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习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有关丧葬的仪规、习俗也就格外地多。由此还留传下不少关于丧葬的俗语,比如下葬的环节,在有些地区有“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的说法。此说法究竟有何意思,不妨一同了解下。

关于过日子的农村俗语(农村俗语雨打棺材盖)(1)

《礼记•王制》记载:“卿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此制颇不合理,时间跨度太长,冬天尚可,到了夏天就很麻烦。因而,古时就有所谓“揭葬”“血葬”,即七日内不祭而葬。后世的停丧日期不等,民间一般为五、七、九、十一天,出殡的日子要请风水先生算好,这之前墓穴、棺木和埋葬的人及有关用具都已作好了准备。出殡之日人们侵晨而起仪俗活动很早就开始了。

关于过日子的农村俗语(农村俗语雨打棺材盖)(2)

首先是起灵,孝子背着大棺材头,其他人抬着另外几处,一声令下,就迅速拾起棺木,绑好抬棺的杠子后,接着摔盆起枝。由死者的长子或长孙来摔,要别人摔,须是最亲近的人或确定了继承关系的。摔盆子要一次摔破,越碎越级摔得粉碎才好带到阴间去。瓦盆摔后杠夫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播,驾灵而走殡葬产品。

出殡仪仗的顺序一般是:扛着引魂幡的孝子,灵柩、抱明器的孝子,吹吹打打的鼓乐班子,,最后是送殡的女眷。一路上有撒纸钱,以买路送灵,到达葬地。出殡之日最忌是下雨了,雨打棺材,视为不吉,子孙后人要贫穷受苦,所以在民间有“雨打棺材盖,子孙没有被褥盖”是讲究。

关于过日子的农村俗语(农村俗语雨打棺材盖)(3)

反之,如果是在下葬之后下起了雨,则为吉兆,在中原地区有“雨打墓,辈辈富”的说法。其实,无论是下葬落雨也好,还是入葬后下雨也罢,都是过去老百姓心中的一些朴素的想法与愿望。因为下雨天安葬长辈,棺材淋湿不说,坟坑内积水,棺材腐烂得会比较快,一想到骨骸在地下受到水泡或虫噬,作为子孙的,心里能无动于衷吗?如果是安葬完毕之后,再下雨,意义又大不同了。

关于过日子的农村俗语(农村俗语雨打棺材盖)(4)

不过凡事无绝对,因为同一件事情,可能有正反两种说法,在有些地区,送葬时下雨,被视为是好事。有“雨打棺,出状元”,“雨淋坑,三代兴”的说辞。究竟哪种说法靠谱,我觉得,不必探究谁对谁错,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按照本地风俗走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