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语文老师给我们抄了一篇古文,叫《黄生借书说》,我恭录在笔记本上,每天背诵,知道了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也记住了袁枚这个名字他的《随园诗话》《随园食单》是我后来不住翻阅的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袁枚写过的名言?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袁枚写过的名言(爱书如命的袁枚)

袁枚写过的名言

当年,语文老师给我们抄了一篇古文,叫《黄生借书说》,我恭录在笔记本上,每天背诵,知道了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也记住了袁枚这个名字。他的《随园诗话》《随园食单》是我后来不住翻阅的书。

那时,没有可读的书,我也是像文中那个黄允修一样到处借书,借回来后,昼夜乐读,然后再还回去。书里的内容都能够马上复述给别人。现在,虽然没有达到袁枚的“俸去书来,落落大满”,则家中也小有藏书,网上见到特别喜欢的书还是能够第二时间拥有的。可惜的是,好多书不能一口气终卷,而且读过即忘,少年时那种读书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今天,读到袁枚的一首《对书叹》,深有同感。

我年十二三,爱书如爱命。

每过书肆中,两脚先立定。

苦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

至今所摘记,多半儿时为。

宦成恣所欲,广购书盈屋。

老矣夜犹看,例秉一条烛。

两儿似我年,见书殊漠然。

此事非庭训,前生须夙缘。

名将不两代,文人无世家。

可怜袁伯业,对书空叹嗟。

与作者同感的是,我的儿子和女儿对我苦心经营的一屋子书也是漠然的态度。

作者还有一首诗,叫《寒夜》传到西方,竟然引起二十世纪一个伟大的作家,同样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卡夫卡的概叹,在与女友菲利丝.鲍尔的信中反复提起: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

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这几天读《卡夫卡传.关键岁月》,卡夫卡在信中与女友这样说:

“诗中那位女友的做法并不算糟,这回她真的熄了灯,给人的痛

苦也不算太大,而且她自己内心也不乏喜悦。但如果那位女子是他

妻子,而且那一晚也只是无数同样夜晚中的一个,甚至不仅是所有

夜晚,而是他们在一起整个生活的写照~为了那盏灯而争吵不休

的生活,那么情况会怎样呢?读者还能对此会心一笑吗?诗中那位

女友之所以不公平,是因为她这回赢了且只想赢这么一回;因为她

是个美人又只想赢这么一次,而诗人又不可能一下子劝服得了她,

所以即便再苛刻的读者也会原谅她。而妻子呢,却总是有权利,要

求的不只是一次胜利,而是她的存在感,但这是那位沉迷于书本的

诗人不能给予的。即使他可能看书只是做做样子,而日日夜夜心里

想的却是他的妻子,爱她超过一切,但他的爱带有与生俱来的不足。

最最亲爱的,我从未意识到这其实是多么可怕的一首诗啊!

这其实并不是与女友第一次提起这首诗,在之前的一封信中他已经提到到了它,并且提到了载有这首诗的书《十二世纪至今的中国诗歌》,卡夫卡把这本书列为他的常读书之一。(载有那封信的《卡夫卡散文》我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前段时间这本书还是我的枕边书之一。我现在也到了找一书而不得的地步了,可见藏书确实也增加了不少,一哂。)

卡夫卡对他的女友说,“这是多么可怕的一首诗啊!”他是真的读懂了这首诗,也读懂了书中那个痴迷于书的诗人。袁枚在几百年以后的异国他乡,有这么一位知己,也不枉了爱书如命的一生。看来,书痴的心理永远是相通的,不分种族,肤色。也不分年代,年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