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人身攻击谬误

2. 稻草人谬误

3. 诉诸无知谬误

4. 假两难/假二分法

5. 滑坡谬误

6. 循环论证谬误

7. 轻率归纳谬误

8. 红鲱鱼谬误

9. 你也一样/诉诸虚伪

10. 因果谬误

11. 沉没成本谬误

12. 诉诸权威谬误

13. 含糊其辞谬误

14. 诉诸怜悯/诉诸情感

15. 花车谬误

二十二种逻辑思维方法(常见的15种逻辑谬误)(1)

逻辑谬误是指推理中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如此常见以至于应该给它们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知道如何识别逻辑谬误。这是一项无价的技能。它可以节省你的时间、金钱和个人尊严。

以下是讨论和辩论中最可能遇到的15种逻辑谬误。

1

Ad Hominem Fallacy人身攻击谬误

当人们想到“辩论”时,通常首先会想到夹杂着人身攻击、比谁嗓门大的场面。但人身攻击却与理性争辩截然相反。在逻辑和修辞学中,人身攻击被称为 ad hominems,即拉丁语的“攻击人”之意。

这种谬误不是去做出合理的推理,而是用与事实无关的攻击语言替代逻辑论证。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相关性谬误,即基于一个人的个人特征、背景、外表或其他与论题无关的特征来拒绝或批评对方

Your turn/小练习:

See if you can tell which of these is an ad hominem argument, and which is just an insult.

看一下你是否能辨别出以下哪个是人身攻击型论据,哪个纯粹只是辱骂。

Example 1: “MacDougal roots for a British football team. Clearly he’s unfit to be a police chief in Ireland.”

MacDougal 支持英国球队,很明显他不适合担任爱尔兰警官。

Example 2: “All people from Crete are liars”

“Crete 的所有人都是骗子”

2

Straw Man稻草人谬误

当你的对手过于简化、或歪曲你的论据,(仿佛树立了一个稻草人)以此让你的论据更易于遭受攻击或辩驳时,这种情形就是稻草人谬误。

采用这种逻辑谬误的人不是去针对你真正的论据,而是提出一个表面上看上去与你立场相似——但实际并不相同的版本,让他们产生一种“能够轻松击败你”的错觉。

通常这种谬误并非有意为之,因为这个人可能并未意识到他/她在过度简化一个实际上颇为微妙的立场,或将一个狭义、谨慎的主张歪曲成广义、激进陈述。

Your turn/小练习:

See if you can detect how bot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could qualify as a strawman fallacy.

看是否能辨别下面哪个可以称为“稻草人谬误”?

Example 1: “The Senator thinks we can solve all our ecological problems by driving a Prius.”

这位参议员认为开丰田普锐斯就能解决我们所有的生态问题

Example 2: “Quite the contrary, the Senator thinks the environment is such a wreck that no one’s car choice or driving habits would make the slightest difference.”

恰恰相反,这位参议员认为环境糟透了,不管选什么车,什么样的驾驶习惯,都不会带来任何改变。

3 Appeal to Ignorance诉诸无知

当用“不知道”来支持某一论据时,就可能是犯了“诉诸无知”这一谬误。我们有很多东西都不知道,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如果在争辩中一味把这当作主要论据,那就很低级,也具有操纵性了。

“不知道”只能证明一个人不了解某事物,除此之外,证明不了任何其他事物。有趣的是,这一谬误通常用于同时支持多个相互矛盾的结论。

考虑以下两个论点:

没有人能明确证明有外星生物存在,因此它们肯定不存在。

没有人曾明确证明外星生物不存在,因此它们肯定存在。

如果同一论证策略能够同时支持两个相互排斥的论点,那这一论证策略就并不可取。

Your turn/小练习: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s, can you spot the appeal to ignorance?

哪个是“诉诸无知”?

Example 1: “We have no evidence that the Illuminati ever existed. They must have been so clever they destroyed all the evidence.”

我们并无证据能够证明先觉者存在,肯定是他们极其聪明,毁灭了所有证据

Example 2: “I know nothing about Tank Johnson except that he has a criminal record as long as your leg, but I’ll bet he’s really just misunderstood.”

