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孙的孙子叫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很简单,可如果真要让人给个确切的答案,恐怕就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我,也没见过哪个专家学者给出一个确切的称谓,大概是年代跨度太久,血缘拉得太长,无法确定也无必要确定吧当然,您如执意要给它硬造、现造一个明确的辈分冠上,也未尝不可,只不过那并无多大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玄孙后面的第五等后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玄孙后面的第五等后代(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后面的第五等后代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这个问题乍一看很简单,可如果真要让人给个确切的答案,恐怕就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是我,也没见过哪个专家学者给出一个确切的称谓,大概是年代跨度太久,血缘拉得太长,无法确定也无必要确定吧。当然,您如执意要给它硬造、现造一个明确的辈分冠上,也未尝不可,只不过那并无多大意义。

两千多年前,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齐国孟尝君田文,就曾经思考过这类问题,并且以这样的问题为切入口,对他父亲进行了一番劝谏。

孟尝君属于齐国的宗室大臣。其父亲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庶弟。早先,田婴也是一个德能之士,为国开疆辟土,屡立战功,被升任为齐国国相,受宠显贵历经三朝不衰。可自打田婴得坐高官后,先前那一份万丈豪情逐渐烟消云散,不思为国家为百姓谋利益,只图为家族为儿孙谋身后。儿子孟尝君无法理解身为一国之相的父亲顾小家弃大家的做法,就找了一个比较恰当的机会向父亲劝谏。他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孙子。”他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答道:“叫玄孙。”他接着再问:“那么,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呢?”田婴被问懵了,说:“这我就不知道了!”听父亲这么一说,田文就趁机进言说:父亲大人您自从担任齐国的国相,已经历经三朝了。可惜的是在您为相三朝这么长时间内,我们齐国的土地没有增加一寸一垅,而您的家私财富倒是日进斗金;您的门下见不到一个贤者相才,可是奴仆妾媵的队伍却是日益壮大;您的后宫充塞着几世几辈穿用不尽的绫罗绸缎,而士子却连粗布衣服都穿不上。而你还在不断地积累财产货物,想把它留给您也不知道是谁、属什么辈分的后代们,却忘记了其他国家正日益强大、齐国日益式微的严峻形势,这应该不是一个君王忠臣、国家良相的作为吧?!(详见《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的这一番话,从小道理入手,从大道理着眼,入情入理,不仅问得他高贵的老子田婴哑然失语,无言以对,而且对这个自己和贱妾所生的、曾经以生日不吉利欲将其丢弃的、一贯看不上眼的儿子极为赞许,不禁刮目相看起来。而孟尝君也显然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到后来他自己做了齐国国相后,力主亲为,推行合纵策略,联合韩魏,牵制赵楚,有效抗秦。正是由于孟尝君任期内的积极作为,齐国在众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日益得到提高和巩固。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遥听孟尝君的这一问,浮想古往今来长幼之间的种种情况,真让我感触颇多。这一问,在看似平实中要阐发深刻,在听似疑惑中要寻求真谛。显然,孟尝君不是真要弄清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的用意只在于,要让他那高贵的老子知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何况你“管”得了一代、两代,能“管”得了三代、四代吗?当然,孟尝君的更深用意还在于,要让他位居高位的老子警醒:大丈夫立身于事业,立命于君王,自当以忠职为要,以国事为重,怎么能只顾一人之私、一家之兴、一族之荣呢?虽然,孟尝君所处的那样一个历史时期,使得他个人的历史思想和作为,都还无法彻底完全地走出封建思想的束囿,但仅从他对自己对后代的认识、立场和态度上来看,不能不说比起他的老子专事为一己家族、后代的理想和心胸来,显然已经是进步多多了。

宗族主义的情结,在不少中国人的心里更是根深蒂固的,而且更多地是以家庭的方式表现出来。而至于更广阔一点的民族情绪,倒像是若有若无得很。这话,说起来可能有点刺耳,听起来可能有点椎心,然而,很多活生生的事实却是明显摆在眼前的。正在显贵着(这显贵的外像不外是权势、钱财、声望、地位等等)的宗长(家长),没有人不希望这种显贵在自己的手里传下去,传到儿子,传到孙子,传到无穷无尽的下一代。同样,已然没落的宗长(家长),没有人不希望这种没落在自己这代或下一代、下两代等等之后扭转境况。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其奋斗、拼搏潜意识,都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光宗耀祖、光大门楣的烙印。想给后代留一点什么,是为数甚众的前辈长辈们都考虑过的命题和实践过的主题。留点什么呢?无非是世袭的官爵、大把的钱财。似乎他们心里担了这样的责任:为家族“振兴”,为宗室谋划,为亲人累福。于是一点虽不多,无数还嫌少。仿佛他们活一天,就准备这么不停地为他们的后代“积累”下去(当然也为他们自己)。至于民族的大业,对不起,我没有那么大的度量,也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当然,更可能是他们想都没有多想。

留给谁的或是准备留给谁?当然是留给子女,留给子孙后代。然而这还只是小留、少留。而那些聚资敛财至百万、千万、亿万钱,至富甲一方、富可敌国者,则当然是更高瞻远瞩至玄孙的孙子们。仿佛他们即使有朝一日九泉之下,也能看着儿们、孙们、玄孙们以及玄孙的孙子们坐享其成、风光无限地生活着一样,并于其中也自喜自矜着自己为儿孙造福的功绩。

只是有一样,不知道这些做长辈的有没有想到,他们所留下的这些阿物儿,对儿子、孙子、玄孙乃至玄孙的孙子,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不敢断言唯益或害,但也有无数不争的事实证明:益或许有,但只不过一己、一家、一门;而害则不少,且集中表现在令其后辈毁性丧德上,这就不是一己、一家、一门之不幸了。试想,祖上留下的干净的、不干净的东西,后代不费吹灰之力继承到手,于后代而言,是无所谓光彩的。更有那些个不肖子孙,又因此消磨了多少自我奋斗的意志,平生了多少骄奢淫逸的心思。近期常闻“富二代”们飙车伤人等一些不良言行,倘若这钱是他们辛苦挣得,他们至于如此挥霍吗?于此推想,拳拳爱心下的遗产,不过都是容易寄生附蛆的粪便。尽管,这并非是长辈苦心孤诣的真义,但追根究源,却仍有点“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嫌疑,脱不了“长不害幼,幼因长而毁”的干系。

我们或许是没有想到,自己贪图享受的结果,给自己及后代的硬环境造成了污染,教训已发生在眼前;但我们更不能不想到,自己苦苦奋斗拼搏,想要给儿子、孙子、玄孙及至玄孙的儿子、孙子享用不尽的钱财和荣华富贵,可如果因此给后代生存的软环境造成了污染,让不思进取成为后代的习惯,使贪图安逸成为晚辈的追求,“罪”更莫大焉。

玄孙的孙子是谁?既然古圣今贤都不知道,平凡如我辈,也不必知道。为不知道叫什么的人穷竭所有,留下一些祸大于利的馈赠——博爱与无私不是这样解释的吧!

(原载作者文集《闲言碎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