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驴友穿越无人区后续(95后驴友命丧无人区)(1)

编辑:三三

来源:正和岛

知乎上曾经有人提问:如何改变现状,让生活不一样?

有一个回答是:旅行一次,就可以让人脱胎换骨。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西藏的神圣,去看看亚丁稻城的纯洁,去无人区探寻未知的秘密,在旅行的路上接受一次灵魂的洗涤,最好还能有一段浪漫的邂逅……

失恋了、辞职了、迷茫了……但凡在生活中遇到一点难以解决的“苟且”,就要去远方,好像远方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但是扪心自问,远方救得了你么?去一次旅行回来就真的会想通吗?

我们不妨看看那些辞职追求诗和远方的人,现在都怎么样了。

01、那些辞职去旅行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还记得在辞职申请上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教师吗?

与驴友穿越无人区后续(95后驴友命丧无人区)(2)

一句话激荡起无数人内心的波澜,在网络上掀起一阵热潮,有人佩服她的勇气,有人羡慕她的果断做了多数人想做的事情。

后来,那位女教师怎么样了呢?

在玩过一些地方之后,那名女教师也不得不迫于生计,想着怎么赚钱养活自己。后来,她没有去看更宽广的世界,也过上了大部分人普通的一生,结婚生子,在一个地方定居,陪伴家人。

广州一小伙,因为厌倦自己的工作,辞职卖掉自己在广州的房子出去旅游。旅游回来后,自己之前的房子升值了很多,而他之前卖房的钱却花了很大一部分。

更可怕的是,由于几年都在外边旅游,工作技能变得生疏,很难再融入之前的工作了。

旅游之前,他的生活顺风顺水,旅游之后,不仅依然要面对工作的烦恼,而且生活水准也滑落一个阶层,

再比如辞职之后独自一人旅行,命丧可可西里的95后小伙李凯洋。

旅行之前,他认为可可西里是青山绿水遍地野驴,但到了之后看到的是一片荒漠,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

2020年7月6日,在发出生前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我昨天,听到狼叫了,怪不得叫狼叫沟。(配图,是可可西里腹地的一片荒芜)

与驴友穿越无人区后续(95后驴友命丧无人区)(3)

那天之后,他与朋友再无联系。直到8月25日,警方发布通报,我们才知道,他已经去世。

旅行从来都不是万能膏药,不能包治百病。

世界那么大,谁都一个该去看一看,但看过之后会怎样呢?房贷依旧会如约而至,婚姻的鸡毛还是一地,领导还是那张令人倍感压力的面孔。

旅行前遇到的问题,旅行后依然存在。同样,企图追求诗和远方逃避现实,终究还是得回归生活,面对生活。

02、旅行真的有意义吗?

毕淑敏曾说:“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蝌蚪,长大了都变作井底之蛙。这不是你的过错,只是你的局限,但你要想法弥补。要了解世界,必须到远方去。

但现实是,大部分人旅行回来后,更感觉自己虽是一只看过世界的蝌蚪,但依然一无所知。

那么,旅行真的有意义吗?

1、 旅行改变不了眼前的苟且

我有一个朋友,厌倦了早九晚六的工作,时常告诉我想出去旅行。

有一次,她终于忍受不了老板的絮叨,冲动之下提了辞职,交接好所有离职之后,朋友简单收拾了行李,买了最快的票的票就走了,从上海到苏州再到杭州,又去了云南,一路随心所欲,再也没有响个不停的微信消息。

旅行半个月回来后,门口贴着催缴税费的通知;房东上门询问好多天没看到了,记得交房租;工作也得重新找……

很多人认为,逃离大城市的不堪,来一场精致的旅行,就能够改变眼前的苟且,但实际上,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一问啥都不知道才是多数人的旅行状态。

旅行结束,依然要面对一地鸡毛的生活,旅行改变不了眼前的苟且。

2、旅行没办法帮你达成目标

“再不看看世界,我们就老了”

“旅行能丰富你的眼界,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太多的广告在告诉你旅行多么的有意义,让人心之所向。

但是,大部分人攒钱去旅行,出发前兴高采烈,回来后心情一路万丈,懊恼:“什么玩意儿?看不到、看不懂,浪费钱。“

当然,并不是说旅行没有意义,关键在于你如何在旅途中接纳新事物,打开眼界。

旅行只是一种经历,增长不了你的能力,如果靠全世界走走看看就能达到目标,空姐就该个个是富翁了。

3、旅行可能会遇到危险

打开手机,热门的短视频里,不乏“驴友“的身影。

他们会告诉你小众旅行是一件多么刺激、多么热血沸腾的事情,但却不会告诉你,美好的想象背后,潜藏着多少风险。

比如被称为“神圣奥妙之区,道佛共享之地”的四川彭州九峰山,推出了九峰山一日游的徒步团,无需专业培训,通篇不提风险,就好像九峰山就是一件任人赏玩的摆件。

今年1月,一对情侣,租了一辆共享汽车, 没有携带登山装备,只是身着外套。便轻装上阵。

没想到,意外随之而来,两人坠崖身亡。

旅行也好,独处也罢,最终的目的都不是逃离现实,而是更好地让自己面对现实的生活。

03、结语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趁年轻,为什么不再疯狂一次”

……

怎样才能远离眼前的苟且?去哪里寻找诗?到底哪里才算远方?

其实,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诗也未必就在远方,把当下的生活过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义,未尝不是诗和远方。

被在被所谓的“鸡汤”蒙蔽的认知,心中有诗,就有远方,心中没有诗的时候,去哪里都是苟且。

别再拿自以为得旅行,欺骗自己了,真正的行者,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着。

参考资料:

《“伪旅行”,正在拖垮这届年轻人》 走着瞧旅行

《有一种伪仪式感,叫“伪旅行”》 国馆

《辞职去旅行反被骗财骗色:年轻人,你们真的懂什么是诗与远方吗?》 桌子的生活观

《95后驴友命丧无人区:伪旅行,骗了多少中国人》 国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