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

杨 敏,李智超

当归为中医用药,主产于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根据产地的不同,当归有西归(甘肃)、秦归(陕西)、云归(云南)和川归(四川)之分,其中以甘肃岷县的产量最大,质量最好,栽培历史最为悠久。当归性辛、温、味甘,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面黄、虚寒腹痛、肠燥便秘、晕眩心悸、风湿疼痛、月经不调、提气补血、气血两亏。当归主要成分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经过多年选育最终选种适合云南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云归 1 号。该品种具有抗逆适宜性,易种植的特点,具有生长周期快、不开花、产量高的优势,适合云南海拔 2000~2600 m 的地区种植。

1 当归育苗

苗床处理:种植当归应选海拔 2000 m 以上,阴凉潮湿、半阴半阳、保水但不积水、土质疏松、肥力足、坡度小于 20°、含腐殖质的轮耕壤土、荒地最好。深犁、深翻、重晒栽培土壤,清除地面上的石块、杂物。根据地块坡度,顺土地坡向将苗床做成高垅。垅高 20~30cm、垅宽 100 cm、垅长 8 m。且四周高 5~10 cm,中间低洼,便于保湿灌溉。垅间距 50~60 cm。每个苗床 8m 2 ,种植 666.7 m 2 的当归需要用 2 个苗床。

苗床做成后,每个苗床施腐熟好的农家肥 40~50kg,适量的普钙、当归专用复合肥、多菌灵、杀虫剂(毒死蜱)。翻后扒细,苗床必须平整无坑洼。

云南当归育苗详细过程(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1)

2 播种

2.1 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种子应选择当年采收的、无病虫害的云归 1 号种子(当年采收的种子发芽率在 90%以上,隔年的发芽率只有 70%左右)。2 个苗床(种 666.7 m 2 地)所需种子为 250 g,可产秧苗 8000~10000 株。种植户购到种子后,应在屋内或背风的地方将种子取出,放入 1 个40~50 cm 大小的容器内,用手揉搓,使种子保护层分离开,搓揉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种子的发芽率。搓揉好的种子用一个透气性好的袋子装好备用。

2.2 浸泡种子

将多菌灵 30 g 和敌克松 30 g 放入 10 kg 40 ℃左右的温水内浸泡种子,液体用量以完全没过种子为宜。种子放入浸泡液体后用石块压住使种子全部浸泡在液体中。浸泡 20 h 后拿出,沥干水分。浸泡后的种子必须在 2~3 h 内播完。

2.3 播种

每年的 1 月 25 日至 2 月 8 日会出现霜冻天气,播种应在霜冻前完成。若过早播种,秧苗会被冻死,给种植户带来损失。若在霜冻期间播种,地温太低不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所以分析具体情况,播种时间不宜超过 1 月 30日。播种前苗床用水浇透,把浸泡好沥干水分的种子用容器均匀分开,每 666.7 m 2 所用种子分成 2 份,拌细土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然后在撒好的种子上面覆盖厚 0.5~1 cm 的细土,以种子不露出为宜。在菌床上盖实雾防布、薄膜。后做棚架,每个苗床用 8 根钢筋,钢筋间距 1 m,在钢筋上盖上棚膜(0.03 丝)和透光率 10%的遮阳网,压实反复检查,这样有利保住苗床的温度和水分。

云南当归育苗详细过程(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2)

2.4 苗期管理

播种后的苗床必须保持湿润。20 d 后开始出苗,当幼苗长至 2~3 cm 时拿去雾防布、薄膜,除去杂草,少量补水、用噁霉灵 300 g·hm -2 兑水 600 kg·hm -2 喷施,防止幼苗倒覆和病菌感染然后盖上遮阳网、棚膜。

幼苗生长 50~55 d 时,进行第 2 次除草,除草时应注意不要伤到幼苗,除草后及时补水,同时用噁霉灵 300 g·hm -2 兑水 600 kg·hm -2 喷施。压实棚膜和遮阳网。幼苗长到 70~75 d 时,视天气情况,当温度大于 20 ℃时,对苗床进行通风,补水。除草、通风在上午 8:00—9:00 时,把苗床两边棚膜打开,遮阳网不打开,最好在下午 17:00 时以后再盖上。7~10 d 后视天气和幼苗生长情况可全天进行通风,通风后苗床上水分容易丧失,应注意补水。

