瑙鲁,一个自己把自己薅秃了的国家。
鸟不拉屎的地方意味着荒凉、贫穷,那么“鸟拉屎”的地方就繁华、富裕吗?答案是肯定的。
瑙鲁就是这么一个地方,靠着“鸟拉屎”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裕国家,人均GDP曾高达世界第二。由于实在太有钱了,瑙鲁人在澳大利亚买了一座瑙鲁大厦,买了5架飞机5艘轮船,居民不用上班,免费分房发车。但挖着挖着,“屎”被挖没了,瑙鲁的饭碗也就没了。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这个奇葩的岛国瑙鲁,是怎么被自己薅秃了的。
被英国遗弃的“快乐岛”:瑙鲁,位于太平洋中部,是一座陆地面积仅有21平方公里的袖珍岛国。自瑙鲁人定居该岛以后,在岛上以渔猎为生,过着没羞没躁的母系社会生活,没有外人去打扰他们。
直到1798年11月,英国船长约翰·费恩驾驶着“猎人”号船只首次发现了瑙鲁,长时间地“疲劳驾驶”,突然看到岛上葱郁的椰子树,金色的沙滩,毕竟周围数百海里内都没有其他陆地,这的确是让人快乐开心的事情,于是“猎人”号船长以“快乐岛”(Pleasant Island)命名。
尽管英国人是个“视殖民地如命”的国家,在全世界疯狂地抢占殖民地,但是面对这个“快乐岛”,他们一点也提不起兴趣,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座“鸟不拉屎”的岛屿,什么资源都没有,土地贫瘠,除了能长出来几棵椰子树,什么庄稼也不能种,岛上连土著都没几个,没有河流和淡水湖想喝水都是问题。英国可是个追求利润的国家,这样一座“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他们可没兴趣,收拾行装匆匆离开。接下来的90年里,欧洲这些殖民帝国对瑙鲁没个正眼待见。
19世纪,德意志完成了国家统一,开启了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可世界早已被英法两大殖民帝国瓜分完毕,好地方哪里轮得到德国,只有那些他们看不上不感兴趣的地方,德国才有机会,比如瑙鲁。本着苍蝇腿也是肉的原则,1888年,德国不情愿地将英国人命名的“快乐岛”纳入自己的版图。
对于西方人来说,新土地谁发现就是谁的,英国人发现并命名了“快乐岛”,结果被德国占了,不过英国“地大物博”对此并不介意。
既然成为了自家的岛屿,自然得取个新名字,“瑙鲁”成了快乐岛的新名。
德国人自然知道这是一座“鸟不拉屎”的贫瘠之岛,所以一直由德国贸易公司代为管理,为了维持公司的生存,这家公司绞尽脑汁也只想出了开一家“杂货铺”的主意,毕竟瑙鲁岛人少地贫,没什么产出,贸易公司用烟草、啤酒、罐头、糖等物品换取当地人主要的出产物资椰肉干。不过瑙鲁人对这种物物交换不感兴趣,所以生产椰肉干的积极性不大。
并入德国后的20余年里,瑙鲁社会变化不大,直到进入20世纪。
大家一起薅羊毛:俗话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必然给你打开一扇窗。瑙鲁人守着不长庄稼的土地,已经守了上千年,他们从未意识到,他们的脚底下竟然是一座金矿。
我们看地图可以发现,瑙鲁岛方圆千里之内只有一座面积约6.5平方公里的巴纳巴岛(距离瑙鲁岛约300公里),瑙鲁岛因此成为海鸟跨越赤道迁徙的主要休息之地,降落到瑙鲁岛后海鸟们在这里拉屎撒尿。年复一年地“拉”,岛上的鸟屎堆积成山,而经过堆积发酵矿化,鸟屎变成了“磷酸盐矿石”。岛上表面80%的面积都覆盖了一层厚度高达6~10米的全世界品位最高的磷酸盐矿石,矿藏品位高达38%。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再也不是靠天收,为了改善土地肥力,西方工业国家开始使用人工肥料取代农家肥。1899年,一名途经瑙鲁的海员捡了一块带有纹理的石头,送给了他的澳大利亚朋友,又恰巧被一名英国太平洋岛屿公司员工发现,于是削下一块带回去化验,结果发现这是一块品位很高的磷酸盐矿石,瑙鲁终于被英国人意识到是一块宝地。
此时的瑙鲁仍处在德国的殖民统治之下,但瑙鲁远离德国本土不便开采,而英国的澳大利亚殖民地则近在咫尺,尽管德国不情愿,还是将磷酸盐矿的开采权交给了英国。1905年英德合资成立了太平洋磷酸盐矿公司,共同开采岛上的磷酸盐矿。
1907年,太平洋磷酸盐矿公司已经将铁轨、烘干机、斗车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在一战前的6年里,平均每年开采了10万吨的磷酸盐矿。
