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经过一二百年的演进和发展,种类很丰富,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品种。京剧的服装大致可以分成六大类:第一类是长袍类,也可以叫袍服类。第二类是短衣类,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裤子,裙子等。第三类是铠甲类。第四类是盔帽类。第五类是靴鞋类。第六类是附属于服装范畴的,辅助性的、装饰性的东西。

京剧白色厚底靴(京剧服装-靴鞋类)(1)

靴鞋类是服装里的第五大类,只有靴鞋两种。靴子主要是厚底的官靴。男性角色用的比较多。什么叫官靴呢?靴筒子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的,靴子底大约有二寸到四寸厚,并刷成了白色。在生活里没有这样厚底的鞋。在舞台上靴底加厚,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其作用是为了增加演员的身高,要和宽大的、夸张化了的服装谐调。尤其是穿蟒的,穿靠的,本来就很夸张,如果穿个薄底的靴子,就很不相称了。由此可见,厚底靴本身就是一种夸张化了的服装,或者说是专为表演和舞蹈服务的一种服装。

第二种是薄底靴子。薄底靴子又叫朝方。靴筒虽然较长,但靴底是很薄的,靴底也刷白色。是给一般扮演官吏或太监丑角穿的。行动比较轻巧的一类人物,也穿薄底靴子。还有一种叫快靴,靴底更薄,靴筒也较短。一般武戏的角色,像、武旦、武净都穿快靴。如前面讲的穿快衣、快裤,抱衣、抱裤的角色,都穿快靴。为的是在战斗的时候动作轻捷、灵便。女式的快靴,有个专名词,叫小蛮靴,其意思是和快靴一样。

京剧白色厚底靴(京剧服装-靴鞋类)(2)

再有就是一般人穿的便鞋,它是经过略加美化、装饰的。比如老年人穿的叫夫子履。一般的兵士、差役穿的是洒鞋,是一种较紧绷的粗制的鞋,鞋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标志。像《打鱼杀家》里萧恩穿的鞋,为了表示他是渔夫,所以在鞋上加些鱼鳞片,它的专名词叫鱼鳞洒或鱼鳞洒鞋。妇女一般都穿绣花的,带色的彩鞋。彩鞋一般前边都加穗子。

京剧白色厚底靴(京剧服装-靴鞋类)(3)

着旗装、旗袍角色所穿的鞋,是比较特殊的,叫作花盆底鞋。就是在普通彩鞋的中间(指鞋底的正中间)加上一个花盆形的厚底。走起路来不太方便,不能太快,一快就没有平衡了,很容易摔跟头。因此,凡穿花盆底鞋的走起路来,有个特殊要求:上身两只肩膀必须微微地摇晃,两只胳膊为了保持平衡,也必须慢慢地左右甩动,走起路来两脚平起平落。同时,姿势还要比较优美洒脱。既要有技巧,还要形成一种慢条斯理、端庄、优美的姿势。所以说,扮演旗装的角色,穿花盆底鞋,就需要有一种特殊的训练。总而言之,京剧服装里面,不论哪一部分,都要有些熟练的技巧来控制它,否则连走路都走不好,就更谈不上什么艺术表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