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

禅茶一味皆心境(茶禅一味而非禅茶一味)(1)

唐代在寺院长大的陆羽写就第一本茶书《茶经》;赵州禅师以“吃茶去”接引弟子。扣冰古佛教化闽王“以茶净心,心净则国土净;以禅安心,心安则众生安”。这些高僧大德的言行中处处隐含着禅茶文化的理念,但直到“茶禅一味”概念的提出,茶禅文化才得以确立和传承。

禅茶一味皆心境(茶禅一味而非禅茶一味)(2)

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茶禅文化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人称“夹山和尚”,受朝廷之派,“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首倡茶禅境味之说。

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

禅茶一味皆心境(茶禅一味而非禅茶一味)(3)

圆悟克勤“茶禅一味”的真迹墨宝,据说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的 村田珠光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并运用于茶道(茶室中挂的书画)。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日本井口海仙的《茶道入门》也说,( 村田珠光)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处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现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为镇寺之宝,是日本茶道的最高宗旨,神圣之物。

禅茶一味皆心境(茶禅一味而非禅茶一味)(4)

佛谛“苦”为先,茶性“苦”为本;佛与茶的共同凭籍是心,即心 灵的顿悟和感想。欣赏“夹山寺禅茶”茶艺,不由又想起古寺高僧“吃茶去”的故事, 赵朴初先生曾说:“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禅茶一味皆心境(茶禅一味而非禅茶一味)(5)

第一道:莲步净土(入场)

第二道:焚香礼拜(静心)

第三道:轮回转世(洁具)

第四道:观音下凡(投茶)

第五道:漫天法雨(洗茶)

第六道:菩萨点化(泡茶)

第七道:普度众生(敬茶)

第八道:苦海无边(品茶)

刷新知识视野,升级个人潜力!互相彼此理想,成就未来辉煌!作者:边卫军,应用心理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发展与管理博士,国家一级企业培训师和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想要欣赏更多精彩文章,希望可以加我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