对Tank Johnson,除了知道他的犯罪记录和你的腿一样长。其他我一无所知。但我打赌他真的只是被误解了。

4

False Dilemma/False Dichotomy

假两难/假二分法

这一谬误还有其他一些名称:非黑即白谬误、非此即彼谬误、假二分法、分叉谬误等。它是指:虽然实际上还有更多选项,但推理过程只将选项限定于两个。

假两难谬误通常被作为一个操纵工具,用于让受众两极化、英雄化一方的同时恶魔化另一方。在政治演说中也常用于强迫公众支持一些存在争议的法律或政策等。

Your turn/小练习:

See if you can identify a third option these politicians failed to mention.

看是否能找出这些政治家没提到的第三个选项。

Example 1: “Either we go to war, or we appear weak.”

我们要么发动战争,要么显得很弱。

Example 2: “Either you love me, or you hate me.”

你要么爱我,要么恨我。

5 Slippery Slope滑坡谬误

青少年时期你可能也对你父母用过这一招:“但你们必须得同意我去参加那个派对,如果我不去,我就会是一个没有朋友的废柴,然后30岁时,我就会孤身一人,没有工作,住在你们的地下室里。” 滑坡谬误,是指从一个看起来良性的前提/起点,一步步下滑至一个几乎不可能的极端情形。

这种谬误并非只是一系列的原因,一些因果链是十分合理的,但滑坡谬误却在无充分证据的情形下暗示一些低概率或荒唐的结果会发生。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se examples is a slippery slope fallacy and which is not?

下面哪个是滑坡谬误,哪个不是?

Example 1: “Your coach’s policy is that no one can be a starter on game day if they miss practice. So, if you miss basketball practice today, you won’t be a starter in Friday’s game. Then you won’t be the first freshman to start on the Varsity basketball team at our school.”

你们教练规定如果不参加训练,那比赛当天就不能作为先发球员,所以如果你今天不去参加训练,那礼拜五比赛时你就不能先发上场,那你就不会成为我们学校篮球队先发上场的第一个入学新生了。

Example 2: “If America doesn’t send weapons to the Syrian rebels, they won’t be able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their warring dictator. They’ll lose their civil war, and that dictator will oppress them, and the Soviets will consequently carve out a sphere of influence that spreads across the entire Middle East.”

如果美国不向叙利亚叛乱分子提供武器,他们就无法抵御他们正发动战争的独裁者,他们会在内战中失败,然后他们的独裁者就会压迫他们,然后苏联的势力范围就会扩展至整个中东地区。

6Circular Argument (petitio principii) 循环论证

当一个人的论据只是在重复他之前的假设、并未达成任何新的结论时,这就是循环论证。

如果一个人说:圣经是真的,因为圣经上说它是真的。这就是一种循环论证。一个人假设圣经上毫无虚言,因此他们相信圣经上既然说了它讲的都是真实的,那它说的就是真的。另一个循环推理的例子是:根据我的大脑判断,我的大脑是可靠的。好吧,如果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它可靠,那当然我们会觉得我们的大脑实际上真的很可靠。

循环论证也被称为 Petitio principii,即“假设最初(事物)”之意(通常被误翻为“引出问题”。它只是在用看起来像论据的方式重述之前的假设。当你发现结论也是论证中的某一个前提时,你就知道这是一个循环论证了。

Your turn/小练习:

See if you can identify which of these is a circular argument.看是否能辨别出以下哪个是循环论证。

Example 1: “Abstract art isn’t even art. Those pictures and sculptures don’t represent anything, and that’s how you know its not even art.”

抽象艺术甚至不算是艺术。这些画和雕塑没描绘任何东西,因此根本不算是艺术。

Example 2: “We should be tolerant even of people who believe intolerant ideas. Their ideas matter too, and we can still learn different things from them even if their particular intolerant idea is wrong.”

