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范洪祥文章(母亲范洪祥)(1)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这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上所流行由管桦作词的儿童歌曲。如今,母亲虽然离开我26年了,每每听到这首歌,她那慈爱的面容、温柔的笑容,还是清清楚楚地浮现在我眼前,萦绕我心间。

那时没有电视看,每逢过年我们兄妹总是吃了年夜饭后,围着在一起,听母亲讲述过去的事情。

母亲年轻时生活在旧中国,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好不容易熬到了新中国,过上了和平幸福的生活,对新旧社会的感受尤为深刻,她总是向我们唠叨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传授我们珍惜幸福生活之道。

母亲是家中的独生女,1917年10月15日生于安徽徽州深处大茂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仅18岁的她在父母包办下与同乡小伙子结婚。婚后跟随父母从徽州老家来嘉兴新篁经营服装。作为徽商一员,本来应该有条件接受教育,但受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意识影响,母亲读了3年小学就辍学了。

到了十八岁时,母亲按照村俗出嫁为妇,一直相夫教子,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妇女。由于缺少文化教育,她在后来的生活中常常“碰壁”。

每次讲起这些身世,她常常悔恨不已,谴责重男轻女的坏传统,勉励我们不论男女都要好好读书,只有好好读书才能为社会多作贡献。

妈妈在30岁前已生育多胎子女,当时虽然家里雇有保姆,但是,她事事亲力亲为,常常肩上背一个,手里抱一个,特别是到了晚上,孩子都围住她,在床铺上经常头横头一个,脚横头一个,缠着要吃要喝要玩……后来,有5个孩子夭折,只存活5个。

1949年,母亲跟随爸爸回到嘉兴,在旧址上重建家园,并再度经营服装生意,生活进入稳定。母亲满足这样的生活,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好好工作。

1956年,因国家发起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根据政府工商业网点布局,全家迁居到属于新篁区的栖凰埭(后来栖凰埭归新丰区)经商。由于栖凰埭是属于新开辟的区域,地方偏僻,常住人稀少,生意清淡,再加上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靠镇上小店生意来维持一家加上两位老人(爷爷、奶奶)和孩子生计,生活相当困难。

从旧社会山区过来的妈妈具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良好美德。她从小上山砍柴,纳鞋做饭,面对困境,她扶助爸爸,料理家务,还种地,帮店里做衣服,担当起艰苦朴素,勤俭治家的重任。既照管孩子,又要挣钱,真是不易。

特别是在父亲48岁过世后,为了孩子能够体面地生活,还只有45岁的妈妈拒绝好心人要她再嫁的劝导,更拒绝了将最小儿子送给他人的劝说。

范洪祥文章(母亲范洪祥)(2)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全家吃两顿米粥加咸菜,母亲自己吃稀的,留给子女吃厚的,外出做客途中吃冷饭,舍不得花一分钱。

她千方百计通过打零工挣钱来贴补家用,甚至把嫁妆首饰卖掉,维持生计。她起早摸黑地替人家做衣服,一直在逆境中求生存,努力实现着一家人的“温饱之梦”。

母亲是个闲不住的人,早晨,天不亮就起床,在家里的一块自留地上劳作,等我们孩子起床,她已劳作了一个多小时;晚上,在煤油灯下纳鞋或缝补棉袄、衣服钮扣,做完自家的,还帮别人家的,哪怕只有几角钱的报酬也十分满足。

每逢说起这些事情,她总是说,无苦勿来钱,不怕年轻苦,只怕老来穷。

每逢我们兄妹学校放假,她会带着我们去乡下捡野柴,掘野菜、马兰头,补充家中柴火、蔬菜的不足;每逢生姜上市,还带着我们到姜行瓣姜,赚些苦铜佃;她还炒瓜子、炒盐筋豆,包成三角包,装在一只方形铁皮箱里,带着我跑乡下的戏文场销售,每包5分钱,赚些小钱。那时,我们常常傍晚出去,行走五六里路,有时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虽然只赚到很少的钱,但她总有一种成就感。

范洪祥文章(母亲范洪祥)(3)

我们年小,母亲掌管家里的经济,每年只给我们5元的零用钱。她自己非常节俭,没有半点浪费,总是告诫我们,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穷富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因时代因家庭不同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母亲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治家,省吃俭用。日常粮油用品也喜欢囤积,家里备了好几只米罐,备足了一个月的粮食,没有吃光,又叫我去购买;柴火也是一样,没有烧完又让我们去拣;我每月5元的零用钱,她也叫我要存储起来。

子女成家后,生活有了保障,但是她依然节俭,我们作为儿女孝敬,每年多给她一点生活费,她总是拒绝,坚决不收。

每逢过年,我们兄妹不论成家与否也都要围在一起。 看到子女个个都有所作为,住上了新房,事业有成,生活幸福,母亲非常高兴。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尽量改善生活条件,趁母亲走得动,做儿女的还时常带她外出地旅游。

母亲后来随女儿到新丰、嘉兴荷花堤、秀水兜、东栅等地含饴弄孙、颐养天年。考虑到照料孩子辛苦,后来三个儿子的孙女、孙子都自己照顾,不给母亲添麻烦。

范洪祥文章(母亲范洪祥)(4)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母亲由于长期积劳成疾,胆结石开刀后不断复发,多次住院。最后一次住院后,母亲身体日益消瘦,饮食也大大减少,但心情还是非常愉快。

我们子女轮流细心照护,还聘请家庭医生作专门护理治疗。母亲总是说,我是快熄火的灯了,劝我们不要在她身上花大钱。

住院期间,母亲还惦记着孙子女的婚事,怕吃不上喜酒,要提前拿出见面钱;春节没到,就要给拜年钱。

最后,快离开人世了,母亲自己穿戴整理得非常整齐,为自己的后事作准备,表达了要干净离开人世的愿望。

母亲虽已过世20多年,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她的言传身教也一直影响着我的思想行为。妈妈,我想念您,永远爱您!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