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繁华世界,品百味人生,我是@幸福书虫看世界,关注我,我将持续分享生活趣事,人生感悟,与大家一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倾城之恋白流苏的爱情观?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倾城之恋白流苏的爱情观(倾城之恋从望族弃妇到豪门阔太)

倾城之恋白流苏的爱情观

看繁华世界,品百味人生,我是@幸福书虫看世界,关注我,我将持续分享生活趣事,人生感悟,与大家一起成长……

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无一;这篇文章,我将带大家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流苏如何绝地反击,完美逆袭。

看过张爱玲《倾城之恋》的人都心怀好奇,在那个名节大于天的时代,望族弃妇,大龄剩女,名声也不怎么好的白流苏,究竟凭什么逆风翻盘,摇身一变成了豪门阔太的?

作者张爱玲仅仅用“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但是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有什么微妙之点”一笔带过,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但是,所有的传奇都是通过无数看似巧合的偶发因素相互交织作用,然后合乎逻辑规律的造就出来的。

01 家庭出身,战争等外在因素不可或缺

封建旧式家族走出的娇羞如玉,低眉温柔的白流苏,举手投足都有中国味,对自小在外国长大的"中国迷"范柳原来说简直是"真正的中国女人""最美的""永远不过时的"。

虽然当时流苏离异,大龄剩女,被嫂子骂“残花败柳”,但范柳原自小在英国长大,受西方自由意识影响并不太在意。

而战争的介入,轰隆隆的炮火让他们放下了所有的戒备,不再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不再精刮算计考验彼此,获得彻底的和解。

就像小说写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当一切都要失去的时候,两个人的交流才变得彻底真诚,这时的爱情才不是"太忙着谈恋爱",才是真正的洗尽铅华,相濡以沫、生死相依。

所以,与其说倾一座城,成一双人;不如说倾一座城,才彻底爱明白一个人。

02 性格决定命运

流苏能够逆风翻盘,除了外在不可控因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她的勇敢镇静,聪明有趣,识大体,知进退,守真我。

流苏勇敢镇静,主动出击为自己一雪前耻

流苏舞场跳舞,并不全是为了勾搭范柳原,更多的是在哥嫂面前证明自己。

哥嫂把她的钱盘剥完后开始各种嫌弃,精神打压,说她晦气,天生扫把星,骂她没廉耻拖垮娘家,骂她残花败柳。

哥嫂寡恩刻薄,母亲一味避重就轻,七妹相亲如火如荼,花团锦簇,自己的亲事尴尬难堪,家里根本当成一个笑话,不管不问。

在此处境下,多说无益,与其被看低暗自生气,不如努力为自己争气。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到异性的爱,也就得不到同性的尊重。

于是,流苏适时主动出击,勇敢在舞会上展现自己,在舞场出尽风头,同时也成功吸引范柳原注意,一雪被家人看扁前耻。

当然流苏的勇敢,还表现在识破徐太太诚邀香港行目的后,她敢于孤注一掷,踏上前途未知的陌生旅途为自己赌一把,这个决定不是谁都有勇气下的。

流苏聪明有趣,深深吸引范柳原

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无一。

流苏的"中国女人味"以及善于低头的特长仅仅只会让范柳原注意到她,而真正吸引他的则是聪明有趣的灵魂。

尽管流苏一直自谦,自己笨。

但是,流苏能从范柳原虚虚实实的“好坏女人”言论中,一针见血指出:你最高的理想不过是一个冰清玉洁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对他人冰清玉洁,对你挑逗。你与别人本质并没什么不同。

流苏能从范柳原调笑她小动作像唱戏的玩笑中,成功接梗,不失分寸的表示不满:唱戏,我一个人也唱不成啊!我何尝爱做作,这也是逼上梁山。人家跟我耍心眼,我不跟人家耍心眼,人家还拿我当傻子呢,准得找我欺负!

