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不犯错,古今皆如此。
小说里的人物也不例外,毕竟都是人,人无完人。
《水浒传》里的及时雨宋江和智多星吴用够聪明了,做事总是想在最前面,且目光长远,经常走一步能看十步,特别是吴用,其智谋之高,已经接近于神,施耐庵说他“略施小计鬼神惊”。
可就是这俩聪明到了极点的人,也曾犯下了大错。
这件事,要从宋江在玄女庙中得到的三卷天书说起……。
一、谁书天书
天书,肯定不是天书,而是人书写的书,以“神”的名义故弄玄虚罢了。
天书,不管是神还是人所写,都是不能轻易示人的,除去相关人员可以看之外,其他人都不能看。
宋江接天书的时候,九天玄女娘娘曾嘱咐:
“玉帝因为星主魔心未断,道行未完,暂罚下方,不久重登紫府,切不可分毫懈怠!若是他日罪下酆都,吾亦不能救汝。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所嘱之言,汝当记取。目今天凡相隔,难以久留,汝当速回。”
这段话里最重要的是“天机星”和“其他皆不可见”。
“天机星”,只提星名,不提是谁,说明天书之中有一百单八个星名,且部分星名之下有相对应的好汉名字,否则宋江也不知道“天机星”是智多星吴用;“其他皆不可见”,说明除去九天玄女娘娘、宋江以及接下来可以看天书的吴用之外,天书内容谁都不能看。
宋江遵守承诺,除去他和吴用外,谁都不曾看过天书。
可蹊跷的是,后来出现的一位人物知道星名。
大聚义排名之前,提到“上应天星”的人不少,可知道星名的几乎没有。
我们知道,施耐庵写的不是神话小说,书中与神有关的事情大多是人为,所以宋江遇到的九天玄女娘娘一事也一定是人为。
既然是人为,那这个人一定知道天书上的内容。
这个人是谁呢?
罗真人。
我们看一段原著:
“罗真人道: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却与高廉的一般。吾今传授与汝五雷天罡正法,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国安民,替天行道。休被人欲所缚,误了大事,专精从前学道之心。你的老母,我自使人早晚看视,勿得忧念。汝应上界天闲星,以此容汝去助宋公明。”
此是宋江受困高唐州,派神行太保戴宗和黑旋风李逵去请公孙胜下山时,罗真人在他们临走前所说的话,其中提到了“天闲星”。
这说明罗真人清楚天书上的内容,并且是早就清楚,不是公孙胜偷看了天书告诉他的,真是那样,也就没上述那段话了,还有李逵,罗真人也知道他的星名天杀。
至此,《水浒传》全书清楚天书内容的四位全部现身,九天玄女娘娘、罗真人、宋江、吴用。
本是一个秘密,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可罗真人却知道,这说明九天玄女娘娘与罗真人之间一定有某种关联。
九天玄女娘娘,原是上古神话中传授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古典小说中常见,还是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
罗真人,精通兵法、军事韬略、术数(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等内容)等。
这下明白了吧?从道教的角度去看,罗真人是九天玄女娘娘的徒弟。
看完这两位,再想想梁山好汉所做的铲恶除暴之事,再想想天书上记载的兵法、阵法以及军事韬略,再想想公孙胜所擅长的术数等。
想了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了,九天玄女娘娘并未下凡,宋江遇到的只是一场幻境,而制造幻境的人就是罗真人,天书也是那个时候放到宋江手中的。
为何不是公孙胜呢?因为他也只是后来才知道自己是天闲星。
当然,他不知道天书的内容,不代表没有参与其中。
天书,罗真人所写,其内容除去一百单八星名以及部分相对应的好汉之外,其他所写都是军事韬略、阵法、术数、道教基本法术等内容。
三卷天书,没有那么神秘,九天玄女娘娘道家学术的相关内容罢了。
天书的问题讲完了,可新的问题出现了,罗真人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呢?这是另一篇文章里的内容,各位看官继续关注吧。
二、一清使命
上一篇,书生跟大家聊了聊公孙胜是不是凑数之人那件事。
其中,书生有一句话没说,不是忘记说,而是留待本文来说。
“公孙胜本该是凑数之人,可宋江和吴用太笨了,罗真人只好再让公孙胜下山,公孙胜也因此担负起更重要的责任,让他成为了主角之一”。
1、首次下山