即使对持有不宽容想法的人,我们也应宽容。他们的想法也很重要,即使他们那些不宽容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依旧能够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同的东西

7 Hasty Generalization 轻率归纳

轻率归纳是指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就做出概括陈述。这些结论做得过于草率,因此会犯不合理假设、固化成见、无根据结论、夸大陈述或夸张等错误。

通常我们都会概括归纳,这毫无问题。我们一直都会做出概括陈述,比如“我喜欢去公园”、“民主党与共和党意见不合”“开车上班要比步行快”,或每个人都在哀悼大猩猩 Harambe。

的确,上面“一直”这个词也是在概括归纳——我们并非一直在做这种陈述。我们还会做其他事情,如吃饭、睡觉、呼吸等。这些概括陈述也并非涵盖每个具体事例。有时候你不喜欢去公园,有时候民主党和共和党也会意见一致。

轻率归纳可能是最普遍的逻辑谬误,因为对于多少证据才算“充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一个例子是否足以证明“苹果电脑是最贵的电脑品牌”这一论点呢?那12个例子呢?那如果50种苹果电脑里,有37种都比其他品牌同类型电脑贵呢?

更安全的论点是:苹果电脑比其他很多品牌贵。

想要避免轻率归纳,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加入一些限定语,如,有时、可能、经常,或似乎等。如果我们不注意这种轻率归纳,我们就易于犯固化成见、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错误,或纯粹就是导致错误结论。但使用合适的限定语,我们通常可以将一个轻率的归纳变为一个负责可信的论点。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hasty generalization?

以下哪个是轻率归纳?

Example 1: “Some people vote without seriously weighing the merits of the candidate.”

一些人没有认真权衡候选人优点就投票了。

Example 2: “People nowadays only vote with their emotions instead of their brains.”

现在的人们只是凭感情投票,毫不思考。

8 Red Herring (ignoratio elenchi) 红鲱鱼谬误

红鲱鱼是指辩论中用于转移注意力的一个话题。通常采用某种看起来似乎相关但实际上偏离主题的话题。

当一个人不喜欢当前话题,想要偏离到其他更简单或更安全的话题时,就常采用这一战略。红鲱鱼可能很难辨别出来,因为不同话题之间究竟是如何关联的,这并非总是一目了然。

红鲱鱼是指腌鲱鱼,颜色为红棕色,味道浓烈。据说,其气味是如此强烈,对犬类有极高辨识度,因此是检测猎狗追踪气味途中抗干扰能力的良好训练物品。犬类通常并不会被用于捕鱼,因此红鲱鱼就可以作为干扰物使用。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amples is a red herring fallacy?

以下哪个例子是“红鲱鱼谬误”?

Example 1: “My wife wants to talk about cleaning out the garage, so I asked her what she wants to do with our patio furniture? Now she’s shopping for new patio furniture and not bothering me about the garage.”

我太太想要跟我谈谈关于清理车库的事情,所以我问她那些露台家具她想怎么处理?现在她正在买新的露台家具,不再拿车库的事儿烦我了。

Example 2: “My wife wants to talk about cleaning out the garage, so I asked her what she wants to do with the patio furniture? It’s just sitting in the garage taking up space.”

我太太想要跟我谈谈关于清理车库的事情,所以我问她那些露台家具她想怎么处理?它们一直存放在车库里占着地方。

9 Tu Quoque Fallacy “你也一样”谬误

Tu Quoque,拉丁语,意为“你也一样”。这一谬误也被称为“诉诸虚伪”,因为它通过指出对方的虚伪,来偏离主题。该策略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证明论点,因为即使虚伪的人也会讲真话。聚焦于别人的虚伪,是一种转移话题的策略。这一谬误中,一方通常指责另一方也犯有同样或类似问题,从而来转移对自己的批评。如果Jack 说:“可能我是轧姘头了,但你Jason也一样!”那 Jack就是在试图通过将指责分配给其他人,从而减少自己的责任,或辩护自己的行为。但别人的错误并不能用来开脱自己的错误。无论别人再怎么犯有同样错误,Jack 轧姘头都是不争的事实。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tu quoque fallacy?

以下哪个是 Tu Quoque 谬误?

