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1)

深焦DeepFocus

特别报道

写在前面

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加入泰国GDH(GTH)公司后,最新作品《死于明日》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死于明日》和他以往作品一样充满东南亚清新气息,花朵,凉席,摩托,啤酒,小狗,白衬衫,人字拖,吊带背心……沉重的死亡话题在干净明亮的长镜中,从缠绵病榻挣脱而出,成为本届电影节让人笑泪交织的一抹亮色。影片仅有66分钟,由6个从每日新闻中获得灵感的短故事剪辑而成,包括《天才枪手》女主角茱蒂蒙·琼查容苏因在内的一众与导演合作过的泰国明星演员们友情出演,伪纪录片穿插,画幅不断变化,左上角的TCR计时不断提醒着观看的人们:这个每分钟一百二十击心跳的人类世界,每分钟也有120个人死去。

牙齿尚未长齐、从谷歌上获得死亡定义的男孩,和孩子气地说着“一定是我的基因出了什么问题”“我想立刻死去”、还一脸不情愿地迎接104岁生日的老人,都让全场欢笑不断。父女、恋人、朋友、姐弟,面对着既定或是偶发的死亡,用吃中国火锅还是泰国火锅的话题看似轻松带过,但导演置于角色口中略带说教气息的台词始终将气氛控制在微妙的密度,不过分轻佻,也比通常死亡话题带来的致郁重量来得灵活。道理总是简单:“比起是否死于明日,我更在乎活着的时间是否有爱人相伴。”

文 丨 淞可

编 丨 幸韵

在柏林电影节,我们常常能在青年论坛单元发现意想不到的“爆款”。相比于主竞赛单元的沉稳,青年论坛单元也往往更夺年轻人的眼球。柏林的青年论坛单元直接受影响于“68年的政治运动”,不食人间烟火的年轻人渴望一种不同于主竞赛单元的电影,因此青年论坛单元的电影带有更鲜明的“反电影”和“独特美学”的标签,是一种新电影的象征。

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一直到现在,青年论坛单元也走过了48年的时间,在今年的入选名单中比较吸引我眼球的是台湾籍导演赵德胤的新片《十四颗苹果》,洪尚秀的《草叶们》以及泰国新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的《死于明日》,还有前不久很遗憾离开我们的青年导演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

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2)

《死于明日》剧照

借柏林电影节青年单元公布名单之际,我更想推介一下《死于明日》的泰国新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以及泰国新电影。

泰国电影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开始就一直低迷,持续到2001年左右开始好转,产量逐年增加。2000年开始泰国电影无论是在商业类型上还是国际视野中的艺术成就上都有可喜的成绩。较为大众熟知的一些影片有《鬼妻》、《人妖打排球》、《暹罗之恋》、《小情人》、《曼谷轻轨之恋》和《拳霸》等,而随着泰国艺术电影进军国际电影节,一批可以称之为“泰国新电影”的艺术电影潮流出现。

泰国的作者电影导演可以按年龄段划分,最早是60年代生人的彭力·云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g)和韦西·沙赞那庭(Wisit Sasanatieng)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异梦卡拉ok》(1997)和《黑虎的眼泪》(2000),到70年代生人有广为人知的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以及《入黑之时》的导演安诺查·苏薇查柯邦(Anocha Suwichakornpong)和拍过《奇妙小镇》的狄也·阿萨拉(Aditya Assarat),还有较少为人知的空德·扎度蓝拉密(Kongdej Jaturanrasamee)。而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则是属于80后的一代,与前辈们有过合作,自己的作品也多次入围并获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上提到的泰国作者导演均是获得过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电影节奖项,并在业界有持续作品和贡献。

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3)