第一次下山,原因很简单,让公孙胜下山历练,同时让他密切关注江湖动向,了解山东河北两地的江湖能人,为日后的一百单八人齐聚梁山泊做准备。
可公孙胜游历了几年,汇报工作的时候也没说够一百单八人,他连江南都去了(神医安道全江南人士)。
继续让他游历,也很难再找出符合“为国为民、替天行道”条件的江湖人。
因此,天书之上只有一百单八星名和部分相对应的好汉,也因此让我们看到了后来有些好汉的加入梁山泊带有很大的随机性。真要有全部相对应的好汉,也就不存在很多好汉没经过宋江和吴用就被其他好汉带到梁山泊入伙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啊,其他好汉带上山的正好是天书里的人物。
时间不等人,计划提前实施,不够的人数让宋江和吴用自己凑去吧。
就这样,“劫取生辰纲”开始了。
事情发展的比较顺利,公孙胜监督了整个过程并随晁盖等人上了梁山泊。
可宋江这一环出了问题,宋江执念太深,一直不想落草为寇,且顾虑太多太多。
无奈之下,罗真人只好制造一个幻境,让他接受“命中注定落草为寇”这一现实。
于是,在宋江已无退路却还有顾虑的时候,罗真人在玄女庙制造了一个幻境,让宋江身处其中,了解到“自己上应天星,命中注定要落草,之后招安忠君报国”一事,并将天书送到宋江手里。
有了这件事,宋江便死心塌地的落草为寇了,也可以按照天书所示笼络江湖有志之士齐聚梁山泊,之后招安忠君报国。
公孙胜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但他起到了辅助的作用,不断的向师父传递梁山泊、江湖以及宋江的实时动态,以便师父了解这些事。
宋江被晁盖等人救上山寨之后,公孙胜以回家奉母为由离开。
原因不是他看到宋江一家在山寨团聚而有感,而是他的师父给他传信了,让他回去修炼。
这个时候,公孙胜也大致清楚了其中的一些事,只是不清楚所有的计划罢了。
2、二次下山
公孙胜离开不久,宋江让戴宗去寻公孙胜。
此次的目的在前文已经不止一次提到了,宋江想体现自己对兄弟的思念,让其他兄弟更加的拥护他。
这个目的是从笼络兄弟达到坐上第一把交椅的角度去看的,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天书上有公孙胜的名字,还是早让他回来吧,也能给自己助阵,及早坐上第一把交椅,别耽搁了招安的大事。
戴宗没找到公孙胜,宋江也没再让他去找,反正公孙胜早晚都要上山,特别是最后大聚义的时候离不开他,那个时候再去找他也不迟。
只可惜,宋江和吴用研究了很久,也没把天书中记载的与道术和术数相关的内容研究透,只懂了个皮毛,所以受制于会法术的敌人。
但是,受制不代表不能击败,就拿高廉来说,第三次对阵的时候已经把他给射伤了,多对阵几次,也能灭了他。
只是继续下去,伤亡会大,并且朝廷的援兵会到。
故,宋江和吴用决定再寻公孙胜。
当戴宗和李逵出现在蓟州的时候,罗真人就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公孙胜再次下山的问题了。
戴宗和李逵不达目的不罢休,这让罗真人感觉到事情的严重,因此决定让公孙胜再次下山,助宋江一臂之力。
就这样,公孙胜从计划中的备员变成了主角。
3、二次回山
破辽国结束之后,公孙胜回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由于破辽途中去拜会过罗真人,并且得到了“忠心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这八句话,宋江心里更有底了,所以再也没有派人找过公孙胜。
回山有任务完成的原因,更有罗真人不想自己徒弟去朝中授封成为皇帝钦点的道士而无奈去做迷惑皇帝之事的原因。
至于征讨方腊伤亡一事,罗真人管不了,他虽然被称为神,但还不是神,并且道法自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宿命。
三、宋吴之错
征讨方腊,三分之二的好汉战死沙场,这不是宋江和吴用的错,打仗就有牺牲,没有例外,他们也不是神。
非要说错的话,那也只是招安错了,可计划中有这么一环,不招安也不行。
宋江和吴用的错,在于他们错解了九天玄女娘娘的一句话。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吾有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勿泄。宋江再拜,愿受天言。娘娘法旨道: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宋江听毕,再拜谨受。”
古人呢,大多是唯心主义,讲究个宿命。
