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堂上远于百里堂下远于千里(1)

这是管子讲君王不知政事的一句话。

这虽然是一个比喻,但却蕴含着现实的道理。君臣共处一室,如果不去了解情况,那么就跟在天边一样。

有的人离你很近,你却觉得他很遥远,那是因为你不了解他;有的人离你很远,但你却觉得他很近,那是因为你了解他。

正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

同样,作为君王,对于臣子不了解,对于政事不了解,那么权力就会渐渐失去。不问政事的结果,往往就是大权旁落。

大权旁落,必然导致法令无法执行。这才是管子最为担忧之处。

管子继续打比方解释说,“今步者一日,百里之情通矣;堂上有事,十日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百里也。”一个人走一天,方圆百里之内的情况也掌握了;可是朝堂之事,君王过了十天还不知道,就好像是百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步者十日,千里之情通矣;堂下有事,一月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千里也。”一个人走十天,周围千里之内的情况也掌握了;可是朝堂之事,君王过了一个月还不知道,就好像是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步者百日,万里之情通矣,门庭有事,期年而君不闻,此所谓远于万里也。”一个人走一百天,万里之内的情况也掌握了;可是朝堂之事,君王过了一年还不知道,就好像是万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这种现象说明君王严重缺位,对于局势把握不住,很容易造成消息堵塞的现象。

管子继续讲了四种法令无法执行的情况:一则,(法令)入而不出,谓之“灭”;二则,出而不入,谓之“绝”;三则,入而不至,谓之“侵”;四则,出而道止,谓之“壅”。

“灭”“绝”“侵”“壅”的君王,虽然不像关上大门,守着屋子,但也差不了多少。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导致法令无法畅通,君王失势,也是迟早的事了。

执政者务必亲力亲为,随时随地了解情况,不能有官僚主义作风,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最后导致法令无法执行,失去法令的权威性,也削弱执政者的统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