不肯回去,就拿着甘蔗来“诱惑”我回去,奶奶的脚很小,拉着我小小的手,我心里觉得很踏实。还有上小学的时候我出水痘,爸爸妈妈去上班,外面狂风暴雨,家里的小狗汪汪汪狂吠,也是奶奶陪着我,陪着我看电视,陪着我睡觉。从出生到我七八岁,陪伴我最多是爷爷奶奶,并不是爸爸妈妈,所以我一直都缺乏安全感、也不自信,但是奶奶很大弥补了我情感空白,至少我没有走歪路。

奶奶其实也需要情感的爆发,需要情感地宣泄。2006年的夏天爷爷出殡当晚,几个子女吵吵闹闹的,奶奶哭着趴在爷爷的棺材上,声泪俱下地喊着“老太公,老太公”这是她风风雨雨六十几年的丈夫的最后一程,作为妻子,她希望他体面地离开。这是她最重要的情感归宿,从此一个人孤零零生存在世上,不是生活。儿子和女儿更不要说众多的儿媳、孙子们,理解和共情她此刻的感情。物资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跟她一起面对生活的伴侣也走了。生活是暗淡的,没有生机的。

想来二十几岁的我其实是有能力去弥补对奶奶的感情的,可以多陪陪她,给她买点好吃的,卧病住在我家的时候,虽然一楼还没装修好,但是可以尽可能提供好的环境。那时候不懂事,对生活和感情没有半点理解,更谈不上感悟。去世十周年了,没有机会去填满我空洞的心灵,那一角永远是空白的。

今年过年后上坟,我要去拜祭一下我的爷爷奶奶,看一看他们,烧烧纸钱,嗑几个头,跟他们说一下咱们家变化,最小的孙子去年结婚了,也有了儿子,谢谢爷爷奶奶你们的保佑。感恩,谢谢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