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鸿门宴中看出项羽性格特点(史海钩沉项羽性格特征与是非成败)(1)

(2015年6月7日作者拍摄于宿迁项王景区项羽塑像前 )

史海钩沉

项羽性格特征与是非成败

江 瀚

项羽,下相(今宿迁城南)人,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209年,从叔父项梁 在吴中揭竿反秦,所向披靡。在巨鹿消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王朝立下赫赫战功,自称西楚霸王。从历史上看,项羽叱咤风云,功绩远在刘邦之上。

千秋功业,自有评说。从项羽一生的人物个性特征来说,其复杂多重的性格造就了盖世英雄,也导致了西楚霸业最终失败的必然结果。项羽既有勇猛顽强、骁勇善战的刚毅性格,又有情深厚谊,宽容仁义的传统美德,还有独断独行,专横跋扈的武断表现。

笔者就项羽个性特征对事件人物之影响论述一二。

一、上将军宋义和副将项羽奉命去巨鹿援救赵国,谁知宋义小心谨慎,步步为营,见秦军声势浩大,就按兵不动,犹豫不决,在安阳一停下来就是46天。项羽性格与宋义相反,项羽光明磊落,态度坚决,报仇心切,急于与秦军作战,他见宋义态度如此窝囊,就杀了胆小的宋义,率部渡河作战。

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楚军将士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项羽坚毅不拔的性格赢了巨鹿之战,救了赵国,救了楚军,对最终灭秦起到重要作用。此时如果不杀宋义,不可能赢得巨鹿之战,反过来失败的只能是宋义和项羽,而历史也自然改写了。

二、秦朝大将章邯,在镇压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中双手沾满了义军鲜血,在与项羽对峙中,乘项羽叔父项梁防备松驰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对于深仇大恨,项羽与章邯不共戴天,要为叔父报仇雪恨。报仇心切的项羽,不顾处境艰险,率部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与章邯决一死战。巨鹿之战以章邯兵败结束,章邯只好率部投降项羽。

而此时的项羽性格却一改初衷,不计前嫌,宽恕了章邯,不再追究章邯杀害其叔父的罪行,昭示了项羽“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胸襟。项羽不但收容了章邯,还委任其为副将,后来又封章邯为雍王,让他驻守在关中地区。

章邯是秦国降将,是杀害项羽叔父的冤家仇人,却能够受到项羽宽容和重用,令章邯感恩戴德,从此忠心耿耿追随项羽。

而章邯所率的20万秦国降兵,就因为有些议论,项羽却疑心重重,兴灭继绝,残忍武断地下令活埋20万俘虏。在对待秦国降兵上,项羽凸现了他的双重性格,区别对待处理,项羽能宽大为怀,容纳了仇家将领,心里却容不得小兵小卒,也使项羽声名打了折。

历史上,滥杀俘虏虽不是先例,却暴露出项羽猜忌多疑的性格对灭秦降兵的影响。

三、刘邦攻入咸阳,灭了秦国,似乎有称王的想法,但时机尚未成熟,还是引起项羽的警觉。项羽脾气直爽,心地耿直,却被刘邦假心假意所蒙敝,当他看到刘邦前来“谢罪”,心头怒气很快烟消云散,不但不追究刘邦,反而摆酒宴请刘邦,表示和好。实际上刘邦用的是偷合苟容之计,毕竟刘邦还势单力薄,无法与项羽抗衡,争夺天下。他现在迎合项羽,暂时偃旗息鼓,韬光晦迹,深藏不露。

在鸿门宴上,项羽出于情谊,不能痛下决心,当机立断,乘机除掉刘邦,而是态度暧昧,碍于情面,以仁相待刘邦。项庄是项羽堂兄弟,而项伯又是项羽的叔父,又和刘邦是亲家,项庄舞剑本意是杀掉刘邦,而项伯拔剑对舞是袒护刘邦,项羽家族内部意见不合导致鸿门宴上有惊无险,造成刘邦伺机逃脱,放虎归山的结局。

历史上各种史记和文学作品均浓墨重彩地渲染和刻画鸿门宴上的人物心态和对立斗争,也深刻地揭示了项羽顾虑重重和优柔寡断的性格体现。

四、睢水之战,汉军大败,刘邦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被项羽俘虏,此时的刘邦已退居荥阳,成皋一带残延苟喘,再无力量与项羽决战。按理说项羽此时应该“宜将乘勇追穷寇”,痛打落水狗,乘机发兵剿灭刘邦,以绝后患,一统天下。但项羽却为了沾名钓誉而放弃有利时机,“穷寇莫追”放了刘邦一条生路。这时候的项羽却沾沾自喜,骄傲起来,自以为是,听不得任何逆耳忠言,项羽独断个性暴露无遗。结果中了刘邦的“离间计”,听信了谣言,冷落了谋士范增。失去了谋士的项羽等于军中失去了智囊团,缺少出谋划策之人,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此为最终垓下失败有着举足轻重的举动。

从鸿门宴中看出项羽性格特点(史海钩沉项羽性格特征与是非成败)(2)

五、在广武楚汉两军对峙阶段,刘邦被项羽射中一箭,养伤之际,唯恐项羽借机发兵,故派人与项羽讲和,要求把刘邦父亲和妻子放回来,并且建议楚汉双方以鸿沟为界,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项羽身边缺少了谋士范增,自认为这样划分“楚河汉界”不错,既可以稳定时局,不再战争,又可以稳稳坐他的西楚霸王宝座。实际上项羽又中了刘邦的“缓兵之计”,钻进了刘邦精心设计的圈套。刘邦诡计多端,如此划分界限,不过是暂辟一处避风港,养精蓄锐,伺机复仇。

六、《霸王别姬》是项羽与虞姬演绎生死离别最感人肺腑的一曲悲歌。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声中,楚霸王败局已定,这时候项羽万念俱灰,面对爱妻,互诉衷肠,感情至深,柔情似水。至今仍给后人敬佩不已。帐篷内,虞姬陪同项羽饮酒壮行,作最后的辞行,借机鼓舞项羽士气。虞姬舒展长袖,翩翩起舞:“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伴随这悲壮歌声,虞姬持剑自刎,了却了跟随西楚霸王南征北战一段姻缘和人生,成了千古绝唱。项羽见虞姬已死,顿时泪如泉涌,悲恸至极,随从们都从心灵上受到一次极大的震憾,项羽对虞姬的爱情忠贞,成了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美谈的佳话,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仍值得崇仰和传承。

七、项羽与刘邦的关系比较微妙,性格迥然不同。刘邦自始至终以“计”胜出,时时有惊无险,处处化险为夷,最终赢得江山社稷。而项羽一直以“仁者爱人”对待刘邦,宽厚谅解。虽然有多次机会下手除掉刘邦,项羽却优柔寡断,难做无毒不丈夫,最终饮下的是自己酿造的失败苦酒。

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后,刘邦还亲临治丧悼念,重祭项羽,称项羽为“仁兄”,在刘邦心中,项羽不愧为盖世无双英雄,项羽的性格铸就了失败的归宿,也奠定了刘邦汉王朝的基础。项羽的死是悲壮的,也是改写楚汉历史中的转折点。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就是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赞颂,项羽复杂的性格创造了西楚历史,也改写了西楚历史。我们的耳边,此时仿佛响起一曲悲壮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