Example 1: “But, Dad, I know you smoked when you were my age, so how can you tell me not to do it?”

“但是,爸爸,我知道你在我这个年纪时也在抽烟,你凭什么告诉我不要抽烟呢?”

Example 2: “Son, yes, I smoked when I was your age, it was dumb then. And it’s dumb now. That’s why I forbid you to smoke”

“儿子,是的,我和你一样大时我在抽烟,当时很傻,现在依旧也很傻。这也是为什么我禁止你抽烟”

10 Causal Fallacy 因果谬误

因果谬误是指在找出原因过程中所出现的逻辑错误。它可以被视为一个大的集合,下面包含数种谬误类型。

NO.1 错误归因

一种因果谬误是“错误归因”,也被称为 non causa pro causa (并非该原因)谬误,即并无充分证据就断定原因。

例如,“你父母给你取名 Harvest (丰收),他们肯定是农民。其父母可能是农民,但单单凭这一个名字并不足以得出这一结论。无论关于这对父母的哪一方面,这个名字都没有透露很多信息。这一论点就犯了“错误归因”谬误。

NO.2 后此谬误

另一种因果谬误是“后此谬误”。Post hoc 是 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 (发生在此之后,所以因此而起)的缩写。这一谬误是指只是因为某事物先发生,就将其误认为原因。

只是因为某事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并不就意味着先发生的这件事导致了另一件事。很多迷信都易受到这种谬误的影响。例如:

昨天我在室内撑着一把伞从梯子下面走过,我忘了用我的幸运骰子敲一下木头了。肯定是因为这昨天我才过得那么糟糕。太倒霉了

理论上来说,有可能是因为这些事物导致了霉运。但由于这些迷信活动并没有任何已知的或已被证明的因果力,运气也不属于科学上可信赖的一个分类。因此更合理的假设是,这些事情本身并不会带来坏运气。

NO.3 相关性谬误

另一种因果谬误是“相关性谬误”,也被称为 cum hoc ergo propter hoc (拉丁语,与此在一起,所以因此而起)。

这一谬误是指,当你发现两个事物在一起时,你错误地将它们解读为有因果关系。两个事物可能相关,但不存在因果关系;或可能是有第三因素导致了两个事物的发生,也或者可能两个事物只是碰巧同时发生/出现。相互关联,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kind of causal fallacy is at work in these examples?

以下分别属于哪种因果谬误?

Example 1: “Jimmy isn’t at school today. He must be on a family trip.”

Jimmy 今天不在学校。他肯定是和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了。

Example 2: “Jimmy has a fever, sinus congestion, a cough, and can’t come to school, so he probably has a test later today.”

Jimmy发烧,鼻塞、咳嗽,不能来学校,所以他很可能今天晚些时候有个测试。

Example 3: “Someone really should move this ’Deer Crossing' sign. This is a dangerous stretch of highway and the deer really should be crossing somewhere else.”

真该有人把“有鹿横穿马路” 的牌子拿掉。这是一个危险路段,鹿应该选其他路段通行。

11 Fallacy of Sunk Costs 沉没成本谬误

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已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支出。

有时候我们是如此完全投身于一个项目,以至于我们决不愿放弃它,即使最后毫无成果徒劳无功。想要继续坚持某件我们重视的事情,尤其是因为我们已为其倾注所有资源,这很自然,而且通常并非一种谬误。

但当我们开始觉得因为我们已做出了那么多投入,我们“应该”将某项任务或项目继续坚持下去,并不考虑未来可能发生的成本,这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一种谬误。

当完成时,可能会有一种成就感,这一项目也可能还有其他价值,但这些并不足以使所投入成本变得合理化。

例如,看了六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之后,你觉得这部剧并不适合你。这六集就是你的“沉没成本”,但由于你已经投入了你生命中的大约六个小时,你觉得你应该把它看完。但从经济学角度这并不合理,因为这样的话,成本就大于收益了。

从心理学角度,当我们追求圆满感或成就感,或者我们已习惯或太过熟悉这一尾大难掉的项目时,我们就容易犯这种错误。有时候,我们会在情感上对“投入”无法割舍,以至于我们会花费大量金钱、浪费时间、滥用资源,试图继续坚持下去。

Your turn/小练习: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s. Which of these is a sunk cost fallacy and which is not?