一战爆发,瑙鲁被英国雇佣的澳大利亚远征军占领,并在战后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共同托管,既然是三国托管,那么磷酸盐矿自然也要三国“利益均沾”,根据三国达成的分赃协议,英、澳分别占42%,新西兰占16%,至于当地人则给予每吨0.5便士的补偿,不知道是不是盎克鲁撒克逊人故意欺负瑙鲁人,开采300公里外巴纳巴岛的磷酸盐矿,都给了6便士。澳大利亚还厚颜无耻地说:“英国磷酸盐委员会买卖磷酸盐的举动不是为了获利,因此绝对不可将其视为一种商业行为。”
把德国人踢出局之后,英、澳、新三国拼命地薅着瑙鲁的羊毛,加大磷酸盐矿开采力度,1925~1930年期间,平均年开采量达到了29万吨,到1949年,瑙鲁出口磷酸盐矿高达68万吨,1950年突破100万吨,1965年突破169万吨,从发现瑙鲁的磷酸盐矿到瑙鲁独立,三国累计开采了3400万吨的磷酸盐矿。
持续60多年的开采三国在瑙鲁的磷酸盐矿开采面积占全岛面积的30%,西方人更加注重环保?别开玩笑了,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西方国家也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把一些臭鱼烂虾倒在别人家门口,何况100年前呢。
磷酸盐矿开采公司采用的开采方式很粗暴,直接将表面生长的椰子树林推倒,然后进行露天开采,一块地开采完就进入下一块地,毕竟不是自己家,也没有环保少女的指责。英国人挖出来的磷酸盐矿,8成以上都撒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田地和牧场中,而瑙鲁人则需要承受来自大自然的报复。
瑙鲁人说,你们薅不如自己薅:二战中,由于日本人的占据,在岛屿海岸线大修堡垒,致使珊瑚礁死亡、鱼群消失,而堡垒又吸引来了盟军无差别的轰炸,岛上的椰树林几乎被轰炸殆尽,这破坏了瑙鲁人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参与磷酸盐矿的生产,从而认识到了磷酸盐财富。
1948年,瑙鲁16岁以上的男性中,沦为三国雇佣工的人数已占88%,而澳大利亚人却说瑙鲁人已经“被训练得适用环境变化了”。明明是自己家田里的矿,自己还得给别人打工挣钱,这谁能愿意?瑙鲁人不清楚三个强盗到底从自己家薅了多少羊毛,但是世界上还是有明事人的,托管理事会明确要求三国的磷酸盐公司必须向瑙鲁人公布公司收益,并提高对瑙鲁人的补偿。瑙鲁人终于明白,原来这些鸟屎还可以换钱。
话说你们三个强盗已经在瑙鲁薅了40年的羊毛了,多分给绵羊一些草料能咋地?磷酸盐公司同意增加补偿金,但拒绝向瑙鲁人公布收益情况,你不公布怎么知道你到底赚了多少钱呢?明显是不想多给钱嘛。
进入1960年代,瑙鲁的磷酸盐矿已经被瑙鲁人民视为民族财富,独自掌握这笔财富的意愿愈发强烈。尽管1955年,瑙鲁就根据全民公投,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机构“地方政府委员会”。但磷酸盐矿依然在三个强盗手里,独不独立不是问题,问题是磷酸盐收益得全部归自己所有,每年百万吨的磷酸盐矿出口,而瑙鲁人不过三五千人,靠这些“屎”,足够自己逍遥快活了。
1960年代之后,瑙鲁人民族主义思潮空前高涨,毕竟磷酸盐,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啊,从1964年开始,瑙鲁就与澳大利亚进行一系列谈判。
为了获得独立,彻底掌握自己的磷酸盐矿,瑙鲁人甚至表示,对于磷酸盐开采留下来的生态环境破坏,总环境修复费用为2.4亿澳元,自己愿意承担72%,剩下的28%由三个托管国家承担,毕竟是他们开采造成的。
在瑙鲁的种种妥协让步之下,瑙鲁终于在1968年1月31日正式独立,不过瑙鲁好像对加入联合国没多大兴趣,直到1999年才加入,毕竟挖矿才最要紧。
1970年,瑙鲁人彻底收回了磷酸盐矿,终于实现了“挖屎”自由,一年就挖了200多万吨,超过了德国殖民期间的总和。
土豪瑙鲁:
靠着挖矿,瑙鲁人迅速积累了大量财富,挖了十年,瑙鲁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二,另一个则是谁?中东石油土豪国——沙特阿拉伯。
那么瑙鲁到底有多“土豪”?
