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课上请众弟子相信“本人没有问题”方丈室内与多个部门调查人员交谈弟子还原释永信的一天最新消息称,释永信持有少林寺名下重要资产八成股权

释永信的弟子标准(弟子还原8月2日释永信的一天)(1)

友人提供的8月2日与释永信的合影。

8月2日,连日来关于举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舆论持续发酵。从一开始少林寺方面表示,释永信将带领众弟子如期前往泰国展演少林功夫,到泰国华文媒体披露释永信本人并未随团抵达。2日下午,关于释永信正在接受宗教局调查的消息传遍网络,引发各方关注。记者从释永信多名弟子、友人处核证,还原了8月2日当天处于这场舆论漩涡中心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一日生活。

事实上,这已不是释永信第一次陷入舆论漩涡。因力推少林寺商业化,释永信曾被推上风口浪尖。记者注意到,经过多年发展,少林寺已形成横跨多个领域的商业版图,其中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重要资产之一,也是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平台。然而,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这家公司的股东中却出现了释永信的身影。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料显示,释永信持有公司80%股权,中国嵩山少林寺仅持有10%股权。此外,该公司还投资了“欢喜地”等7家子公司,这7家子公司股东中则出现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层的身影。

未去泰国

释永信夜间从郑州返回寺院

8月2日的登封,闷热无雨。少林寺山门的广场上,停满旅游大巴和私家车。

记者从释永信的一名弟子处获悉,2日清早,释永信按照日常时间起床洗漱,多名弟子在寺内碰到他时略感惊讶,问师父怎么没去泰国参加展演。释永信告诉弟子们,事务缠身,临时决定不去了。

弟子们的惊讶并非无故。数日前,少林寺寺务委员会释延芷法师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释永信将按期赶赴泰国参加为期一周的“少林文化丝路行”交流活动。8月1日上午,释永信向泰国主办方发出致歉信,称临时有公务要处理,无法如期出访。据记者采访获悉,当日释永信在郑州会见了几名重要客人。

释永信的多名弟子向记者证实,8月1日下午,在前往泰国的访问团从郑州出发前,释永信与访问团弟子们见面告知出国注意事项,并让首座弟子释永福带队。1日夜间,释永信从郑州返回登封寺院内。由于返寺时间太晚,除个别僧人以外,并无其他人见到释永信,更不清楚他未前往泰国的事。

当日早课

向弟子释疑“本人没有问题”

方丈与弟子们一起在晨间早课是极其平常的事,早课内容为诵经。在少林弟子们看来,8月2日的早课则与往常有所不同。

对近期关于少林寺及释永信甚嚣尘上的各种传闻,方丈释永信和几位高僧一起在早课上向少林众弟子释疑。据释永信的弟子讲述,释永信称:“少林寺没有问题,我释永信本人也没有问题,请众弟子相信。”

在早课上,几名前辈高僧还告诉弟子们,情况并不是像网上传闻的那样。此外,高僧们还回顾了方丈释永信在少林寺的发展历程。

多名弟子还告诉记者,关于大家关心的少林寺资产问题,释永信向众弟子告知:“我没有个人资产,全部都是少林寺的。”释永信还向弟子们举例说,他的父亲前不久去世,连丧事的礼金都属于少林寺。

据参加早课的僧人向记者讲述,方丈释永信还告诫众弟子:“不要传谣信谣,也不用在网上试图给师父辩护。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如常就餐

在方丈室与调查人员交谈

释永信的弟子向记者称,8月2日早课结束以后,释永信按照同往常一样的节奏会见了一些居士。此外,释永信还在方丈室内与数名从北京、登封多地前来调查核实的多部门工作人员交谈。2日中午,释永信如常就餐。

中午12时许,手机上陆续弹出一条新闻,远在数千公里外的泰国媒体报道称,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未能随团如期抵达曼谷,原因不明。

20多分钟后,有媒体称,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大梁表示,释永信正在少林寺内接受宗教局的调查。据介绍,登封市宗教局派驻的调查组已经来到少林寺,对释永信被举报事件的当事人进行调查。

此消息一出,引发全网络热议。截至8月3日,记者在百度查询“释永信泰国”两个关键词,与此相关的信息就超过21万余条。

释永信2日除了正常会客,还在寺院内会见了朋友。记者了解到,当天释永信在寺内和一位与他有长期交往的教授见面闲谈。该名教授告诉记者,释永信目前精神状态还不错。

该名教授看到媒体报道释永信正在被调查之后,还特意与释永信合影并放到微信朋友圈。仅仅几分钟之后,这张照片被从他的个人社交平台传到公众网络并引起讨论。

观点

“释正义”举报事件背后的法律责任

7月26日,一名自称“释正义”者以少林寺弟子名义在网络上举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生活作风、违反戒律、经济等问题。此后,“释正义”多次在网络上公布举报材料,引发舆论持续发酵。

之后,少林寺在官方网站发表法律声明称:“举报系侮辱诽谤,已向登封市公安局报案。”登封市公安局少林派出所一个副所长带队到少林寺给释永信做了笔录,“做了3页”。

近日,化名“释正义”的举报人再向多家媒体发送猛料,披露更多指称释永信与一刘姓女子多次发生不正当关系的细节。这批新材料包括7页的“公安笔录”复印件。在释永信的“询问笔录”中,释永信称刘某某“敲诈自己”。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王殿学律师认为,针对“释正义”曝出的警方“询问笔录”,首先应该确认真伪。如果是真实的,该笔录一般属于国家秘密,如果是警方相关人员泄露,该人员就涉嫌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应受到行政处罚,如果后果严重,可能还会涉嫌犯罪。非国家工作人员也可能会涉嫌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还可以涉嫌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王才亮律师表示,因为这种笔录应封存于相关案卷中,“黑客”无法获得。公安机关有关人员将未经调查核实并作出结论的笔录公开,是违反刑事诉讼法的。

王殿学律师强调,如果不是真实的,发布者就涉嫌诽谤,被诽谤者可以提起刑事自诉,或者以诽谤行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要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分析

若真出事了,谁管得了释永信?

