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茅如玉

看腻了清朝的各种宫斗、夺嫡,终于有了其他的朝代的事了。《大明风华》,不管开播前主角造型有多被吐槽,终也没逃过“真香”定律。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明朝孝恭孙皇后协助宣德帝朱瞻基平定朝堂斗争,治国安天下的故事。在宣德帝英年早逝后,孙皇后又辅佐两任皇帝,见证了明朝最后一个盛世。

该剧故事中的人物虽然是以史实为基础的艺术创作,但哪怕是在历史中,宣宗对孙皇后也是珍爱至极,甚至不惜为她无辜废后,只为了能让心爱之人与自己举案齐眉,坐上皇后宝座。

01顶着主角光环降生的皇太孙——朱瞻基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2)

在电视剧中,这位皇太孙一直颇受皇帝爷爷朱棣的钟爱。他天性洒脱爱玩,文武双全,自幼被朱棣看好,带在身边重点培养。甚至可以说他的父亲被立为太子,除了因为是长子外,更是因为明成祖朱棣看好这位孙子,想把大明江山将来交给他。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3)

也正是因为有了他的运筹帷幄,出谋划策,他的父亲朱高炽才能坐稳太子之位,也才能顺利地登上皇帝宝座。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4)

1、顶着主角光环降生

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说: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后,还在回味梦中的情景,就有人来报孙子朱瞻基降生了。难道这梦中说的正是他的孙子?朱棣觉得十分吉利。

他立刻跑去看这个孙子。把朱瞻基抱在手上,朱棣越看越觉得他脸上一团英气,非常像自己,他高兴地大呼:

“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2、深受明成祖朱棣器重,重点培养

为了培养朱瞻基,朱棣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他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5)

明成祖朱棣

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经常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让他了解农家的艰辛,有助他以后做一位爱民的好皇帝。

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永乐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他也在永乐九年正式被立为皇太孙。他励精图治,文武并修,保护他的父亲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屡次化险为夷,顺利登位。

3、开创“仁宣之治”的盛世

永乐二十二年,朱瞻基被立为皇太子,洪熙元年正式登基,开始了宣德王朝。在位期间,他实施重农政策,赈荒惩贪,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

史载:“仁宣之治,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朱瞻基登基之初,他的皇叔朱高煦以“清君侧”为名,直指皇位,意图武力篡权。幸亏他早有准备,御驾亲征,一举压倒叛军,并趁机解决了明初困扰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稳定了军心和国家版图。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6)

《大明风华》朱高煦

宣宗在位十年,任用贤臣,虚心接纳重臣建议,在保留原有政治体制和机构的基础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和调整。

他关心民间疾苦,勤政爱民,施行仁政和与民休息的政策。他重视整顿吏治和财政,支持外交(郑和下西洋)。在他的统治下,上下一心,内外协力,不仅国泰民安,经济、文化都有了大的发展,打造出了后人称之为能与汉朝“文景之治”相媲美的“仁宣之治”,万国来朝。

朱瞻基被称为明朝最后一个正常的皇帝,他是大明王朝第四任皇帝,是“守成之帝”,还能有如此发展,可见他确实是治国之才。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7)

在治国上,他颇为人称道,可在后宫,他却做了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无故废后”,只为了心爱的孙贵妃。

02独享一人之爱的大明孝恭孙皇后
  • 《大明风华》中与皇太孙朱瞻基斗智斗勇的奇女子——孙若微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8)

孙若微是大明建文帝时期御史景清的长女,父母在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中遇难。她被景家故交孙忠收养,从小就以刺杀皇帝朱棣,为父母复仇为目标。

她在潜伏时与朱瞻基相遇,引起了他的关注和好奇,两人斗智斗勇。因缘际会下,本应被安排嫁给汉王的她却嫁给了皇太孙朱瞻基。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9)

她在与朱瞻基的相处中发现他心性正值、善良、胸怀天下,会是个好皇帝,终决定放下自己的复仇执念,顺应历史趋势,辅佐他安邦治国。朱瞻基在与孙若微的相处中也对这位奇女子倾心。

胡皇后因爱生恨,与皇叔朱高煦勾结,朱瞻基废后立孙若微为皇后,终于与心爱之人举案齐眉,携手共享天下。

  • 历史上的宣德帝挚爱——孝恭孙皇后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0)

1、因才貌兼备,年少便被荐入宫

孙氏,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自小就聪明伶俐,容貌俊美。

当时还是太子妃的朱棣儿媳(宣宗之母)张氏也是永城人,她的娘家和孙家是故交。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非常喜欢孙氏,常在女儿面前提起。