下面哪个是 沉没成本谬误,哪个不是?

Example 1: “I know this relationship isn’t working anymore and that we’re both miserable. No marriage. No kids. No steady job. But I’ve been with him for seven years, so I better stay with him.”

我知道这段感情已经不行了。我们都很可怜。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稳定工作。但我和他在一起已经七年了,所以我最好还是继续和他在一起吧。

Example 2: “I’m halfway done with college. This is so tough, and It’s not nearly as fun as I thought it would be, but I don’t know. I guess I’ll finish it and get my degree.”

我现在大学已经读了一半,很难,也远不像我想的那样有趣,但我不知道,我想我会坚持读完,拿到学位。

12 Appeal to Authority (argumentum ad verecundiam) 诉诸权威

当我们滥用权威影响力时,我们就犯了这一谬误。这种“滥用”可体现在多种方面:我们可能会只引用权威观点,完全避开其他可信证据,仿佛专家观点总是正确的。也或者我们会引用不相关权威、低水平权威、或假权威人士的观点

重度依赖权威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即使权威也会犯错。16世纪专家们认为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地心说)。结果证明他们错了。

19世纪的最权威科学家们认为宇宙是一直存在的(稳定状态理论)。他们也同样错了。

鉴于上述原因,可以将权威观点作为有用的参考,但由于他们也会犯错、或超出自身专业范围、或以其他方式误导你,因此也应持有一定的质疑。

Your turn/小练习:

Consider the following examples. How do these statements mishandle authorities?

下述陈述如何滥用了权威观点?

Example 1: “Because Martin Sheen played the president on Television, he’d probably make a great president in real life.”

因为Martin Sheen 在电视上扮演了总裁角色,他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也会是一个很出色的总裁。

Example 2: “One day robots will enslave us all. It’s true. My computer science teacher says so.”

终有一天机器人会奴役我们。真的。我的计算机老师说的。

Example 3: “This internet news site said that the candidate punches babies. We know that’s true because it’s on the internet.”

网上新闻说这个候选人用拳打婴儿了。我们知道肯定是的,因为网上都这么说。

13 Equivocation (ambiguity) 含糊其辞/含糊不清谬误

含糊其辞谬误是指故意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迷惑、欺骗或误导别人,让它们听起来像是在讲某件事,但实际上却是在讲其他事。Equivocation 词根为 equal 和 voice,即 相同声音之意。一个词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思。

有时候,这并非是一种谬误,只是错误传达。含糊其辞谬误并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误解,它有欺骗的成分在里面。

通常这种欺骗以“委婉语”的形式出现,用更“好听”的词语来替代不好的词句。

例如:

撒谎——Creative License (创意许可)

犯罪背景——年少不懂事行为

被炒掉——提前退休

当这些替代词被用于误导别人时,就构成了含糊其辞谬误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se examples is an equivocation fallacy?

以下哪个是含糊其辞谬误?

Example 1: “His political party wants to spend your precious tax dollars on big government. But my political party is planning strategic federal investment in critical programs.”

他的党派想要将你们宝贵的税金花费在庞大政府机构上。但我们党派则正规划在一些关键项目上的战略性联邦投资。

Example 2: “I don’t understand why you’re saying I broke a promise. I said I’d never speak again to my ex-girlfriend. And I didn’t. I just sent her some pictures and text messages.

