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耀武1947年于鞍山
那个叫黄耀武的抗战老兵走了
朱洪海
老爷子走了,一早去参加葬礼的路上,心里没有疼痛,但是很伤感。
十年前,当我对老爷子开始历时一年的口述历史采访时,没想到自己会在十年后为他主持葬礼,为他致悼词。
我在悼词中说,老兵黄耀武走了,沧海泛舟从此了无牵挂,意气风发又是少年时候。这是志愿者小满发在朋友圈里的话。
第一次见到小满,就是在黄老家的酒桌上,她是和北大营一起来的,一向好客的黄老请我们喝酒。喝酒喝到半道,小满接到家里电话,接完电话她挺抱歉地说,家里有急事,得先走。然后一仰头,把大半杯白酒一口喝了,留下我一脸的惊呆,抿抿嘴走了。
小满做了很久黄老的专职志愿者,尽管后来有其他专职志愿者接替了她,但是逢年过节或者心里想了,还是经常来看望黄老。小满的爷爷也曾在印缅抗日,和黄老爷子同在一个战场,是新一军老兵,已经过世了。
我有时候想,在她心里,可能看到了黄爷爷,就看到了自己的爷爷。
后排从左至右:小满、责编高爽、童话、李佩昕、曾光、董妍;前排是吴双、黄老两口和我。
拍摄于2016年10月25日黄老生日宴会上,我刚从乡下回来,带给黄老一个在山里采到的野灵芝。
对黄老的采访,贯穿了整个2009年。
第二年,这部口述史《1944-1948我的战争》出版。过了一段时间,接到一个电话,说自己是东北关爱抗战老兵志愿团的,可以对接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无冕爱心等公益组织,他们看到了这本书,询问黄老是否需要关爱帮助。
黄老只有一个女儿,家在鞍山,孙辈的孩子都离开了东北,家里只有老两口,生活上已经进入需要关照的阶段。这个电话来的真是太及时了。
于是就这样认识了北大营,我也从此加入了志愿者团队。
黄老弥留之际,北大营前来看望。
当时北大营负责整个东北关爱抗战老兵的事务,通过他掌握的材料,我居然找到了黄耀武当年在印缅时的同学和战友,现居大连的柯愈哲先生。
在《我的战争》的讲述里,18岁的黄耀武跟随新六军到东北后,不愿意打内战,不仅自己脱离部队,还率领他就职学校的学生抗议政府从学校征兵,并领着学生到沈阳请愿。返回鞍山途经辽阳时,弹尽粮绝,没有了吃饭钱,就投奔了驻守辽阳的柯愈哲等八个同学。书中说:“但这八个同学里只有两个正派的人,石静山和柯愈哲,两个人很清白、很正派、很单纯,乱七八糟的地方不去。”
他们分手的时候都在20岁上下,从此再无联系,现在居然发现彼此都还活着,但是再通话时,都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翁了。
后来,我专程去大连采访了柯老,见到了这位书里面的人物。他是从陕西报名从军,飞越驼峰航线到了缅甸战场,和黄老分配在同一个学生大队。
2016年10月,95岁的柯愈哲老人佩戴抗战胜利纪念章,在家人陪伴下回陕西老家探亲,受到机组给予的英雄待遇,被安排第一个走下飞机。
又有一天,晚上北大营来电话,说广东志愿者来电话,有一位香港的抗战老兵,看到《我的战争》这本书,说这个黄耀武是他在缅甸一起打鬼子的同学。他现在人就在广东,想和黄耀武马上通电话,他叫黄树开。
在《我的战争》里,黄耀武特地讲过黄树开同学,在攻打缅甸八莫外围时,有一天二十二师遭到日军夜袭,激战一夜,第二天他从师部特务连赶到前面去看战场,见到了黄树开,开玩笑说,怎么没把你打死?黄树开说我不但没死还俘虏了两个日本兵呢。
我和北大营商量,怕老爷子太高兴,决定分两次跟老爷子说清这个事,尽量淡化他的兴奋。
这是黄老联系上的第二个同学。
抗战胜利,新六军接收南京,左2为黄树开。(黄树开供图)
通过黄树开,黄老基本知道了当年从军时,战争幸存的其它广东同学的下落,卓干成过世了,朱富华也过世了,这是他最关心的两个同学。活着的只剩下很少几位,有的在台湾,有的在国外。
新六军初进东北时,在辽中合影。后排右侧为黄树开,前排黄耀武。拍照的前一天,黄耀武和黄树开刚打过一架。第二天见面,两人一笑而过,相约来照相。
这张照片是黄树开特地从香港带回来的。