《36》剧照

纳瓦彭最早闻名的是他的短片作品和编剧作品,曾经制造泰国票房冠军的《曼谷轻轨之恋》和《亿万少年的最高机密》均是由纳瓦彭编剧,这两部作品也是由泰国很有名气的影业GTH出品。2012年纳瓦彭自编自导了他的处女作长片《36》,这部作品由狄也·阿萨拉担任监制,获得了第42届鹿特丹国际电影节老虎奖提名,并获得了第17届釜山国际电影节的新浪潮奖。故事也围绕着照片讲述,其画风和故事不禁让我想到2016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看到的泰国电影《snap》。

2013年纳瓦彭编导的《玛丽真快乐》曾经入围威尼斯双年展的电影项目计划,从这部电影的画风和形式上可以看出他对电影叙事的肆意颠覆和对小清新元素的花样运用,字幕与画面的组合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女孩的410条Twitter状态写成,走入少女的内心世界。目前网络上的资源还并没有字幕,也因为其奇怪的电影形式啃起来较为费劲。2014年纳瓦彭导演了一部纪录片《杰作》看过简介也是充满好奇,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泰国盗版碟商的传奇故事,这个盗版碟商影响着泰国的独立电影。很想通过此片了解世界新电影对泰国的影响和传入。

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4)

《恋爱诊疗中》剧照

2015年的《恋爱诊疗中》是目前国内网络唯一一部有字幕和资源的纳瓦彭的电影作品,可能因为电影偏商业和喜剧的原因其影响力和受众也更大。这部电影也是获得了泰国当地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金天鹅奖的八项大奖。

《恋爱诊疗中》和今年国内院线上映的《天才抢手》一样,是一部会用类型元素讲故事的好电影,再配上干净的画面和充满活力的创新元素,这差不多就是一部成功的泰国喜剧的基本框架。而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实,国内的普遍商业电影让我们感受不到真实,甚至越假越好,很多观众也认为电影本不就是假的吗?电影是现实的渐近线,即使是假的也会有真实的源头,而真实感从何而来?就是观众的共鸣和作者对细节的设计,我能在很多泰国新电影中看到这样的细节设计和用心。

《恋爱诊疗中》是一个关于“修图狗”的故事,相信所有相关专业的人都能有切身的体会,会被影片中的很多设计逗笑到不行。例如男主角为了及时把修好的图传送过去,在参加朋友父亲的葬礼时也不忘到处找wifi,最后找到寺庙的僧人连到了wifi。在表现主人公拼命修图时导演用的鼓点配乐还让我想到了《爆裂鼓手》,纳瓦彭也想用这种自带节奏的配乐来加强观众的紧张心理,因为吸引观众是类型叙事的关键。

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5)

《恋爱诊疗中》剧照

其实从《爆裂鼓手》、《恋爱诊疗中》到《天才抢手》甚至是《摔跤吧,爸爸》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偏竞技性质的电影套路,营造一种相对紧张的分为。《恋爱诊疗中》好一些,它的时间线是主人公身上的疹子数量和他熬夜工作的天数,电影一开始就出现了一行字幕,说每人每日起码要睡够六至八小时。睡眠质量的确也是现今年轻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就像我身边的朋友们从以前见面常说的“你吃了吗?”“你干嘛去?”到现在会问“你几点睡的?”

泰国电影很关注生活,网络生活对于当下的泰国社会改变和影响巨大,我们会在很多的泰国电影中看到他们对手机、互联网、科技的观察,《恋爱诊疗中》男主角和医生的line互动以及在facebook留言关心对手发的新状态,再到Youtube上看助理的求婚视频,这些细微的生活展现都是真实又亲切的。我们会在泰国电影中感受到这些网络工具是他们视觉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生活必须品和一种工具。

泰国电影列表(泰国电影的八零后一代)(6)

《死于明日》剧照

从纳瓦彭2012年的处女作到2017年入围柏林论坛单元的新作《死于明日》,我们从画风和内容上可以看到纳瓦彭是一个关注年轻一代爱情、成长的导演,在他的电影中小清新是重要的视觉元素,但这并不让人觉得很腻,比起市场上甜腻腻的爱情片,他的创新和电影修辞更重,总是会给我们带来新鲜感。整体感觉会有日系的影响,但也是基于本土的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