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

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

!!!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2)

这句话

写进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打好种业翻身仗”

四川农村日报也在这一年里,

从调研走访

到田间跟踪报道

近百篇报道关注四川种业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3)

这不,

川农报专门为四川种业打造的版面

《种业》特刊

今天闪亮登场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4)

《种业》特刊

将展现我省种业发展成果和种业行业动态。

开篇,

我们聚焦种质资源这一“芯片”

说起这个“芯片”

我们曾有一把心酸泪

曾经我们的一把“土黄豆”

被带出国

然后培育出高产又抗病的“洋黄豆”

于是,将我们的“土黄豆”挤出市场

曾经我们的北京鸭被带出国

回来成了“樱桃谷鸭”

我们的“北京烤鸭”被“樱桃白鸭”占领

看出来了吗?

这就是种质资源!

川农大黄富教授

慧眼识得编号为2115号恢复系

生出优质2115系列稻种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5)

有位经常看川农报的小伙伴

一天在小区院子里

发现一株长势喜人的稻子

11月的天气,

竟然还生长出稻谷,

满心欢喜地问:

这是不是袁老苦苦寻找的"杂交之株"?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6)

咨询专家,

说如果能活到明年开春,

又再次发芽,

那就是一个抗寒品种资源。

如今,

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寻找种质资源意义重大

解决“卡脖子”就从这里入手。

四川,

从平原到山地再到高原,

多样的地理气候条件,

无数宝贵的种质资源在这里生长。

一群以种质资源研究为梦的农业科学家们,

行走在四川、

在青藏高原、

在全国各地,

甚至是泛北极区域

......

只为寻找出那个

能够改良麦类作物及饲草品种性状、

维系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从而造福于人类的农业种质资源。

四川农业有“种”,

只因背后站着这样一群有抱负的人!

今天,

我们就跟随他们的足迹,

行走山间

......

行走

是他们的主题

11月底,四川西部,沙鲁里山系,最低气温早已逼近零下十多度。

这个草木难寻、人迹罕至的地方,迎来了一支科考队。

这是一支由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教授凡星带领的调查队,此行,他们有一项特殊的任务,对前一次在这里收集到的疑似小麦新物种再次进行考察。

这次调查意义重大,一旦确认,将在世界小麦族物种谱中添加新成员,而这一世界小麦育种界公认的物种谱系数量及自然分布,自本世纪初迄今,没有发生过变动。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7)

凡星在新都桥发现的一株垂穗披碱草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8)

凡星在藏东南发现的一株垂穗披碱草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9)

凡星在可可西里发现的仲彬草

确认是否为新物种,还需要绝对严谨的调查。

而能够发现这一“疑似”,背后则是凡星和队员们对于小麦种质资源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所,保存了世界上谱系最完整、物种数量最丰富的小麦种质资源谱。从2002年开始,凡星在导师——小麦族植物分类学家周永红教授和师爷——中国小麦育种界、种质资源研究泰斗颜济先生的教诲下,从事小麦种质资源研究近二十年。

多年来,“行走”是其主题。

从川西高原,到横断山脉,从喜马拉雅,到大兴安岭,从东亚,到加拿大西海岸再到纽芬兰岛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横断山脉,是这两年凡星主要调查的地区。“颜济先生在世时,希望我能去横断山脉多看看,因为包括他在内的很多国内外小麦族专家还没有去过,那里汇集了印度洋暖流和太平洋寒流,有着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多样性。”凡星说。

师爷的教诲果然有了收获,沙鲁里山正是横断山脉的中心,疑似小麦新物种也正是在那里发现。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0)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1)

青海湖边的赖草(上图)和北美西太平洋沿岸的赖草(下图),同是赖草,外观看起来差别如此大。

相比于育成一个新品种带来的成就感,种质资源调查本就是一件“枯燥且复杂”的工作。然而,育成一个新品种,资源则是必不可少的“芯片”。

“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但又必须有人去做。”凡星坦言,“这是因为禾本科资源充满了复杂和挑战,小麦是禾本科重要的分支,它不仅关乎粮食安全,更关乎畜牧、生态安全。”

在凡星看来,中国拥有着世界第三极,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小麦族种质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了资源才有底气,以小麦为例,中国小麦族资源属种数量及分布引领世界,保护好了才能加以利用。”