三位老人彼此都六十余年未见,他们觉得在电话里沟通不解渴,经过一番谋划,他们商定要在沈阳聚会。柯愈哲从大连坐车到沈阳,黄树开从香港飞到沈阳。
闻讯后,辽宁志愿者决定大家分担这次接待、吃住的费用。
由于当时团队经费紧张,这次接待三老,就是照片里的志愿者们分担了全部接待费用。
2014年6月16日,三兄弟在沈阳相聚了。
那天我忙于安排饭店,没来得及见到他们三兄弟重逢的一瞬间,后来还是听北大营跟我兴奋地描述过那个场面。但是当听到黄耀武问黄树开说:“你后来跑哪去了?”他这时已经知道他后来去哪里了,还是要问这一句话,这一瞬间,感觉时间回到了60多年前。
黄树开从香港带回来的二十二师学生教导营同学录,从中我们查到了黄耀武的名字。
师长李涛颁发给黄树开的抗战证明
三个老人加到一起有270岁了,看他们一起打着拍子唱松花江上,黄树开唱着唱着落泪了,哽咽了,我们围着的后辈一起跟着合唱。
从左至右:黄树开、柯愈哲、黄耀武,三位抗战老兵合唱《松花江上》。
三人中,柯愈哲年纪最长,然后是黄树开。黄耀武年纪最小,反而先走了,广东的志愿者说,听到黄耀武过世消息,黄树开在电话里就哭了,说广东南番顺三兄弟就剩下他一个了。
柯愈哲知道黄老过世消息,进屋翻出黄老的自传,拿出他们当年聚会时的照片,看了又看,落泪了,让女儿给黄老老伴打了电话。
柯愈哲、黄树开和黑龙江未曾谋面的新六军老兵许凤甲,三位战友一起给先走的小老弟送了一副挽联。
由于北大营动员多位沈阳的志愿者一起接待三老相聚,我由此认识了大副、吴双和曾光。
大副做事很沉稳,一直负责团队公号和微信群、QQ群的管理,其他方面,如果有事喊到他,总是随叫随到。
左侧为大副,右侧是志愿者蒋光璞,她的父亲蒋润苑1936年从军,八年抗战一天没落下,参加过长城抗战、太行山游击战、武汉会战和滇西大反攻,黄埔17期毕业。今年103岁,身体健康。
那以后,北大营经常把我和吴双喊到一起行动,那时他俩经常一起讨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团队资金不够用。整个东北上百位老兵,精力、人力、财力都捉襟见肘。
在所有围绕老兵的活动中,志愿者完全做义工,除了团队安排的慰问品和礼金之外,经常要另外自掏腰包慰问老人,这是所有志愿者的志愿行动。
除了资金,还有人力不足。
做这件有付出无回报的事,全凭个人内心动力。对家庭生活、对工作多少都会有一点影响。长期的精力付出和资金付出,能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因为工作、生活上的变化,经常有志愿者逐渐淡出,再由新的志愿者接替过来。团队活动之所以能坚持做到今天,全靠一代一代志愿者的接力和互补。
知名摄影师李春锋2017年来沈阳,义务为黄老拍摄了一组精彩的照片。
后来,东北团队分为辽宁、吉林、黑龙江团队,各自独立运营。这时辽宁团队的名单上,还有五十多位老兵。
因为家里连续添加了两个新生命,曾为东北关爱老兵做出极大贡献的北大营不得不淡出团队工作,于是吴双接替上来。
2016年为黄老取手模,目前已为四川建川博物馆,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所收藏,2019年5月30日,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将举行收藏仪式。
左为志愿者曾光,右为吴双。
在吴双的主持下,团队在2015年做了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
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国抗战老兵颁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经过核实情况,沈阳的抗战老兵大多获得这枚富有意义的纪念章,大家都很高兴,最后决定把还能自主行动的老兵聚在一起,搞一个庆祝活动。
大聚会的这一天是2015年11月8号,在志愿者董妍和水晶的策划下,在全体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活动进行的很圆满。
