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本是杜甫纪念诸葛亮的诗句,可是纵观中国古代史,只有一个人可以真正担当起这个名声,他就是虞允文,中国现代火药军事先驱者,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宋宰相虞允文。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作为刑天英雄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一、大器晚成

虞允文大器晚成源自于他是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年间的进士。赵构当政时期,有个大奸臣秦桧,二人联手杀死岳飞,赋闲韩世忠,可以说是残害忠良、贪赃枉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名臣是无法出世的。虞允文在秦桧做宰相时期大部分时期在赋闲,一方面做边域小官没有意思,一方面虞允文也是在尽孝,因为母亲早逝,他在陪着父亲。所以虞允文正式被大用的时候,是在秦桧死去之后,那时虞允文已经年过四十。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1)

虞允文

二、采石矶大战

虞允文虽然在家赋闲,但是对于天下大事并无懈怠,对天下了如指掌。

南宋朝廷,立足于宋金和议,而其关键人物是秦桧。如今秦桧已死,金国执政者是完颜亮。完颜亮虽然是皇帝,但是他是弑君上位,后来与宋国作战又打败了,所以历史上他的称呼是海陵王完颜亮,谥号炀,和隋炀帝杨广一个谥号,可见他的地位。

完颜亮的性格也有点像杨广,他虽然文化造诣很深、目光远大,但是好色残暴,对人以苛。为了定鼎中原,完颜亮下令金朝迁都燕京(今北京)。南宋的孱弱,完颜亮看得非常清楚,一直在厉兵秣马,等待机会。秦桧死后,完颜亮整合大军,意图南下。

金国南下消息传来,赵构差点又渡海南逃,但是总算是被南宋朝廷主战派稳住。此时,被南宋朝廷派出犒赏一线的人员,便是中书舍人虞允文。

此时金兵南下,如入无人之境,兵锋直抵长江,准备渡江。虞允文应该是知道金兵动向,因为他不听旁人劝阻,到达的采石矶,正是完颜亮主力部队正要渡江的地方。虞允文大概知道,其实完颜亮军心不稳。

完颜亮军心不稳是客观问题。完颜亮本人虽然遵从汉制,但是金国体系由林牧制转向汉制,是需要时间的。比如金国军队,原来兵民一体,没事在丛林草原上游猎为生。如今搬入中原北京,他们如何生活,是一个大问题。完颜亮面对金国的骄兵强将,一时也无可奈何,只得效仿前秦天王苻坚,命令大军南下。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2)

完颜亮

其实完颜亮南下时,留下的燕京留守就有问题。完颜亮是篡位登基,又荒淫无度,所以他没有下一代可以统领大权。整个金国北方镇守的最大王爷,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孙子完颜雍,做过东京(沈阳)留守、西京(大同)留守。本来完颜亮对于完颜雍很是忌惮的,因为他害怕完颜雍做出自己一样的弑杀上位的事情,于是完颜亮南征之时,命令完颜雍交出自己的妻子乌林答氏。

乌林答氏是草原知名美女,完颜雍知道此行一去,乌林答氏有去无回,本来十分不愿意。但是乌林答氏为了给自己丈夫一个机会,主动跟随完颜亮的使者前去燕京,在距离燕京城八十里的地方自尽而亡。乌林答氏的去世让北方震动,民心不稳。因为完颜雍是太祖孙子,身份与完颜亮一样,手握重兵,一旦反叛,完颜亮很难应付。所以完颜亮南征是仓促出行,有一定告知金国内部,乌林答氏去世与他无关的意思。所以完颜亮十八万大军南下,进度却不一样,五路大军南下走得七七八八,军心不稳。

虞允文应该是知道这一切的,所以他到达采石矶,对着南宋军兵鼓舞士气,南宋军队振奋。可是问题是南宋兵士在采石矶也就一万多人,抛去运送补给、开船的、做其他事物的,能作战的兵士也就五六千人,虞允文怎么作战呢?

虞允文给出的答案是:火器战争。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火器战争爆发了。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3)

虞允文火器克金

金军的船只庞大,宋军的船只狭小,而且金国船只没有铁索横江,没有火烧赤壁的危险。金兵大意,没有做好防火准备,他们没有料到宋军船只架起霹雳炮。霹雳炮的原理与今天二踢脚原理一样,可以在空中滑行很远距离。于是金军船只被宋军霹雳炮在远处炸得火光四起,纷纷后退。

用今天的话说,宋军对金军开展了降维打击,整个金军完全被打蒙了。虽然宋朝重文轻武,宋军战力不强,但是利用科技给予金军完全压制进攻。

前文说过,金兵军心不稳,大家想着南下宋国抢掠财宝。眼下宋国突然出现如此可怕的霹雳炮,金兵将士就不想从宋国百姓抢掠,而是把气撒在了让他们南下的完颜亮身上。

采石矶大战,宋军大败金军的消息,不知怎么迅速传到北方,完颜雍得知消息迅速南下,占领燕京。等完颜亮收到消息,一方是南部军队被宋军新式兵器霹雳炮击退,一方是北方完颜雍造反夺位了。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4)

完颜雍沉积发难

完颜亮莫名其妙就被四处出现反叛的金国将士杀害了。他的财宝被大家一分,自己死得糊里糊涂。

三、出师未捷

虞允文战胜金国的消息振奋了整个南宋,这次宋金和议,虞允文据理力争,坚持不割地。宋高宗考虑再三,决定将虞允文送到四川。

南宋中兴有四将,岳飞韩世忠是中原军队,还有一支军队在四川,由吴阶吴璘兄弟掌握。岳飞韩世忠已经被疏远,宋高宗将虞允文送到了南宋军力最强大的西军那里。而宋高宗也退位了,留着宋金和议交给宋孝宗处理。

虞允文与西军认真研究军事,后来宋孝宗执政时期又被调到中央,只有他最熟悉西面军事。于是宋孝宗与虞允文定下密策,会师中原。

虞允文第二次来到四川西军,耗时一年多准备,宋孝宗密信问虞允文准备的怎么样,虞允文答复尚未准备完成。宋孝宗再次密信询问,传来的却是虞允文累死在任上的消息。

淳熙元年六月十八日,四川传来消息,虞允文因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孝宗闻讯,为之辍朝,追赠少师。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5)

宋孝宗为虞允文辍朝

寒言冰语

世人对于虞允文评价都很高。比如毛主席评价道:“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前出师表臣本布衣 虞允文出师未捷身先死(6)

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虞允文开创了火器时代,后来影响世界的大航海时代的萌芽——火药的军事作用,其实是虞允文发挥出来的。其实中国古代擅长火计者非常多,比如诸葛亮三把火。但是火器成型,则是依赖虞允文。在南宋,在虞允文指挥下,火器又和船只结合起来,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形式。或许应该有人想到,完颜雍之所以会在沈阳得知完颜亮战败的消息,就是南宋水军跨越大海散播消息。可见虞允文打的是整体战、超限战。采石矶一战,金兵军事损失并不大,但是在信息、策略等方面,败得是一塌糊涂。

说得夸张一点,南宋不可能平定天下的天意所指,就是虞允文英年早逝。所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说的就是虞允文的气质,他虽去世,但是他的志气让金兵不敢贸然动干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用来形容虞允文,再合适不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