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社喜迎建社七十周年社庆!我们特别推出“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征文活动,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些有趣而美好的故事。

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有着八千年多年的漫长历史与文化,它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主要特征。

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的是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产业部孙煜东的《德源人教传文明,玉润语文有精神》,让我们一起看看,玉如何从人教社的语文课本中走来,又如何给作者带去知识,陶冶情操,陪伴着他一路前行……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德源人教传文明 玉润语文有精神

孙煜东

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上曾学习到一篇《将相和》的文章,文中演绎了一场“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的千古美谈,同时那“价值连城”的稀世美玉——和氏璧以及蔺相如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敢高尚的精神气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象。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1)

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同样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上有一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课文,节选自古典名著《红楼梦》。文中门子递给贾雨村一张“护官符”:“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旁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四句谚语概括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豪富与权势。白玉为堂金做马,不仅写贾家豪华,官高爵显,而且还暗示贾家是有封建文化教养的“诗礼之族”。汉代宫殿有玉堂(阶陛用玉砌),宫门有金马门(门旁立有铜马)。宋代用玉堂金马指代翰林院。

高中二年级,依然是人教版语文中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让我认识了贾宝玉所佩的那块通灵宝玉。此玉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正面除镌“通灵宝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外;反面亦十二字,为“一除邪崇,二疗冤疾,三知祸福”。贾宝玉衔玉而生,有了通灵宝玉的庇护,他自出生起,到长大成人,一直锦衣玉食,被人侍奉。尤其书中第二十五回记载的贾宝玉被马道婆的巫咒之术迷惑后奄奄一息,而恰因那块通灵宝玉,使贾宝玉得以痊愈,可见此“通灵宝玉”之神通。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2)

通灵宝玉(2010新红楼梦剧照)

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是读着人教版的教材长大的,说实话,当时还真不知道,在我们心目中神圣的课本除了人教版还会有别的版本。正是因为人教版语文课文中这些对“玉”文章的描写,玉的神秘,玉所包含的气质、精神,承载的道德文化内涵,让我开始对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深刻认识到以“玉”作为美德载体的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中最具民族特色的绚丽之处。

“玉”字始于我国最古老的文字商代甲骨文和钟鼎文中。《说文解字》释玉为:“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挈(洁)之方也。” 而孔子在《礼记·聘义》中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扣之其声清远以长,其终诎,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风于山川,地也;圭璋持达,德也;天下其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

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贵不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传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用以说明君子的性格谦和,就像一块温润的美玉一般,所以“古之君子必配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配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可选出从玉(王)的字近300个,如璧、玦、理、瑛、璐、瑾、瑞等,中国的“国”字,中间就是一个“玉”字。课文中用玉组词更是不计其数,如玫瑰、琳琅、璀璨、玲珑……描述珍宝的文字都与玉有关,如琮、璜、璋、环、瑗、琼瑶、珍珠等。

语文课本中描摹玉的唐诗宋词,灿若星河,数不胜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节选自李白《古朗月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古诗),诗人以白玉喻明月,以美玉砌的楼台称为瑶台,指传说中神仙的居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以碧绿色的玉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所说的“夜光杯”就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四年级上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汉武帝置,故址在甘肃敦煌西北,因西域(今新疆和田)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五年级下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儿童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五年级下册)……王昌龄在吴地江天迷蒙的烟雨中,表达了“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高洁清白的品格(四年级下册)。李商隐用比兴手法,描述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朦胧之美(高中语文必修三)。苏东坡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担心在月宫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与超远的志向,给人带来一种旷达清凉之风(八年级下册)。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3)

李白《古朗月行》

此外,课文中以玉喻人喻情的成语有:亭亭玉立,玉树临风、玉貌花容,温润如玉,如花似玉,美玉无瑕,金声玉振,香消玉殒,金口玉言,金童玉女,怜香惜玉……以玉喻事喻物的词语有:玉润珠圆,金凤玉露,玉女香车,金波玉液……以玉喻景喻理的表达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玉不琢,不成器;抛砖引玉,金科玉律……从人教版语文中,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玉的国家,有着八千年的漫长历史与文化,是中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的主要特征。玉文化中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有“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有“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有“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更有“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

因为从小受到人教版语文中玉文化所代表的美丽、富贵、高尚、智慧、勇敢、拼搏等精神的影响,我人生成长的过程中开始爱玉、赏玉、识玉、懂玉。2015年被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聘为理事和玉器鉴定专家。每年的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按照协会的安排,我都会义务为济南市的广大市民讲解古玉文物知识,免费为大家鉴宝。当一块温、润、坚、密的古玉摆放在面前,我们认真鉴定它的时候,会发现苍凉与华美并举,精致伴温馨共存,雕磨细刻中张扬着冲天的神韵,平朴端庄里蕴含出朴拙率直。创造的激情,民族的精神,历史的沧桑,贵胄的辉煌无不毕现于眼前。鉴赏古玉能让我们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圣先贤对话,仿佛置身于邃远的商周,雄浑壮丽的汉唐,领略两宋的精丽柔婉……这就是古玉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

玉,从人教社的语文课本中走来,带给我知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修养,陪伴着我一路前行……玉时刻警醒着我要以君子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让我少犯错误,带给自己自省、自律、洁身自好、正直光明,热爱生活,勇敢拼搏。玉,同时带给我人生的许多乐趣和成就,让我能够以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身份,为传承弘扬玉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保护古玉器文物积极奔走呼吁、建言献策。感谢人教社,感谢人教社那些关于玉文化启蒙的课文以及那么多优秀的文章,她阐释了什么是美,什么是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精神。

“德源人教传文明,玉润语文有精神”,值此人教社建社7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人教社事业发展繁荣昌盛!“脱胎玉质独一品”,“玉佩声来雉尾高”!

作者: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产业部 孙煜东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4)

往期征文链接:

韩绍祥、魏国栋:回顾我们所经历的第十套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出版

张健如、汪震球:回忆人教社与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的合作

韦志榕:与人教社一生的情缘

丁曙:生在人教社,长在人教社

刘道义:铭记张志公先生的教诲

谭永平:我经历的新课改最初那几年

张献臣:我和李雷韩梅梅的故事

李云龙:我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10年

张云: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课改初期教材市场与培训的故事

叶在田: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

高星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鲁迅记忆

丁木棽:字浮纸上,爱伴一生

崔月明:记忆的年轮

春风二三月:你种的花,留了下来

邓高峰:一家出版社与两代人的成长

莫琼英:那一墙爬山虎还是那么绿着

骆颖:那年4月,我给人教社寄了一封信

邓丹丹:《种子》:那颗种在我心上的种子

吴中立:一位70后的人生与他的《语文》课本

周淑芬:人教教材培训路上的人与事

温水义:留藏在岁月底片里的教科书

金鲲:那些经典永难忘

卢尔群:在人教精神的感召下成长

温水义:念一只名叫Polly的鹦鹉

王皓淼:人民教育与人文关怀 ——从三个小故事透视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观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5)

设计:周子琪(实习)

编辑:周 丹

主编:吴海涛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6)

积累古诗词对个人文学素养的影响(德源人教传文明)(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