1975年,瑙鲁人均GDP高达3.7万美元,这是个什么概念?当年美国人均GDP才8千美元,瑙鲁是他的4倍多。
可能是从原始的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让瑙鲁人有点不适应,瑙鲁人开始飘了,当我们还在高喊进入共产主义口号的时候,瑙鲁就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
什么是共产主义社会?不就是生产资料按需分配嘛,在瑙鲁就是这样。
本着有钱大家花的原则,瑙鲁疯狂优待国民,从出生到死亡,政府包揽了国民的一切。
住房免费,家家住免费的别墅,尽管瑙鲁缺水缺电,但还是执行水电免费政策。
医疗免费,毕竟瑙鲁就这么几千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就族灭了,于是小病在瑙鲁治疗,政府从澳大利亚聘请来的专家坐诊,大病可以到澳大利亚治疗,政府报销一切费用。
至于教育,更别说了自然也免费,只要愿意读,政府就一直免费供给,无论你去哪里读。不过瑙鲁人很头疼,那就是读书有什么用?读完回来接着在岛上混吃等死吗?读书这么累,还是早点放弃吧,于是仅有10%左右的学生能够完成全部学业的,唯一的一所师范学校,仅有一名老师10名学生。
这样的生活还需要工作吗?自然不需要, 1980年代,7000多人的瑙鲁共和国,参与工作的人只有2000人,就这2000人的劳动者中,还有1000多人是公务员。劳动力不足,瑙鲁不得不从国外引进劳工从事挖矿业,身为一个岛国,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却只能从国外进口鱼罐头吃。假如有一个瑙鲁人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在那个年代绝对是一个异类。
那么瑙鲁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在家“干饭”,为了国民的娱乐,这个巴掌大的岛国设置了三个电视台,播放着各种娱乐节目,国民则吃着炸鸡喝着可乐在家里各种嗨皮。在家宅的后果也很严重,瑙鲁人人数激增,迅速破万。
除了宅,瑙鲁人还喜欢开车兜风,万余人的瑙鲁国,拥有汽车3000余辆,户均两辆汽车。瑙鲁人没事就开着车沿着环岛公路兜风,要知道瑙鲁面积21平方公里,只有一条19公里的公路,想象一下2000多辆车在19公里的公路上来回行驶是一个什么场面。
这造就了两件让瑙鲁人害怕的东西。一是汽车造成的拥堵和交通事故,二是“干饭”造成的肥胖和糖尿病,据统计40%的瑙鲁人得了糖尿病,而且基本上都是个大胖子,成为全球“最肥的国家”。
被自己薅“秃”的瑙鲁:
瑙鲁人不怕挖完?当然怕,毕竟他们清楚地知道磷酸盐矿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根据国际专家预估,磷酸盐矿最多也就一亿吨,听起来是不少,但是三个强盗国已经挖了3000多万吨了,瑙鲁独立后更是开足马力拼命的挖。
他们奉行“弱可持续性”理论,认为所有的物品都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反正资源早卖晚卖都是卖,“只要自然资源卖到足够高的价钱”,就算是破坏自然环境也没什么关系。根据这个思想,瑙鲁疯狂挖矿,而独立之初成立的“瑙鲁环境恢复基金”成为了摆设,即便是积累了数亿美元资金,却没有投入一分钱在环境恢复上。
挖了30年,终于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2000年瑙鲁的磷酸盐开采量还有50万吨,但到了2004年,仅出口了2.2万吨。岛还在,屎没了,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罗马并非一天而建成,瑙鲁的鸟屎也是日积月累才形成的,没了鸟屎的瑙鲁简直成为了一座海上监狱。
对于资源会枯竭,瑙鲁人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成立了一个信托基金,管理数十亿澳元的财富,但是一个只有几千人的国家,上哪里找合格的投资管理者?直到2004年,瑙鲁连一名合格的会计都没有,这样的国家能管理好一个基金?到了2004年,信托基金还剩3000万澳元,可以说亏得裤衩都没了。
金融搞不懂,那咱搞房地产,将钱投向了日本房地产,结果是什么?日本房地产泡沫。话说投在中国不好吗?到现在还不得翻几十倍?就连在澳大利亚盖的准备举国搬迁用的“瑙鲁大厦”,也因为瑙鲁的财政危机不得不卖掉了。
而经过30年的喂养,瑙鲁人已经习惯了不劳而获,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根本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瑙鲁人终于成功地把自己薅秃了。
1995年,84岁的瑙鲁工会牧师詹姆斯说:“我希望我们从未发现磷酸盐,我希望瑙鲁能一如往昔。岛上绿树成荫,我们可以吃新鲜的椰子和面包果。”
当然这也许有可能实现,但是,需要再过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年,无数的海鸟再一点一点地将瑙鲁岛拉满“鸟屎”,不知道瑙鲁人还能不能等到那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