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根同源同气同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1)

有些朋友,纵然分开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还是能聚在一起;有些朋友,即使擦肩而过,也如同陌路。要珍惜的不是那份友情,而是大家还在那个相同的“类目”里。子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000年,那时的我还不到“而立之年”,年少轻狂,披肩长发随意扎着辫子,在朋友建立的电脑公司里任职。从专业的体育教师转行进入IT(那时我们叫“挨踢”)业,一切都是在摸索,经历过痛苦的挣扎,从惨痛的实践中一步步成长起来,也可以跻身高手行列。

也是在那一年的夏天,天降大雨,公司旁边的泄洪渠水位过高,山洪横灌进街道,深夜中我们在齐腰深的水中逃到房顶,当时的情景真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同根同源同气同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2)

天亮后洪水退去,我们在满地的泥泞中清理战场,当时的几个朋友,如今又聚在了一起。经过了这么多年,他们还是那么的好学,愿意提升自己。不在乎出身如何,也不看学历高低,因为有着相似的心境,所以这么多年后,我们还是同一类人,还会走到一起。

当年电脑水平的迅速提升全在于有着丰富的实践,“实践出真知”这句话一点都不错,这些年的每一次转型,能够快速提升的关键,都是因为以实践为主,包括这一次学《易经》,都是以实战为基础。

许多人都认为《易经》难学,往往是因为直接从“经”入手,陷入了文字当中,严重缺乏实战训练。教学中我们发现,以学员自身为蓝图,学习如何断健康,如何调整家中的布局,从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学起来会很快。

也许在不经意间就明白了基本的断卦和看风水,却连《易经》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从我的经历中,我更喜欢实战派,而“学院派”的研究,还是放在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对于《易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看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的,能走进来了解的一定是和她相应的。当一个人认可了某一种学说,就会不自觉地去捍卫她,这也是无可厚非的。等到深入了解后,开阔了视野,还会不会认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所以许多“意识形态”禁止信徒去了解外道,就是没有把握让信徒还能留在自己的阵营。文化一定是开放的,与她相应的人不管处在什么状态,最终都会走近她。而那些不相应的人,你无论怎样强求,都不会留住他。

同根同源同气同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3)

所以先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用“心”去感受,和哪种文化是相应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快乐才是发自内心的。《乾文言》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更多内容,请关注曾庆鋆(z18639111809)

个人18639111809曾庆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