现在,收集、梳理小麦种质资源,在未来整理出一本小麦种质资源谱,为每一种小麦族成员配一张照片,这是凡星和团队正在进行的工作。对于凡星来说,这已经不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事业,一个梦想。

调查

是他们的使命

在凡星带队在雪山中探寻新物种奥秘的同时,另一场全省范围内的种质资源调查正在进行。

近日,由省农科院团队带队的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拉开了新一年度工作的大幕。今年是这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第四年,还要继续完成剩余16个县的征集和27个系统普查县的调查工作。

7支调查队,奔赴四川各个区县,调查、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

松潘县是第2调查队的目的地之一。“松潘县地处高原,海拔1000米至5500米,岷江、涪江在境内发源,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让这里拥有丰富的特殊物种资源。”松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局长张朝陈介绍。

迎来了省上的调查队,张朝陈立马翻出了脑袋里的全县特殊农作物资源清单。“我父母喜欢收集各种老品种。”张朝陈带着调查队直接来到老家,两位老人拿出了各种“传家宝”。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2)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3)

张朝陈父母家里的紫皮大蒜与众不同。

在第2调查队队长、省农科院经济与作物研究所所长叶鹏盛专业的眼里,其中一种“紫皮大蒜”格外引人注目——相比于市面上的普通紫皮大蒜,两位老人家保留的这种紫皮大蒜个头大、紫色竖纹更加密集鲜艳。

“这是松潘本地的紫皮大蒜,我们自己种了几十年。”张朝陈介绍。

叶鹏盛进一步了解后,收下了此次松潘县调查之旅的第一份种质资源“松潘紫皮大蒜”。

经过为期一周的调查,第2调查队在松潘4个乡镇11个村共收集到粮食、蔬菜等种质资源共计103份。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4)

调查队在通江收集到红玉米、高粱、黄土豆、糯稻、豌豆等本地名特稀、濒危、野生、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材料样品112份。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5)

调查队在荥经县收集到蔬菜、玉米、豆类、薯类、果树、高粱等13类共90份资源。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6)

川农大教授万雪琴在陕西收集小叶杨种质资源 。

另外6支调查队也在全省各地进行了紧张的调查工作,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及院生核所、作物所、水稻高粱所、蚕桑所、省种子站以及中国农科院等单位组成的调查队,前往丹巴县、小金县、金川县和道孚县4县,共收集本地样本311份。

图强

四川种业的决心

开展全国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加快摸清资源家底、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已成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意义重大。

近期,全国遴选出10大农作物、10大畜禽、10大水产优异资源。四川资源优势凸显,达川乌梅位列农作物10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凉山黑绵羊、玛格绵羊位列畜禽10大优异种质资源。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7)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8)

“在全国启动了农作物、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普查,组织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技术要求之高、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历史上没有过的。”近日,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副司长孙好勤在全国农业优异种质资源及资源普查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目前,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个县的普查与征集,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08万份。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19)

具体到四川,全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到的7000多份资源。目前,这些资源正在加紧入库。

在四川,更多种业发展相关规划正在布局中。

作为四川省人民政府2020年农业重大项目,投资9223万元的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正在加紧建设中。该项目规划设计保存农作物(含林草)种子资源52.4万份,保存畜禽基因资源105万剂,保存水产基因资源26万剂。

同时,四川现代农业种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成立中,将全力打造成为全国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种业资源整合、种业人才聚集、种业创新、种业成果转化、种业开放合作和农业农村发展平台。特别是锁定十大川字号特色农业产业,瞄准四川具备种源优势的川猪、川牛羊、小家禽、水产和农作物领域,启动“卡脖子”技术研发行动,力争为川种创新取得更大突破。

近期热点资讯

农业农村部刚刚成立新部门,看看是干啥的

“口罩消毒残留物会致癌”?专家回应来了!近期这些谣言你信了几个?

同样是爱媛,为何价格悬殊5倍以上?看记者调查

还在给买回家的鸡蛋“洗澡”?不要!

热门视频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编辑:范莉

校对:左杉

审核:周艺

高清图走进田间课堂体验农耕劳作(只为四川农业有种)(20)

“三农”领域专业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