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茶系列之珍珠奶茶配制教程(coco等知名奶茶配方遭泄露)(1)

案件回顾

2018年多家知名品牌奶茶配方在某网购平台上被公开售卖,其中包括喜茶、coco、茶颜悦色等。消息曝光后,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 起了社会网名广泛的讨论。

据报道,卖家还宣称自己掌握的奶茶配方是内部资料,包括20个品牌的原版配方,购买后可以加入售后交流群,还有“老师”在线指导。有 记者冒充普通买家购买了所谓的内部资料,其中包括配方资料、员工手册和培训手册等。有一些手册和配方等显示为纸质版拍照或是扫描形 式, 另有一些配方则是电子版形式, 疑似为拍照后外流出去, 甚至还有一些操作步骤演示视频等。在这些买来的资料中, 一家知名品牌的“配方手册”上还注明“公司内部文件禁止外传”等字样,里面包含奶茶、水果茶等多种饮品的所需原料以及操作步骤等。

对此,多家知名奶茶店负责人表示公司不会在网上售卖配方资料,“网售的配方都是假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老前辈”老干妈就曾因一位离职人员泄露了辣椒酱的保密配方,仿制同类产品上市售卖,给当时的老干 妈带来近千万人民币损失。

因此,就此事而言无论网上流传的配方是真是假,对于这些知名奶茶企业而言,如何保管好自己的“机密配方”,是一个无法回避又值得深 思的问题?

案例分析

对于喜茶等奶茶企业而言,老干妈的遭遇足以引以为鉴,网上流传的所谓机密配方提醒了这些企业应提高警惕,重新审视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管控,防止配方外泄给企业造成损失。

泄密原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经营信 息等商业信息。”一般而言,笔者认为商业秘密的泄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途径:

一是信息分类管理不当。通常企业内部会将涉密的信息分为不同等级,员工根据在单位中所处级别与业务需要,被允许接触和知悉不同保 密等级的信息,但如果企业本身未合理划分保密信息级别或实施不当,就可能导致不具备相应密级的人员获知了高密级信息,为商业机密泄密埋下祸根。

二是信息存储设备管理不当。如今商务办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几乎所有数据都通过电子媒介储存,但这些设备都可以外送维 修或报废处理,甚至不慎遗失。若企业防范处理不当,那保存在存储设备中的数据就可能面临泄密风险。

三是信息传递管理不当。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合作单位之间通过邮件、微信、QQ等渠道交流信息 的频次愈发频繁,涉密信息的外发管控越来越难,信息泄密的机率也随之不断增加。

四是涉密人员管理不当。员工的职业道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时可能是泄密的关键所在: 内部涉密人员可能为了自身利益“ 积极” 泄露;另一方面竞争对手可能通过金钱等好处利诱企业核心员工“被动”窃取机密等。

泄密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建议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商业秘密的泄露:

商业秘密日常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范围,根据各类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进行合理分类,确定密级划分标准与对应的保密期限;

(二)建立企业内部的商业秘密管理机构,确定机构的人员组成、具体职责、运作方式与汇报机制等,保证其能有效运行并监督商业秘密的 使用与保管;

(三)对于商业秘密存储设备必须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比如相关电脑安装图文加密系统, 对涉密的U盘、硬盘等移动介质实现“ 统一购置、统一标识、统一备案、跟踪管理”等;

(四)企业在与外部单位交往合作过程中,涉及商业秘密的,应当与其签定保密合同,明确其履行保密义务的责任。

企业应将核心的商业秘密细化分解稀释,并由不同的人员分别保管其中一部分,尽量避免让一个员工掌握完整的机密。比如,食品加工企业 为了满足日常生产需要, 核心调味配方每天分别由几个人员分别准备一部分原料, 只有一位核心技术人员掌握整张配方, 以便不断优化改进。

以案例中的奶茶店为例,市面上门店员工奶茶制作培训与制作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员工入职时,门店会发一份操作配方,并要员 工在正式上岗前记下并学会各种茶饮的制作方法。在这种运营模式下,门店员工拿到茶饮配方其实并非难事,所以采取此类方式运营的奶茶 店配方泄密可能性会比较高。另一种就是“喜茶”所采用的方式,产品制作分工十分细致,用其员工的描述“一杯饮料的制作,至少经过6 个人的手, 比如专门有人倒茶、加糖、加奶等等, 如果你没做过所有岗位, 你是不能完整地了解一杯饮品的制作的。” 显然, 在这种模式下,奶茶配方泄密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当然,“喜茶”采用的运营方式相应的人工成本也会较高,因为无论是高峰时段还是低谷时期,门 店的人员配备数量必须要保证能完成整杯饮料的制作, 而第一种方式在配备门店人员时就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 将茶饮配方“ 细化分解”后的“喜茶”对比其他的奶茶企业显然面对更低的配方泄密风险。

企业对于涉密人员应该从多维度进行管控:

(一)全面理清涉密人员所设岗位与数量,审慎地分析确认各岗位涉密的必要性与涉密信息具体范围。

(二)根据涉密人员不同职级,接触信息机密程度不同,在签订保密协议以书面形式正式明确相关员工保密义务与责任的基础上,再采取不 同的措施加强对涉密人员日常行为的约束,必要时还可以考虑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等。

(三)企业还应加强涉密员工的普法教育培训,让员工意识到泄密将面临的法律责任,从而降低企业商业秘密被侵犯和泄露的风险。

(四)涉密人员离职前必须办理商业秘密资料的清退手续,将涉及商业秘密的资料归还给企业,并再次要求员工签订承诺书,承诺商业秘密 资料完整归还,并将继续履行相关保密义务。

总结

企业商业秘密往往能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是保证企业其竞争优势的核心,甚至能左右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企业应充分平衡利弊, 完善商业秘密日常保护机制、分散稀释核心机密、全方位管控涉密人员,从而保证企业商业秘密的安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