九天玄女一席话,让宋江吃了定心丸,清楚了自己命中注定要落草为寇,之后受招安。能逃过很多东西,唯独这命运始终逃不过,之后死心塌地落草为寇,然后行替天行道受招安。
改变宋江一生的事,就是这件了,让他真正接受了落草为寇。
这其中,“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四句尤为重要,可宋江和吴用只理解对了三句。
1、遇宿重重喜
这句话指的是遇到当朝殿前太尉宿元景会有大喜,只要他出现,放心去接近,不仅没有危险,还会有很多惊喜。
事实也是如此,宿太尉在宋江等人受困华州的时候出现,并且助他们一臂之力,后来朝中奸臣屡屡使诈,也都是宿太尉帮梁山好汉的忙。
这句话,理解的完全正确。
2、外夷及内寇,几处见奇功
这两句指的是外敌辽国和内寇方腊等,皇帝安排去打,那请放心前去,会立下不世之功,事实也是如此,虽有伤亡,但最后也是有二十多位还朝授封。
这两句话,也理解的完全正确。
3、逢高不是凶
上面三句理解对了,这一句理解错了,并且是大错特错。
正因有了这句话,宋江和吴用才没有杀高俅,吴用想过要杀,可没有力劝,宋江之所以不杀,全是因天书里的这句话,既然遇到高俅不是坏事,何必要杀呢,很可能命中注定这个奸臣就是他们招安一事中的贵人。
这样理解,还不是大错,大错在于忽视了其他奸臣。
当时,朝中有四大奸臣,高俅、蔡京、杨戬、童贯,此四人位高权重,深得皇帝宠信,就连宿太尉也拿他们没办法。
“逢高不是凶”,就算高俅是招安一事中的贵人,那其他三位就不是了。
假如九天玄女娘娘的意思是让他们不杀奸臣,那也该是“逢奸不是凶”,而非“逢高不是凶”啊。
所以,宋江和吴用错了,他们可以不杀高俅,但不能不杀蔡京、杨戬、童贯呀。
九天玄女娘娘说“逢高不是凶”也有她的考虑,高俅在皇帝心里的地位太高了,一旦他死了,皇帝很可能要责怪梁山好汉,但其他三位不同,所以有机会要杀,没有机会制造机会也要杀。
奸臣四人组,死了三个,剩下一个高俅,孤掌难鸣。
宋江曾两赢童贯,完全有机会杀,招安之后,他们也有机会暗杀杨戬和蔡京,可都没杀,这就是宋江和吴用的决策失误了。
若是杀了他们三个,高俅势单力薄,再得皇帝信任,也要考虑下自己的处境,他不会傻到硬碰硬,那除掉宋江等人,只能再觅良机了。
只要给宋江和卢俊义等人几年时间,即使高俅的奸臣一党壮大起来,也很难杀宋江等人了。
宿太尉就是个例子,奸臣没有一天不想杀他,可都碍于他的地位和皇帝的宠信而不敢杀。
放过了奸臣,被毒死也就是活该了。
自己死也就算了,还要拉着李逵,真是混球一个,李逵即便在他死后造反,那也是李逵的事情,皇帝也不会傻到说李逵听宋江的造反。
宋江和李逵死后,吴用到了楚州,在坟前自尽,他的自尽是为自己的愚蠢埋单。
当他得知宋江被毒酒毒死那一刻,就明白了了先前他和宋江的愚蠢,理解错了九天玄女娘娘那句话。
万念俱灰之下,吴用自尽。
临死前,花荣也到了楚州,吴用没有阻止花荣赴死,毕竟花荣与宋江是好兄弟,他随宋江而去那是他的选择,吴用也不想管了。
四、罪下酆都
宋江考虑了那么多,还理解错了话,为的是没有罪恶,可他错了就是错了,必须罪下酆都。
“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
替天行道,他做了,虽然次数不多;全忠仗义为臣,他做了,虽然为官不久;去邪归正,他做了,带领兄弟们招安就是。
“辅国安民”,也做了,但太少。
全部奸臣都还活着,政治能清明?国家能兴旺?人民能幸福?绝对不能。
所以,宋江算来算去,最后自己还是要罪下酆都,真是可笑至极呀。
结语:
宋江和吴用,多么聪明的两个人啊,可还是犯了错,并且错到连自己的命也搭进去,还要下十八层地狱,很可能永世不得翻身。
为何到了这一步呢?对权力的迷恋。
宋江和吴用只理解了“逢高不是凶”的表意,没有往更深一层去想,不能说他们笨,只能说明权力已经迷失了他们的双眼。
不杀其他三位奸臣,怕的是皇帝震怒,让招安之事胎死腹中。
可不杀,他宋江和吴用死是小事,搞的官场乌烟瘴气,百姓苦不堪言就是大事了。
罪加一等的是宋江还把李逵害死了,假如留着李逵,他见宋江被杀,肯定会大闹,那时候说不定还能杀几个贪官呢。
还有那吴用,也是罪加一等,假如他劝住花荣,说不定花荣还能用出神入化的箭术暗杀几个大奸臣呢。
这俩人,临了临了再犯大错。
招安的目的是让他宋江当忠臣,当辅国安民的臣子,而非他们做了什么好事感动了天地,获得庇佑而当官,不杀奸臣的招安,也只成功了一半,仅仅除去了外敌和内寇。
宋江和吴用的可恨之处在于不杀奸臣,枉费了幕后策划他们招安之人的一片赤诚之心(具体是谁,请看下篇)。
注:本文部分来自互联网图片很难核实明确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书生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