永乐八年,年仅十余岁的孙氏被带入宫。明成祖朱棣看到孙氏也很喜欢她,安排她养在张氏宫中,嘱咐张氏好好培养。从此,孙氏便和太子妃的儿子——朱瞻基成为了“青梅竹马”的伴侣。

2、成为贵妃后,独享宣宗宠爱,为她破例开先河

皇太孙朱瞻基到了结婚年龄,济宁人胡善祥被朱棣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德皇帝继位后,胡氏被封为皇后,孙氏变成了孙贵妃。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1)

《大明风华》中的胡善祥

虽然胡氏是皇后,但孙氏才是朱瞻基真正心爱之人。那时,按旧制,皇后被册封有金册宝印,贵妃以下有册无宝。而朱瞻基却在宣德元年破格向太后请示,制金宝赐予孙氏。

此后,明代诸帝贵妃被册封,均有金册宝印。

3、母凭子贵,终于当上皇后

宣宗继位后,胡皇后先后生下了两位公主——顺德公主和永清公主,孙贵妃先生下了一位常德公主,而后终于生下了明宣宗长子朱祁镇。此时宣宗已近中年,喜获龙子,当即下令大赦天下,免来年税收三分之一。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2)

宣宗愈加宠爱孙贵妃,小皇子不满百日便被册封为“皇太子”。他还召重臣商量,以无子为由逼胡皇后退位。

他说:朕年过三十了还未有儿子,现在孙贵妃有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皇后应该如何处置?

此时,孙贵妃还故作推辞:

皇后病愈之后肯定能生下皇子,我的儿子怎么能先于皇后的儿子呢?

宣德三年,明宣宗废黜胡皇后,让她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三月初一册立孙贵妃为皇后。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3)

景陵

今北京昌平郊外天寿山下的明十三陵中的景陵就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陵墓,陪伴他长眠于此的便是他的一生挚爱——孙皇后。

朱瞻基对孙皇后真霸道总裁,一力为她破旧制,执意封后,于偶像剧之情节丝毫不逊色。

宣宗:贵妃孙氏,皇祖太宗选嫔于朕。十有余年,德义之茂,冠于后宫。

只可惜,宣宗英年早逝,只在位10年,留下了8岁的皇太子朱祁镇和心爱之人。

03为爱人守卫江山,辅佐两任皇帝

1、辅佐幼帝,危急时刻果断改立皇帝,稳定江山

宣德十年正月初三,明宣宗朱瞻基逝世。同年二月初九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孙皇后变成了皇太后。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4)

《大明风华》朱祁镇

英宗朱祁镇继位后,因年纪尚幼,孙太后在旁辅佐他处理朝政。英宗为人淳朴,错信宦官,在宦官鼓动下御驾亲征,应对瓦剌贵族的侵犯,结果在怀来土木堡大败,50万官兵全军覆没,英宗被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5)

皇帝被俘,国家群龙无首,风雨飘摇,一步走错,顷刻间便可能导致国破家亡。此时孙太后站了出来,她当机立断,决定绝不示弱,先封英宗之子为皇太子,再命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总理朝政,加强北京防卫,稳定局势。

瓦剌一直扣着英宗,为断绝对方念想,孙太后再三思量下,同意了朝臣的建议,立朱祁钰为帝,以安人心。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6)

朱祁钰即位为代宗,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为“上圣皇太后”。

2、景帝反悔,废太子,孙太后伺机帮英宗夺回皇位

孙太后见明朝的江山已稳,担心儿子受委屈,私下多次派人送去大量金银珠宝和生活用品贿赂对方,不久,英宗终于被释放。

英宗朱祁镇回京后,被景帝朱祁钰幽禁。景帝反悔,废了英宗儿子朱见深的皇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7)

《女医·明妃传》英宗

唯一的儿子去世后,景帝仍不愿复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按兵不动,只是经常去探望被幽静的英宗,仔细照料、培养孙子朱见深,静待时机。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8)

景泰八年,景帝病危,在孙太后的支持下,石亨等将领发动了“夺门之变“,英宗终于夺回了皇位,废景帝朱祁钰为郕王。

《明史》:石亨谋夺门,密白于太后,许之。

天顺六年九月初四,孙太后病逝,上尊谥曰“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与明宣宗合葬于景陵。

在“土木堡之变”和“夺门之变”中,孙氏都展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以其丰富的政治经验力挽狂澜,为大明王朝的统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在世期间还督促英宗废止了嫔妃殉葬制度,为女性争取了一定的人权。

大明宣德皇帝介绍(大明风华背后的史实)(19)

孙氏一生获宣宗钟爱,继承爱人遗志,不负重托,为爱人守卫天下,死后亦能与挚爱同眠,此生应无憾矣。

—end—

(本文系白茅如玉原创,今日头条首发。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转发。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