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作者】

张先:北宋著名婉约派代表词人,人称“张三影”。

宋词中神秘面纱(宋词鉴赏人称张三影)(1)

【译文】

中午的时候,我端着酒杯,仔细地听着《水调歌》声声,渐渐睡着了。一觉醒来,醉意已经消失了,但是内心的忧愁却丝毫不减。现在春天已经要走了,它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呢?傍晚时分,我对着镜子,逝去的年华让我感到十分的伤感,太多的往事也只能空自叹息了。

我来到了园中,只见池中的鸳鸯在彼此依偎而眠,花朵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起舞。屋子里,那厚重的帘幕遮挡住了灯光,风势越来越大了,此时已经是夜深人静,明天园中的小径上,应该是落花满地了。

【创作背景】

公元1041年,时年52岁的词人,在嘉禾担任判官时,写下了本词。

【赏析】

本词是一首感怀之作,词人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一次借酒消愁,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本词的上片通过描写酒后的心理活动,表达了词人对年华易去,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

首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中,词人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的目的是借酒消愁。结果醒来后醉意没有了,然而心中的忧愁却丝毫没有减去。

接下来的“送春春去几时回”,原来这就是他心里的忧愁。句中的两个“春”字,蕴含着不同的意义,第一个“春”指的是春天,第二个“春”字指的是春光,这一句表现了词人内心对年华易逝产生的伤感,同时还隐含着对青春时光追忆、惋惜的感叹。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中,词人借用唐代诗人杜牧“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的诗句,由于自己不能消愁的时间是黄昏时分,因此,将“晓”改成了“晚”,而成了“临晚镜”。“晚”字蕴含着两层的含义,一是说明现在的天色已经晚了,二是暗示自己的人生已是晚年了。

“伤流景”这三字,明确地体现了词人内心对时光飞逝、人生暮年的伤感。而“往事后期空记省”中的“后期”是指往事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即使有再多的后悔,也是无济于事的,剩下的只有“空记省”了。再美好的往事,也只能是更增添内心的烦恼了。因此,对于美酒歌舞的宴会,实在没有兴趣了。

宋词中神秘面纱(宋词鉴赏人称张三影)(2)

本词的下片借景抒情,通过动态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内心复杂的心理感受。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夜色降临了,词人来到了园中散步。此时映入他眼帘的是池中的鸳鸯彼此依偎在一起,而夜空中的那一轮月亮,却被浓云所遮盖。过了一会儿,仿佛有一阵风吹散了浓云,藏在云中的月亮露了出来,园中明亮了许多。词人的视线转向了园中的花儿,只见花儿在明亮的月光下婆娑起舞。

词人被眼前宁静而美妙的景色吸引了,心中产生了无比的欣慰之情。

“重重帘幕密遮灯”,这个时候,园子里的风越来越大了,于是词人走进了屋子里,他担心屋里的灯被大风吹灭了,赶紧把窗帘拉了起来。

尾句“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中,屋子里的灯在闪烁着。而此时又是“人初静”,已经是夜深人静,风势也越来越大了。词人想到了“明日落红应满径”,园子里那些刚才还沐浴在月光中婆娑起舞的花朵,这样的大风之下,明天一定是落红满地了。这句话体现了词人内心复杂的心理感受。既伤感春天的离去,又叹息自己人生的迟暮,同时还隐藏着自己对春色佳景的欣喜之情。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极具艺术气息,空灵飘渺,在读者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美景,成为了千古佳句。

“云破月来花弄影”和“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坠风絮无影”,是词人作品极其有名的“三影”,词人张先也因此被人称为了“张三影”。

宋词中神秘面纱(宋词鉴赏人称张三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