75~80 d 视天气情况可以除去棚膜,除去棚膜后若发现幼苗生长不好,可用芸苔素 150 g·hm -2 或磷酸二氢钾 450 g·hm -2 兑水 750 kg·hm -2 进行叶面喷施,每周喷 2 次。90 d 后视天气可以除去遮阳网,让苗进行光合作用,增加苗的强度。此时视幼苗生长情况补水,苗小就多补水,苗大就控水。从播种到移栽时间应控制在 100~120 d。

云南当归育苗详细过程(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3)

3 大田移栽

3.1 土地平整

秋收后对土地深犁、深翻,深度在 25 cm 以上。立垡晒土。在次年的 2 月下旬和 3 月中旬进行第 2 次翻耕。翻耕时用腐熟好的农家肥 15~45 t·hm -2 、普钙30 包(1500 kg·hm -2 )、当归专用复合肥 15 包(750 kg·hm -2 )。翻耕好的土地边缘起垅。垅的高度为 25~30cm,宽 60~70 cm,垅距 30~40 cm。

3.2 地膜覆盖

当归地膜覆盖栽培是实现当归高产的有效措施,可选用宽 100 cm 厚 0.012 cm 的银灰膜,用量 75 kg·hm -2 。做到直、平、光起后立即覆盖。盖膜要求做到展、实、严。覆盖地膜后,还可以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抑制杂草生长,省工省时。

3.3 大田移栽及管理

当归移栽一般均为春栽。各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时间以清明前后为宜。当归种植的土地大多以坡地、旱地为主。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必须靠有效降水。当归移栽晴天应选择在下午 16:00 时,阴天可全天进行移栽。移栽时苗要距离垅边 10~15 cm,每墒栽种 2 行,株距 20 cm,种植 9.9~10.5 万株·hm -2 。栽种时土不可压到植株中间,浇定根水。移栽 10 d 左右时,可在清晨用木棍扎碎苗顶土层及时查苗、补苗。杂草勤锄,膜内杂草及时清理。

4 施肥

当归生长所需肥量较多,除施足底肥外,还应及时追肥,追肥的时间宜在 6 月下旬到 7 月上旬。施用磷酸二铵 300 g·hm -2 或当归专用复合肥 300kg·hm -2 ;叶生长旺盛期第 2 次追肥应在 8 月中下旬,施用磷酸二铵 450 kg·hm -2 和当归专用复合肥450 g·hm -2 。

云南当归育苗详细过程(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4)

5 排灌

在生长前期,除干旱时适当浇水外,一般节制浇水,雨水过量要及时疏通排水。尤其在生长后期田间不能积水,否则易引起烂根。

6 摘老叶及弱势花苔

植株封畦后,及时摘除下部发黄的老叶。植株于 5月中、下旬抽苔,6 月开花,花期 18~22 d。在花期应摘掉弱势侧枝花苔,健壮茎上保留饱满的花苔 2~3 个。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加强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8321—7 的规定。

7.2 主要病害防治

7.2.1 褐斑病

病原主要为壳针孢属真菌(Septoria sp.)。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成边缘红褐色,中心灰白色。后期,病斑内出现小黑点,病情严重时,叶片大部分呈红褐色,最后逐渐枯萎死亡。5月下旬开始发病,7—8 月较重,一直延至 9 月。防治方法:轮作,冬季做好田园清洁工作,彻底烧毁病残组织;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用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分别按 450~600 L·hm -2 用量,从 6 月中句开始每 10 d喷雾 1 次,连续 3 次。

7.2.2 根腐病

病原主要为燕麦镰刀菌 [Fusariuma venaceum(Fr.),Sacc.]发病植株根部组织初呈褐色,进而腐烂变成黑色水浸状,只剩下纤维状物。地上部叶片变褐至枯黄,变软下垂,最终整株死亡。6 月初开始发病,7—8月危害严重,直至收获。防治方法:选用无病母根,栽植前用 50%退菌特 1000 倍液浸根消毒母根:药液按 1 ∶ 2 兑水,浸种 10 min,捞出稍晾干后栽植,应随浸随栽植,避免浸根后久置而发生药害;种子田选择休闲地或二荒地;选择排水良好,透水性强的砂质土壤;高畦种植;雨季及时清沟排涝;作畦前喷洒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按 900 L·hm -2用量进行土壤消毒;施用腐熟的厩肥、堆肥,禁止使用未腐熟的厩肥、堆肥;播种时用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 0.3%拌种;发现病株,及时连根拔除,集中烧毁,同时对病穴土壤用生石灰200~300 g 进行土壤局部消毒,或用 40%根腐灵 800倍液,灌根 0.5 kg·株 -1 ,另用 50%退菌特 800 倍液全面喷洒病区。