流苏能从范柳原故意让她吃醋的激将法中,清醒认识到:范柳原想要她,却不愿意娶她。想通过激将法,假撇清逼她主动投怀送抱,最后自己好推脱责任。

流苏能从范柳原生啊死啊的一通卖弄《诗经》中,一针见血指出: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

甚至直接逼出了范柳原一直想掩盖的真话:我不至于那么糊涂,犯不着花钱娶一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那不公平。也许你不在乎,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卖淫。

范柳原吃肉撇腥,步步为营,而感情受过伤的流苏不敢再轻易托付真心,所要的无非是最稳妥安全的"经济上的安全",也就是一纸婚约。

目标的不一致,缰在香港反而被动,流苏索性以退为进回上海。

流苏识大体,知进退,终获真爱

大家发现没有,整部小说里,流苏姿态一直放的很低,甚至有点卑微,为数不多的几次家族冲突,也都是被哥嫂逼急了,回应他们的恶意。

这可能与她从小受的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有关,可能与她那段失败婚姻造成不自信有关,可能与家庭破落经济窘迫有关,可能与哥嫂长年累月语言暴力有关。

流苏非常识大体,知进退。寄人篱下的她会留意酒店规矩,去食堂吃饭,为别人节省费用;

香港饭店,范柳原自作主张借口她身体不舒服领她出去,尽管交情还不够深,有失分寸,但人前她给足范柳原面子。

假想“准情敌”萨黑夷妮公主的傲慢无理打招呼,她也尴尬自嘲:我原是个乡下人。

范柳原下决心用激将法冷一冷流苏,故意整日和萨黑姨妮公主厮混,流苏深谙自己身份,也不任性耍脾气,纠缠盘问,适时退下来索性称病。

范柳原主动搭讪,流苏也不得理不饶人,冷脸挖苦,给对方留一个台阶,给自己留一点体面,也给双方关系留一点余地。

甚至徐太太得知她要回上海,诧异的盘问,她也为范柳原洗刷开脱,不给他压力。

总之,流苏从来不惹事,与人相处有理有据有节,待人处事不压迫无张力,别人隐私不深究不刺探,给人如沐春风的轻松感觉。

当然,和气顺从不代表无底线退让。比如当她得知范柳原只想玩,不想结婚的真实想法后,宁可骄傲的错过,离开香港回上海,也不愿意主动投怀送抱。

得知范柳原故意当众人面跟她亲近,使她骑虎难下,没法证明清白,只能就范的诡计后,她宁可被别人猜忌嘲笑,也不主动投怀送抱。

他们相互之间都在暗暗较量,谁也不主动真诚说爱,仿佛谁主动谁就输了。

僵持了一个秋天,范柳原终于来信不痛不痒的邀流苏二赴香港,却还是不给承诺,委屈的哭过后,想想家庭压力,她还是决定走出一步。

因为曾经一场失败婚姻,让她已经不敢轻信爱情,不会轻易交付真心了,而作为六亲无靠的人,经济上的窘迫,又使她不得不去香港,她需要一张长期饭票。

是啊,生在那个女性没有任何地位只能依附于男性的社会,长在那个女人不能出去交际谋生的封建旧式家族,就像徐太太分析的那样:没钱没依靠的人连完了都没资格说。

而战争打乱了一切,在轰隆隆的炮弹声中,钱财,地产,名誉,地位都不可靠了,唯一能靠得住的只剩下两颗相互扶持,相互依靠,相互取暖的真心了。

曾经不食人间烟火的范柳原冒险取水,扫地,拖地,帮流苏拧绞床褥,曾经端着淑女姿态的流苏为范柳原上灶学做马来菜。

所以,对待范柳原,流苏从最初的一张迫不得已谋生的长期饭票,到经受战争考验不自主的主动靠近,彻底征服,他们终于达成了彻底的谅解与和解。

流苏终于用她的识大体,知进退,坚守自我不谄媚,生死关头有温暖打动范柳原,获得一纸婚约。

朋友们,有人说,张爱玲小说太悲情,太拧巴,太现实了,不管描写亲情,爱情,友情都太过于血淋淋,缺了温情脉脉的人间温暖,你觉得呢?

朋友们,你们喜欢张爱玲小说吗?喜欢哪一本,欢迎评论区留言,我将继续分享读书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