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的十大绝招(太极重练气能呼吸)(1)

初学太极拳,是学练招法,身上还没有内劲,所以只能用拙力练习招法。对呼吸的要求,是肺式自然呼吸,不要求配合动作,防止配合不好,产生憋气和犟劲。招法练熟后,第二步是懂劲阶段,是练气阶段,也是练内劲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核心阶段,此时应该考虑腹式呼吸与动作配合的问题,拳经曰:“能呼吸,然后能灵活”,告诉我们,由于呼吸的鼓荡,诱发内气的鼓荡,以气运身,内气所到之处,周身才会灵活。当然呼吸与动作不一定全配合,我觉得,在蓄劲、发劲、虚实转换时应该配合。太极拳要求腹式呼吸,也只有腹式呼吸的鼓荡,才能诱发内气的鼓荡。

练太极的十大绝招(太极重练气能呼吸)(2)

一、腹式呼吸可以诱发先天之气(内气)

太极拳重视练气。常言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拳要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则成仙。太极拳应该是腹式呼吸,就像母体内胎儿的呼吸,借小腹的收缩,经由脐带向母体吸收养分,吸气时小腹收缩(凹),呼气时小腹外凸,完成由督脉到任脉的小周天循环,这就是先天的腹式呼吸。当脐带剪断,变成后天的肺式呼吸,借习练太极拳,把先天呼吸恢复过来,变为腹式呼吸,借以诱发先天之内气。

二、何为“气沉丹田,气宜鼓荡”

何为气沉丹田?呼吸之气不可能进人丹田,而是通过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利用呼气引导内气沉人丹田,内气入丹田后,感到丹田处有一个很大的孔穴,内气充盈,有胸虚腹实的沉重感觉,将有助于周身的轻灵和下盘稳固。

练太极的十大绝招(太极重练气能呼吸)(3)

何为气宜鼓荡?所谓鼓荡,就是吸气时,内气由丹田过尾闾,沿督脉上行,气贴脊背为鼓;呼气时,内气沿任脉下落,气沉丹田为荡,荡就是荡漾。内气由丹田向四肢百骸,乃至神经末梢荡去,无微不到,运往周身。拳论曰:“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这就是说,内气运身后,处处灵活顺遂,随心所欲。无论是发劲,还是化劲,都应该配合呼吸。试想明星的唱歌、唱戏的发声以及动物的吼叫,无不是丹田气的鼓荡所引起的。

三、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太极拳的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由于腹式呼吸的鼓荡,引发丹田内息的鼓荡,与连绵不断之动作相应。且细、匀、深长,呼则势开而放,吸则势合而收,且身势开合收放到极点,或转换时更往往与呼吸首尾相应。如身势由合而开,气即随之由吸转呼。当开到极点时,则为一呼之尾,一吸之首。当身势由开而合时,则呼吸相反。这是在一般情况下的规律,但也有些动作,开反而吸,合反而呼。由于太极拳速度较慢,一开之中,时间较长,可能是呼、吸、呼,一合中,可能是吸、呼、吸。总而言之,动作不断,呼吸则不断,动与息应,息与动连,若必须固定某动作配合吸,某动作配合呼,这样死配合,机械呆板,反而影响效果,应灵活自然配合。我觉得,合、收、蓄劲、化劲时应该吸;开、放、发劲时应该呼。

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拳论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要想气宜鼓荡,先要神宜内敛,把心放到肚子里,神不外散,在自身体内练太极。如果常存有打人防人的心理,生理上易生拙力,顾此失彼,挂一漏万,这是太极拳所不希望的。拳经曰:“用意不用力”。心里有了打人的念想,肢体有了力,就很难松净,神不内敛,气就不能收敛人骨,也不会在体内鼓荡,“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便成为一句空话。拳论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人骨”,告诉我们,心要内敛,才能行内气,肢体松沉,内气才能收敛入骨。神若外驰,易生拙力,推手时不易舍己从人。拙力是内气的克星,也是内劲的克星,太极功夫在体内,在松、静、极柔软中。

练太极的十大绝招(太极重练气能呼吸)(4)

五、丹田是练精化气的地方

丹田不是一个穴位,而是指脐下的一个部位,后面是先天之本的两肾,素称人体性命之祖,是储存内气的地方。人的生命中有三宝,即:精、气、神。丹田气是由精产生的,精生气,气生神,精是本源,气是动力,道家把它看做练精化气的地方。太极拳以腰为主宰,也可以认为太极拳是练腰的。肾在腰的两侧,练腰就是练肾固精,经过呼吸的鼓荡,引发内气的鼓荡,从而练精化气,壮大充实了内气;补充了精气、灵气、元神、元气。这里是健康长命之所,也是技击劲力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