云南当归育苗详细过程(云南开远市当归育苗种植技术)(5)

7.3 主要虫害防治

7.3.1 蚜虫

主要为桃粉蚜(Hyalopterus amygdale Blanchard)。成、若蚜聚集在当归新梢和嫩叶叶背吸食汁液,使心叶、嫩叶卷曲皱缩,植株枯萎矮小。防治方法:种苗田应选择远离桃、李、杏、梅等越冬寄主植物;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无杂草;黄板诱蚜,于田间悬挂黄色粘虫板或黄色条板,板上涂1 层机油,板片大小为 25 cm×40 cm,悬挂密度 450~600 块·hm -2 ;生物农药防治:交替使用 1%苦参素乳油 500 倍液、10%烟碱乳油 1000倍液、2.5%鱼藤精 800 倍液喷雾,于 7—8 月连喷3次,每 15 d 喷 1 次;喷化学农药防治:用 30%速杀毙800 倍液或 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分别按 450 L·hm -2 、600 L·hm -2 用量喷雾,在 7—8 月连喷 3 次,每隔 15d 喷 1 次。

7.3.2 金针虫

为鞘翅目叩甲科(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er-mann)幼虫吞食根部,使幼苗和植株萎黄枯死,造成缺苗、断畦。防治方法:栽植前,土壤施用 3%米乐尔颗粒剂,按 30~90 kg·hm -2 ,混干细土 50 kg·hm -2 ,均匀撒施于地表,深耙 20 cm,也可撒在定植穴或栽植沟内,浅覆土后再定植,对金针虫防效可达 6 周。施用的堆肥需腐熟,且施入后要覆土,不能暴露在土表;发现幼虫,用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按 3750 L·hm -2 用量灌根,视虫情确定施用次数;凡对金针虫有效的其他生物杀虫剂也适用本标准。

8 种子采收、加工

8.1 选种

选种应分 2 次进行。首次选种在 5 月下旬至 6月上旬,当植株高 30~50 cm 时选定留种植株,选种标准为植株种苗纯正,植株叶色深绿,无皱叶,无斑点,植株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二次选择在 8 月植株花序下垂时,选种标准为种子成色纯正饱满、植株健壮、无病虫害。

8.2 采种

采种时间:8—9 月种子陆续成熟。由于种子成熟期不一致,应分批及时采收。采种应在无露水、晴天进行。

采种方式:采用人工收获果穗。选择果皮浅黄棕色、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籽粒饱满、成熟度 70%~80%、花序形成双悬果下垂但尚未干燥上扬的果序,果梗 20~30 cm 处刈割。果穗收获后应及时清理残茬。果穗扎成小把,每把 5~10 枝,悬挂于室内或屋檐下通风干燥处,忌烟熏,使其自然干燥,保持水分约8%~12%。

8.3 加工

脱粒:人工脱粒,据其果实特性可适当施加外力促进脱粒。去杂净种,留纯留优。

8.4 包装、标识

散装或定量包装:将种子装入大容量的布袋或塑料编织袋内。

标识:每批种子应挂有标签,在包装袋的表面或挂有的标签上标注产品标识,标明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净含量、生产企业名称、产地、收获日期、批号、执行标准、保质期、生产及经营许可证编号、检疫证明编号、检验结果报告单编号、质量指标(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千粒重)、栽培要点及产品说明。产品包装上标明生产企业注册的商标。

9 种子质量

样粒饱满,外观橘黄至黄褐色,无霉变,具本品种色泽。净度≥80%,纯度≥90%,水分≤12%,千粒重1.6 g,发芽率 85%,生活力 85.0%。云当归种子、种苗质量可分 3 级,其中一、二级为良种。

10 采收

10.1 采收时间

当年 11 月上旬后采收。

10.2 采收方法

用镰刀割去地上枯萎的茎叶,晾晒 15 d 后挖出地下完整播种,稍晾晒,拣出病残根,装袋运至初加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