与会的有印缅战场二十二师的、三十师的、五十师的,也有国内战场五十三军的,这是晚年的黄老,第二次与当年的抗战老兵汇聚一堂。
从左至右:卢克老伴、刘明远、黄耀武、张志远、岳玉秀、王好信。4年过去,只有32军骑兵团二连二班中士班长王好信仍在世,今年100周岁。
这几年亲眼目睹老兵逐个归队,心里的难过说不出来。
新一军三十师老兵刘明远是三个孩子抬着轮椅来到现场的,远征军通信团老兵卢克的老伴拨下针头,代替已处弥留之际的卢克来了。
卢克后来于2015年11月24日,在得知自己终于在志愿者团队的帮助下,回归黄埔同学会组织时,流下最后一滴眼泪,走了。
黄老那时很健康,现场和老伴一起唱《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会场上的黄耀武和老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抗日荣誉
这一年年底,在辽宁、广东两地志愿者的策划、协作下,黄耀武和老伴、女儿一起回到广东番禺老家。
吴双、北大营、小满、赵志春到车站为二老送行
这一次,老人不仅见到了老战友黄树开,还见到了幸存的同学、战友曾德发。
左为曾德发,照片中三老,都是当年一起在广东参军同学,在缅甸,曾德发被分配至22师66团。
家乡民众每家出一人,共计摆了32桌,设村宴热烈欢迎招待这位抗日老战士回家。
盛大的村宴,欢迎老兵回乡。
在辽宁这些老兵当中,黄老因为女儿不在身边,又因为老两口身体经常出问题,收入不高,志愿者们付出最多,他的家里,志愿者们随时到访,都会受到热烈欢迎。
记得有一次接到北大营电话,说电话联系不上黄老了,最后经过一番周折,在医院里找到了。老人家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所以不敢告诉志愿者,当他们看到北大营出现时,非常惊讶。
但是因为老两口几乎每年都要住几次医院,尤其黄老身体越来越弱,行走不便,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听说后,都互补互助地加入了进来。于是,在黄老的身边,又经常出现了李佩昕、绫目冰和余坚的身影。
志愿者李佩昕和两位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经常在团队的群里看到北大营、吴双、小满、董妍、大副、李佩昕、绫目冰、余坚、小丸子、红姐、童话和沈阳一弓等出入医院的信息,大家研究怎么住院,怎么治疗、日常饮食怎么安排、出院怎么接送……
为了老两口,志愿者曾光甚至是一家三口全都上阵。
李春锋摄
志愿者李佩昕工作地点距离黄老家很近,经常去看望老人,时间久了,几天不见老人就会念叨。后来她去美国了,只要看到群里有谁去了黄老家,就要求和志愿者视频,她想看看老爷子,老爷子也想看到她。每次视频,她和黄老的老伴都会彼此相视流泪。
为了更好地解决老人的开销,吴双想到从出版社批发买来黄老的口述《我的战争》,签名后再向全国的志愿者们发布信息,加价销售,所有的收入都作为老人的生活补贴。这个活动得到了全国志愿者的支持,很多人自愿用一百元买这样一本书。
《1944-1948我的战争》责编板凳一家,在今年春节看望老人。
这个销售工作很琐碎,但是李佩昕接替吴双后,乐此不疲地做着。她出国后,绫目冰和余坚接手这项工作。
2016年,这本口述加入了新的内容,在万卷出版社推出了新版,书名为《我是新六军少尉》,这项义卖活动在志愿者中继续开展,先后卖掉了上千册图书。在宁波志愿者李春锋李捷的帮助下,有的书甚至卖到了300元一本。
这不是买书,这是对抗战老兵的致敬。
2017年3月,从左至右为北大营、《我是新六军少尉》责编高爽、吴双和我,看望二老。
我那几年,去看黄老的次数少了,但是在群里看到这么多人为一个老人而忙碌,觉得这老人晚年有福气。
我这几年全靠志愿者的帮助啊
但是卖书的钱,交给老人,发现有的被他们用来买补品了。几个志愿者怎么劝,总是能在他家里发现新的补品,气得大家聚在一起就咬牙切齿地声讨。声讨过了,又接着去卖书。
有一次我看几个人气得没办法,就说,你们自己家的老人吃补品不?你们有办法劝阻不?大家一愣,说也没办法。我说是呀,那就不要劝了。另外人家活到八九十岁,也许心里就觉得是吃补品吃的呢,咱们将来还不一定能活到人家这么大呢。