我不懂你为什么说我违背了承诺。我说过我不会再和前女友说话了。而且我也并没有过。我只是给她发了一些照片和短信。

14 Appeal to Pity (argumentum ad misericordiam) 诉诸怜悯

Argumentum ad misericordiam 这一拉丁语意为“以同情论证”。如上面的人身攻击谬误一样,这也是一种相关性谬误。人身攻击,和情感诉求,都与某一事物的真假并无密切关系

在这一谬误中,采用诉诸他人同情心和情感敏感性的方式,虽然这些因素与论证本身并无密切关系。

例如:

你怎么可以吃那么天真无辜的小胡萝卜呢?它小小年纪就被从它的土壤中的家中拔了出来,然后被暴力地去掉皮,又经过化学品处理,被包装,运到各地商场超市,现在你还要吃掉它让它归于湮灭,它可是什么都没有对你做过啊。你真的该重新考虑一下你的食物选择。

很明显,这种言论通过将小胡萝卜拟人化,把它当成有意识的动物,这利用了人的感情。因此,当结论出现时,这一结论就并无充分证据支持。

如果你想要论证“你该重新考虑你的食物选择”,更有力的证据应该是不道德的种植惯例或不公平的贸易惯例,如奴隶、田地里有毒的地表径流等。

真与假并不属于情感范畴,他们属于事实范畴。当我们将感受误认为是事实时,就会发生这种谬误。

当策划活动、广告产品或聚集人们参加某慈善活动时,人们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但如果用这些感情替代事实、或将注意力从事实上转移,那就是“诉诸怜悯”谬误了。

珠宝或汽车公司如果通过诉诸你的感情来劝你购买他们的产品,这并非谬误。这只是一种行为,而不是论点,因此不存在真假之分。

但如果他们用打感情牌的方式证明你“需要”这辆车,或这一钻石手链会让你从时间冰冷湿黏的魔爪中重新夺回青春、美貌和社会地位,这就是一种谬误了。事实是,你可能不需要这些商品,而且它们也无法挽救你转瞬即逝的青春。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se is a fallacious appeal to emotion, and which one is not?

以下哪个是诉诸情感谬误,哪个不是?

Example 1: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hear our cry because we are scared. We are scared that this candidate will not respect us or protect us. We are scared about our future. There’s no hope for people like us with these candidates in office.”

政府需要听到我们害怕的呼喊声。我们害怕候选人不会尊重或保护我们。我们害怕我们的未来。倘若这些候选人当权,我们这些人前路将黯淡无望。

Example 2: “These candidates stated that they would close down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and that has many teachers worried about their jobs in 2017.”

这些候选人表示他们将关闭教育部,这导致很多教师为2017年他们的工作担忧。

15 Bandwagon Fallacy 花车谬误

花车谬误是指仅因为其他人都这么认为,就假设某事物是真的/对的/好的。它包括数种不同谬误,这些谬误在实际案例中通常难以区分:

此处将把这些谬误统称为花车谬误。据说,之前,政治家们会在各自地区内街上巡游,试图吸引人群,获得关注,从而让群众为他们投票。支持这位候选人的群众会被邀请跳上花车。这是这一谬误名称的由来。

这一策略在广告界很是普遍。“如果你想要像迈克乔丹一样,你最好吃掉你的麦片。”

喝佳得乐,因为所有专业运动员都用佳得乐保持水分。

麦当劳已为990亿人提供服务,因此你应该也让麦当劳为您提供服务。

这类论证通常的模式是:很多人做/认为X,因此你也应该这样。

但这样人们则会被误导、迷惑、欺骗,甚至一意孤行失去理智。当人们一起这样时,有时候就会显得更加愚蠢,即,暴徒心理/从众心理。人们很容易受骗,即使是较大的人群,这一事实也同样适用。

Your turn/小练习:

Which of these is a bandwagon fallacy?

以下哪个是花车谬误?

Example 1: “Almost everyone at my school will be at the party Friday night. It must be a popular thing to do.”

礼拜五晚上派对我们学校几乎每个人都去,它肯定是很受欢迎的。

Example 2: “Almost everyone at my school will be at the party Friday night. It must be the right thing to do.”

礼拜五晚上派对我们学校几乎每个人都去,去,肯定是正确的。

我们希望这篇启蒙文章能够帮助你合理应对与朋友、家人、网上不可理喻之人的争论,无需刻薄讥讽或幼稚对骂。至少,如果争论没低级到刻薄讥讽或幼稚对骂,你将会处于极其有利的位置用合理的推理和严谨的逻辑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十二种逻辑思维方法(常见的15种逻辑谬误)(2)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