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鼻子或是皮肤容易过敏,其实咽喉也会因过敏出现炎性病变的,临床上我们称之为变应性咽炎。变应性咽炎简称AP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咽黏膜、黏膜淋巴组织及神经纤维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嗓子发痒咳嗽是过敏吗(咽痒咳嗽-可能是咽喉过敏)(1)

一、常见过敏原

与呼吸道其他部位变应性炎症相同,变应原主要有花粉、尘螨、动物皮屑、花粉、柳絮、油烟、煤气、汽车尾气、鱼虾、鸡蛋、葱、姜、蒜等,另外化妆品、冷热空气、紫外线、细菌、病毒、某些药物,异种血清、来自工作场所的化学物和刺激物、生物制剂、昆虫蜇伤、食物变应原等都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二、变应性咽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标准

1、病史:可以存在季节节律的特点。

2、病程:病程与就诊时间及误治时间有关,如同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咽炎的病理阶段应该也存在速发相、迟发相及最轻炎症持续状态的分期。因此AP的咳嗽应该是急性发病,阵发性咳嗽,如果变应原持续存在那么咳嗽也会持续存在。此外,变应性炎症所致的黏膜损伤以及黏膜下神经炎症,伴有淋巴上皮系统反应,会导致黏膜炎症持续。因此这一咳嗽可以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咳嗽。

3、主要症状:咽部发痒,刺激性、阵发性干咳;次要症状: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咽肿,咽痛;AP会伴有明显咽痒,但常被咳嗽症状所掩盖,咽痒似有毛刷轻抚或蚁行感,部分患者能明确指出咽痒的部位,喉咽、鼻咽及口咽均可出现。

4、主要体征:咽部黏膜色淡;表面洒水样、湿润;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轻,咽侧索增粗,悬雍垂水肿,舌体侧缘牙齿压痕(舌体肿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是大多数慢性咽炎所共有,但由变态反应引起者咽部黏膜广泛性肿胀,黏膜颜色偏淡,且有多数患者舌体侧缘牙齿压痕明显。

5、特应性体质:伴随或曾患变应性鼻炎、变应性哮喘、荨麻疹、变应性结膜炎。

6、辅助检查:皮肤变应原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 检测、咽黏膜变应原激发试验。

三、变应性咽炎治疗原则

AP在临床上常被误诊误治。目前对于AP尚缺乏规范统一治疗标准,不同文献之间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提议AP使用联合用药,分阶梯治疗。药物内容如下:

A. H1抗组胺药:选用第二代无镇静作用的口服H1抗组胺药。特别是抗变态反应作用较强的新型H1抗组胺药 ,可作为本病的首选用药,疗程一般≥3周。

B. 抗白三烯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作为本病的首选用药,疗程一般≥3周。

C.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从多个环节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发展,具有强力的抗炎和抗水肿作用。采用局部雾化吸入疗法。不建议全身给药。

D. 蜂蜜和咖啡:蜂蜜与咖啡适当比例(70g速溶咖啡加入 500g蜂蜜)溶配,每次20.8g蜂蜜和2.9g咖啡,饮用,每日三次,文献显示与糖皮质激素效果类似。

E. 肥大细胞稳定剂:色酮类药可阻止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但起效较慢,最好作为预防性治疗。

F. 特异性免疫治疗:类似于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改善螨过敏咽炎治疗的有效率。

G. 镇咳药: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药对本病的咳嗽症状疗效还需评价,不推荐应用。

H. 中药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理论施治,具体见中医文献。

治疗原则:建议使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分阶梯治疗:

轻度:单纯抗组胺或抗白三烯或蜂蜜加咖啡;

中度:单纯抗组胺 抗白三烯;或联合蜂蜜加咖啡;

重度:单纯抗组胺 抗白三烯 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或者联合蜂蜜加咖啡;

注:当孟鲁司特与抗组胺药物联合使用时,总体抗炎效应优于任何一类药物的单独使用。

四、预防

1. 避免接触变应原,对已明确的过敏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对花粉过敏患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对真菌、粉尘或装修涂料过敏患者应保持室内通风,改善居住环境;对动物皮屑、羽毛过敏者应避免接触动物、禽鸟;工作或外出环境污染较重,外出应戴口罩或减少外出等。

2.平时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清洁,不要吸烟。冬季用空调取暖时尽量使用加湿器。少吃煎炒和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甘蔗、梨、石榴等清凉润喉的水果。

3.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正是过敏性咽炎的高发期。如果只是"爱咳嗽",同时伴有咽痒、无痰或只有少量白痰,以及咽部有异物感、干涩、隐痛等症状,尤其在闻到刺激性味道后咳嗽加重,就要考虑过敏性咽炎的可能。

4.注意口腔卫生,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