关爱活动,不光都是欢颜笑语,也有这样的相视无奈。
李春锋镜头下的又一个瞬间
2017年,黄老的房子因为年久陈旧,不利于居住,而且屋里狭窄,只要来三个人,就没法转开身。
最初想到的是,把现在的房子卖了,换一个新房子。我在雨里走了两天,几乎走遍了周围的住宅,踩好点后,志愿者董妍开车过来,拉着老两口看房子。
原来的厨房
后来由于财力等其他原因,放弃了买房计划。吴双决定帮助老人重新装修房屋。经老两口同意,无冕爱心提供资金两万,余下由沈阳狮子会承担,给老人在附近租了一个房子,东西全部搬出,然后整体重新装修。
沈阳狮子会狮友上门了解情况
装修后的房子宽敞明亮,黄老高兴地一再说,没有这些捐款人和志愿者,不可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他这辈子,值了。
装修后的房子
志愿者们一起帮助老人安装家具
但是搬回来后,屋里又有点拥挤了。
黄老的老伴,不舍得那些老物品,大概能装了上百个纸箱子,它们占据了很多空间。吴双每次去,就劝老人把没用的东西扔掉。黄老的老伴每次都说,都是有用的,吴双再说,她就说好的,我收拾收拾就扔。
可是下次去,依然如故。
多年来,志愿者小丸子总是默默地做事,这是她找到的唯一一张和黄老的合影。
不光是吴双,小满、董妍、李佩昕、绫目冰、小丸子和我轮番上阵,老太太练就一番软功夫,把我们全都打败,任凭你一言我一语,我自岿然不动。
大家聚到一起只好摇头,我说算啦,等咱们老的时候,也许还不如人家。
其实老太太已经做了很大让步,她确实已经扔掉了很多,只不过剩下的更多。
这些你来我往的细节,算是关爱老兵过程里发生的典故吧。
黄树开就是从这本书里,发现了自己的同学、战友黄耀武。
今年春节前,广州团队的王丰,听说黄老胃口不好,想念家乡的味道,就对吴双说想接老两口去广州养老,所有的费用由他们负责。遗憾的是黄老这时已经行动不便,只好对吴双说,恐怕没机会了,替我谢谢王丰吧。
这时,刚好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询问辽宁团队,春节期间是否有暖心慰问的计划,吴双说想让黄老吃到家乡味道的虾饺。于是双方商量从广东空运虾饺过来,可是东西到沈阳味道一定会变化。
最后只好决定还是在沈阳找合适的虾饺。可是买了几次,黄老不是说面不对,就是说糖多了,再就是虾不新鲜。直到志愿者童话送来了沈阳稻香迎囍皇宫的虾饺,老人说这个味道是对的。
童话一见黄老确定稻香迎囍皇宫的虾饺是当年的家乡味道,就尝试着邀请饭店的厨师上门为老人当场做一顿刚出锅的虾饺。这个动议得到了稻香迎囍皇宫方经理的全力支持,亲自带着厨师,在黄老的家里,免费给他做了一顿正宗的广东虾饺。
黄老很高兴地下地观看厨师的厨艺,当他吃到第一口时,连说,这是真正的家乡味道。
整个活动过程,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派出王维策划,全程参与,并出资为老人布置过年的灯笼、春联、鞭炮等,沈阳103岁的黄埔17期老兵蒋润苑,亲手写了一个“福”字,余坚郑重的给贴到了门上。老人在欢声笑语里,在家乡的味道里,望着窗外升腾的烟花,过了人生的最后一个春节。
近年来,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每个月为黄老解决雇请小时工的保姆费,以及报销住院费的自费部分。对一位退休老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支持。
后排从左至右:绫目冰、深圳龙越王维、余坚。
最近这一年,袁浩又接替做了黄老的责任志愿者,老两口有事出行时他负责出车,帮助取工资、交水电费、代表团队上门慰问、拍反馈照片……
志愿者的工作就是这样,很琐碎,需要爱心,也需要耐心。
很遗憾,为老人忙碌了一年多,老人走的时候,袁浩刚好工作出差不在沈阳,没能为老人送最后一程。
还有大副,还有绫目冰,都是出差在外地,无法赶回来。
有句话说,老兵在风中,志愿者在路上。
致敬抗战老兵,请在还来得及的时候!
