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很多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过度的重视成绩,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亦或者家长本身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影响,都会让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没有能力去接触外界,而表现出来孩子畏畏缩缩,不愿与人交流,甚至自卑。

怎么看出来孩子没有安全感呢?家长们应该在生活中多多注意孩子有没有一下几点:

一.不愿意与人说话

文静的孩子不喜欢主动和人交谈,但是如果有人与其谈话,他们也会开口的。但是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不仅不主动与人说话,还不愿意与人交流,即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也会更加禁闭心门,甚至见人就躲,不愿出门。

这样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安全感,而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怕自己受到了别人的语言攻击而导致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遭到了家长的训斥,或者被家长以身份、地位、音量上的决胜性优势压倒,再加上没有反抗的机会和权利,这样的孩子会逐渐的放弃反抗,只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里。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是发育不良吗(孩子为何总是畏畏缩缩)(1)

二.目光呆滞,神情疲惫

孩子本是处于对世界有充分好奇心的阶段,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安全感,那么他也不会愿意出去玩耍了。孩子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头脑也逐渐会变得笨拙,甚至有些目光呆滞,虽然有小朋友来寻他,但是孩子也没有去玩耍的兴致。这样一来,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食欲和胃口,这样一来,孩子不仅会变得头脑呆滞,也会逐渐的消瘦。

三.没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定权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面的宝贝,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的事情都安排好,自己觉得是为了孩子省事,但是久而久之了以后,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不用做,甚至是什么事情都不会做。这样一来,孩子在与别的小朋友之间对比之下,自卑心理就会逐渐产生了。

而这个家庭里,孩子也会逐渐的处于被安排的角色中,自己的行动也会受到限制,孩子没有了自我和自由,又怎么能有安全感?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会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家庭也失去了本身存在的意义,孩子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决定自我的权利,当然会畏畏缩缩。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是发育不良吗(孩子为何总是畏畏缩缩)(2)

四.孩子不再向自己吐露心声

父母是孩子来到世上见到的第一个人,也是陪伴他们长大时间最长的人,按道理来说,孩子有什么想法之后,第一时间就会向自己的父母诉说。如果自己的孩子慢慢的没有向自己吐露心声,或者观察到孩子有了很多自己的心事,这个时候就应该考虑孩子是否丢失了安全感,自己的一些行为是否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了损伤。

总而言之,孩子之所以变得畏畏缩缩,还是和家长脱不开关系。家长在生活中的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很可能就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是发育不良吗(孩子为何总是畏畏缩缩)(3)

一.无缘由没道理的训斥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训斥孩子,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当孩子哭闹的时候,当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训斥是避免不了的,但是有一些家长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情还强加在了孩子的身上,如果孩子的所作所为没有和自己的预期一样,孩子就会挨打挨骂。

也有家长用自己在家庭里的地位,对孩子进行压倒式的打击。这样的行为都会让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

二.不听孩子的辩驳

是人就会犯错,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本质的错误,但是作为家长的自己还是忍不住去训斥他,并且在训斥了之后把孩子的辩驳当做是狡辩,这样的心理其实是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的。

自己的孩子都不信,难道还要孩子以偌大的胸怀去谅解自己吗?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不是我们的玩偶,更不是说什么就听什么的机器人。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是发育不良吗(孩子为何总是畏畏缩缩)(4)

三.把孩子的生活攥在手心里

当孩子处于婴幼儿时期,父母为孩子处理生活上的事情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孩子总是会长大,做父母的要适应这个情况和事实。但是一些父母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甚至当他们的子女成年了之后,他们也依旧无微不至的照顾子女的生活。这不是照顾,这是对子女生活的绑架。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改变身为父母的自己

一.尊重孩子的意见和看法

虽然孩子是自己生出来的,但是孩子也是一个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当孩子提出质疑,或者是和自己不同的想法的时候,父母应该认真聆听,而非一味的训斥。如果孩子的思想有偏倚,父母要对其进行纠正,如果孩子的想法正确,或者有更新的观点,父母要即使鼓励,这样才能让孩子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当孩子对自己诉说心里话的时候,父母也应该认真聆听,而非当做一个玩笑话随意散播出去。

孩子情绪容易失控是发育不良吗(孩子为何总是畏畏缩缩)(5)

二.学会放手

父母学会放手,孩子才可以学会独立。让孩子自己选择该如何生活,从“明天穿什么衣服”开始,让孩子自己抉择,即使有些偏差,也可以让孩子懂得选择的重要性。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做好自己,孩子也会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