“释正义”在举报帖中称:“根据弟子们的举报材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违反佛教戒律,玩弄女人成性。”假设这条内容属实,释永信就触犯了佛教中“不淫戒”的戒律。

对待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各个寺院根据所犯戒律不同,处理时有轻重之分。轻者为犯戒,罚挑水洗菜、修桥补路、忏悔等;重者则为破戒,最严重者可被逐出寺院。台湾城市科技大学台湾佛教文化史教授江灿腾指出:一般而言,若犯下发生男女性关系等重大戒律,会被停止在寺庙中的所有职务、逐出寺庙、撤销出家人身份强迫还俗,且可能终身无法再出家。也就是说,若释永信被举报内容为真,不但方丈头衔不保,还很有可能被逐出少林寺。

那么,究竟谁能决定方丈所犯戒律是否严重到要逐出佛门的程度?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第九条:方丈接受寺院民主管理组织、两序大众、佛教协会的监督。但是,释永信就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关于他的任何决定,恐怕还需要中国佛教协会以及国家宗教事务局经过慎重讨论。

若触犯法律,司法机关顶着压力也要办

除了私生活混乱之外,举报信中还提到释永信涉及“侵占少林寺财产,玷污少林寺名誉”。假若“侵占少林寺财产”这条为真,释永信很有可能触犯到国家法律。面对寺院方丈,法院该如何定义他的身份?

事实上,类似的案例早有发生。2010年年底,天籁寺前任方丈、娄底市佛教协会原会长圆通法师,就因挪用资金、重婚等罪,获刑6年。当时,司法机关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圆通的身份到底是什么”以及“寺庙到底算什么性质的机构”。最终,法院将圆通认定为“非国有单位工作人员”,因刑法关于挪用资金和职务侵占犯罪中的表述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寺庙由此被归为“其他单位”。

除了法律上的争议,法院还面临着来自宗教信徒方面的压力。

先查清事实,宗教事务局应介入

此次关于释永信的举报,无论真假,都已经对释永信个人、甚至少林寺和整个佛教造成了名誉上的损失。

国家在2004年出台了《宗教事务条例》,与宗教相关的公共利益问题,由国家宗教事务局处理。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应归属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根据该部门网站显示,“宗教一处”负责全省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事务管理工作,协调处理相关的矛盾纠纷。也就是说,这次关于释永信的纠纷,河南省宗教事务局宗教一处是主管单位。

评论

少林寺内不是法外之地

这些年来,围绕少林寺及其方丈释永信的争议似乎从未断过。但是,如今这种争议已经从少林寺该不该过度商业化、释永信是和尚还是CEO的“理念之争”,变成了释永信是否涉嫌违法犯罪的争议以及释永信是否接受调查的猜测。面对相关的举报和群众的聚焦,公安、审计等部门理应及时行动查清真相——如果举报属实,违法者理应接受国法的惩处。

从目前公布的举报材料来看,举报人口中释永信的某些行为,其实和很多国企贪官类似,不外乎双重户籍、包养情妇、转移财产。对于这样的情况,展开调查理应“国法为先”。

从法理上讲,包养情妇并生育子女,也就构成了事实婚姻,如果包养多个情妇,则涉嫌重婚罪。根据相关的司法解释,重婚既是自诉案件,也可以转化为公诉案件。所以,具有管辖权的当地公安机关理应对释永信的户籍、婚姻状况展开调查。

关于释永信和少林寺的财务问题,这些年的疑团就更多了。前两年,少林寺曾经和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打起了官司,少林寺讨要拖欠的门票款,而景区管委会一位官员提出:“他们接受那么多布施,什么时候被审计过?”

的确,就本质而言,少林寺和八达岭、五台山、颐和园类似,是属于全民的历史文化遗产,赚钱也罢亏钱也好,都不该藏着掖着,不应该是圈子里的小秘密。

对此,释永信也曾公开表示,少林寺目前的收入主要来自售卖门票,而不是来自信徒的捐献,少林寺把大约四分之一以上的门票收入投入在慈善公益工作上,其余大部分用来恢复修缮建筑和文物,而且少林寺每年都要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计。

但时至今日,公众从未见过“有关主管部门”给出的审计报告,对于广大游客和香客而言,我们不知道少林寺门票的收入、捐赠的收入到底有多少,也不知道这些钱的去向,不知道哪些慈善公益事业从中受益,也不知道少林寺每年花了多少钱来恢复修缮建筑和文物。

同时,从层出不穷的相关报道来看,我们还知道少林寺办了武校、建了“分寺”,甚至开了网店……寺庙该不该过度商业化可以慢慢研讨,但既然世俗的商业活动已经大规模展开,就理应接受相应的监管与审计,弄清各方的责、权、利。

总之,当争议已经超出“清规戒律”的范畴,公安、工商、审计等部门就应有所作为,并且尽快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