老兵不死,只是在凋零,传递爱和温暖的行动,我们会继续。
今年春节,我和板凳在电话里说,咱们去看看姥爷吧,以后可能想看看不到了。老人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我不行了。我很想知道他是怎么判断的,但是没能问出口。
很多细节,历历在目。
很多事情,不胜枚举。
能落到文字上写出来的,总是有限,实际做的,比这要多很多。还有更多志愿者做的很多事,是我不了解不掌握的。
2019年1月13日,大连海事大学双翼行社团大学生采访黄老。
大家毫无怨言地、无所求地围在这个老人身边,是敬重他的经历,也因为喜爱他的性格。
我在悼词里说:黄耀武先生在少年时代,因国恨家仇,放弃了在当时广东省政府工作的优越条件,响应国家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报名从军,时年十五岁。
从这一个细节,就看得出这是一个有性格的少年。
中国驻印军在印缅
他在省政府里给秘书长做差役,经常帮着省主席要来外卖,省领导们在屋里吃虾饺,他在外屋吃虾饺。可能正因为有过这样的吃的历史,他吃虾饺的口味才会特别刁吧。
那时的他每个月还有不错的津贴,还发大米。这是一份当时连大学生都不容易得到的工作,但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放弃了,因为战争摧毁了他的家,因为他不想再跑空袭,他想去前线杀敌。
前进中的驻印军
这个少年有幸加入了新六军二十二师,这支新六军,在第二次远征的印缅战场上和新一军师并肩战斗,歼灭日军十八师团、五十六师团大部,打通了中印公路。
这个十八师团,是日军的王牌部队,士兵多是来自九州的矿工,作战风格凶狠顽强。就是这个部队,在淞沪会战时从杭州湾登陆,导致中国军队全线崩溃,继而攻下南京,是南京大屠杀的凶手之一,此后又攻下杭州、占领广州,在历次战斗中,通常它的一个营(大队)就可以击败中国军队一个师。
得胜之师
此后该部又横扫马来半岛、在新加坡以三万人迫使八万英军投降。最后在仰光登陆,占领缅甸,被称为丛林作战之王。这一次它遇到了对手,在两年时间里被中国军队的新一军、新六军反复蹂躏,以至于多次补充新兵,直至仅剩少数残余部队溃败逃走。
整个印缅战场,日军被毙伤近十万人,这是抗战期间,唯一一个中国军队采取攻势并取得胜利的战场。
因而所有的远征军老兵都以此为自豪,什么时候跟他们说起这段历史,都能从那闪亮的眼睛里,看得到来自心里的骄傲。
黄老也是。
我们胜利了
今年的四月,老人几进几出医院,大家一起去看望。
那天,老人努力了很久说,我有一本书要留给你。
我说你在缅甸不是整天吃牛肉罐头吃腻了么,我刚采访完新一军的军医官陈以修,他当时是上尉。他说校官以上吃的是美国罐头,那个味道好。尉官以下吃的是印度产的牛肉罐头,所以你们不爱吃罐头,因为那都是印度产的。黄老的眼睛亮了一下,表示他还真不知道这个事。我又跟他说,要吃饭,只有吃饭才能好起来,你起来能走了,再找黄树开打架去。
他笑了。
黄树开从香港带回来的那张三人合影,就是两人头一天打架第二天拍的。
出来后,几个人互相看看,都知道老人要走到最后一段路了。
我向吴双建议说,要把消息通知给大家,黄老一生喜欢热闹,多一些人来看望,会给他多一点生存的动力,也多给他心里一点安慰,也让大家心里少一点遗憾。
