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意思是指把身后的孤儿相托给别人,在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例子,其中,就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就以刘备的白帝城托孤最为著名。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停留在永安白帝城。在临终前,刘备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和李严。在后主刘禅即位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禅坐稳了位子,并通过北伐中原延续了蜀汉的生存时间。由此,在三国时期,白帝城托孤可以说是最成功的托孤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就三国时期的最失败的托孤,无疑就是曹叡将曹芳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了。

三国中投降后却没遭重用的名将(三国最失败的托孤)(1)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由此,对于魏明帝曹叡来说,留下了司马懿和曹爽这两位托孤大臣,以此通过司马懿和曹爽之间的互相制衡,从而确保曹芳这位皇帝的位置。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同掌握曹魏的大权。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不管是司马懿还是曹爽,都有篡权之举。

三国中投降后却没遭重用的名将(三国最失败的托孤)(2)

一方面,就司马懿来说,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控制京都洛阳。通过诛杀曹爽等人,司马懿逐渐掌握了曹魏的大权。在司马懿之后,司马师、司马昭虽然遇到了一定程度的抵抗,比如淮南三叛等,但是,司马氏还是逐渐消灭了曹魏的残余势力。在司马昭在位期间,主动了消灭蜀汉的战争。等到司马炎即位后,终于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也即促使曹魏的江山改姓。

三国中投降后却没遭重用的名将(三国最失败的托孤)(3)

另一方面,司马懿篡权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作为曹氏宗族的曹爽,其实也有不臣之心。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一时曹爽兄弟“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在此之前,曹爽不仅架空了司马懿,还任命其二弟曹羲为中领军,又废除禁军五营中的中垒、中坚两营校尉,把两营兵众交由曹羲直接统领。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曹爽基本上掌握了曹魏都城洛阳的禁军,而且排斥异己,任用私人。

三国中投降后却没遭重用的名将(三国最失败的托孤)(4)

最后,更为关键的是,史料记载曹爽的起居自比皇帝,也即他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如果这是曹丕、曹叡等曹魏皇帝,估计早就以谋反的罪行来除掉曹爽了。但是,就当时在位的曹芳,因为没有什么实权,只能对曹爽的行为忍气吞声。但是,无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任何朝代,曹爽的所作所为都属于篡权了,甚至可以说篡位的意图了。当然,曹爽的恣意妄为,得罪了蒋济等曹魏朝廷中的中立势力,促使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可谓人心所向,获得了郭太后等人的支持。当然,在掌握大权后,司马懿等司马氏也走上了篡权之路。由此,在三国时期,曹叡托孤可谓非常失败,两个托孤大臣都有篡权之举,最终导致曹魏江山改姓。

文/情怀历史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