果然,消息散发开后,几乎每天都有志愿者前来看望。而黄老也很是高兴,只是这时的他已经说话很艰难了。
谢谢吴双,帮我留下这张和黄老最后的照片。
当时我起身正要走,看到黄老勉强向我伸出手,我们俩握着手,对望着,心里都知道这就是最后的告别了。
吴双看到黄老的头发长了,胡子也出来了,老人很爱整洁,她想要老人有尊严地离开。省共青团少年部留守儿童专员陈月娇就发了朋友圈寻求帮助,不到十分钟,就有好几位志愿者应招,她选择了沈阳标榜美发学校的志愿者,帮助老人剪头。
省民革社会服务部主委孙人杰带来了鲜花和水果。
面对一众人,黄老双手抱拳,感谢。
病床上的黄老已经无力抬头,大家就把他托起来,剪一会儿,休息一会儿。
因为老人一辈子都帅帅的,吴双拿出手机,找到李春锋2017年拍的黄老照片,告诉理发师,小伙,照这个发型理,这个发型帅。并逗黄老,理完发,你就由92岁变成29岁了。老人家笑了,然后费了很大劲问陈月娇说:你有多高?他是想感谢她,但已无力说谢谢。
左一为陈月娇,右一为余坚。
因为黄老从开春后就连续住院,家里有限的人手都疲惫不堪,为了筹集部分医疗费和雇护工,陈月娇和绫目冰又发动了新一轮义卖黄老自传《我是新六军少尉》的活动。
三天的时间,手里370本书全部卖光,居然筹集资金三万多元,因为很多人只捐款,不要书。
因为统计的工作量比较大,这份爱心清单尚在统计当中,近期会有公示发布。
黄老对来看自己的板凳说,这一关过不去了。
他知道已经难以逆转,但心里并没有放弃,在他生命的最后半个月,几乎没有知觉,不吃饭、也不喝水,但是还在顽强地活着。
这是一场他一个人的战斗,是和七十多年前不一样的战斗。他足足坚持了两个星期,医生说,老人的生命力真是太顽强了,太少见了。
战场归来人,意志力通常会强于常人吧。
余坚和绫目冰,几年来,为老人风里来雨里去做了很多事。
听说老人走了,绫目冰说,心里空落落的,感觉不像是真的。身在国外的李佩昕说,最舍不得老爷子,老爷子走了心里空荡荡的。
这么多人,宁愿围前围后地为老人操劳,也不愿他离开。
所以他的孙女说,有了志愿者,女儿几次提出接他去鞍山生活,也不愿意去了。
这些年,李春锋拍摄了很多抗战老兵。
在辽宁,短短的几年过去,目前在名单上的抗战老兵只有二十一位了。
为黄老做的事,大家也在为其他老兵做着。
目前,根据龙越慈善基金会的统计数字,全国目前在世的抗战老兵,还有5000多位,他们散布在全国各省,相对应的,目前每个省都有我们这样一群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
我们做的事,也是他们正在做着的。
而且,这还是一件,越做越少的活动。
到黄老家布置灵堂,黄姥姥说,姥爷那天说要留一本书给你,就是这本,现在就给你。
是一本《中国远征军》。谢谢姥爷。 这么些年,我一直跟黄老叫姥爷。
昨天一天,按照吴双不断发来的指示,我帮着蒋光璞大姐起草写给黄老的挽联,和小丸子去花店买鲜花,再去接摄影师准备下午拍摄五十师的抗战老兵陈以修,再去花店买第二天用的手持鲜花,再去蒋光璞大姐那里取挽联,再去黄老家里帮助布置灵堂。最后去陈以修老兵家里进行采访。
傍晚回家的路上,吴双又发来信息说,你给黄老写悼词吧。
晚上八点,吴双和小丸子在网上审核完悼词,吴双又说,明天追悼会你来主持吧。我说好,不过我没主持过,我需要做点功课。
这是为老人能做的最后一点事情了,所以每次吴双布置工作过来,我都说好。
等一切都安排好了,已经是晚上十点。
沈阳从冬天开始就很少下雪,开春以后几乎无雨。但是今天从夜里就开始下起大雨,气温比前一天陡降二十度。
去参加葬礼的路上,小丸子感慨地说,老爷子真是会挑日子啊。
寒风凄雨中,先后来了17位志愿者自发为老爷子送行,其中有几位是新一军五十师、五十三军和黄埔军人的后代。
当晚,志愿者赵志春在群里发了一首诗:
老天流泪雷声微
东陵殡仪馆聚会
抗战老兵黄耀武
撒手人寰令人悲
志愿者来十七位
团队花圈紧相随
传奇大作留千古
远征英名存海内
赵大哥不是诗人,也从来没见他做过诗,他是由衷地写了这首诗,照录在此,做个纪念。
我跟吴双申请说,我搞一次特殊化行不行,我想单独送个挽联给姥爷。这是托蒋光璞大姐写的。
挽联上的话,来自姥爷广东同学、战友李自成写的一首歌:万里戎机,白雪满征衣,关山铁马,若飞。别矣,青年有壮志,不灭倭奴誓不归。再见,我的故乡。
60多年后,老人凭着记忆,口述给我这段歌词。
参加葬礼回来,刚回到办公室坐下,吴双发来信息说,你代表团队写 一个纪念文章吧。
我说好。
到了晚上,趴在电脑前,写什么呢?
写我跟黄老的往事?感觉自己太狭隘了,那么多的志愿者一起做了那么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黄老,都有一份回忆和纪念。我不能无视,更不能把对黄老的怀念当做我一个人的事,这是整个团队的付出,我应该记录一下大家的付出,大家的爱。
全国有几万几十万的志愿者,这些年以来,那么多的文章都在写抗战老兵,但是从来没有文章记录一下老兵背后的他们。
我应该记录下来,记录我们、记录他们,记录你们!
谢谢吴双,帮我核对文字信息,提供材料,这篇文章是在她的帮助下才完成的。
我想吃老家的虾饺
小满说,有缘相识,不负此生。
在葬礼上,我带了一本《我是新六军少尉》交给小满,她把这本书双手捧着,轻轻地放在黄老的遗体身边,这是一份永远的纪念。
黄老,一路走好!
2019年5月28日于沈阳十一纬路
别矣,青年有壮志,不灭倭奴誓不归。
附录:
抗战老兵黄耀武千古
送鲜花花圈的有
新六军老兵 许凤甲 黄树开 柯愈哲
关爱抗战老兵团辽宁志愿团
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
无冕爱心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
关爱抗战老兵广东群
辽宁省众德慈善基金会
关爱抗战老兵河北志愿者团队
关爱抗战老兵黑龙江团
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
大连理工大学敬礼抗战老兵实践团
陕西省抗战老兵营
朱洪海
志愿者个人送挽联的有:
王维 飞雪 李菲 童话 北大营 绫目冰/余坚 陈月娇 张曦尧 板凳 内蒙古张亮亮 大副 郭小满 李春锋 李捷 董妍 袁浩 默然 付宪东 高爽 许晓时 周志 苏荟霖 王丰 凝眉儿 肥坚无鱼 水晶 向梅 高新 柯勤 风隐语 般若得缘 妖精 赵志春 冬雪 沈阳一弓 大漠风景 刘享军 蒋光璞 听听那冷雨 爱行天下 石头客 逗比赵老师 无欲无求 款款而来 伞兵麻了 自由飞翔 陈卫东 秀秀 哆啦A梦 李强 小丸子 天人合一 大帥,后知后覺 吴双
请关注:zhuhonghai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