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1)

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2)

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3)

孙维芳 兽医师

马立克氏病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传染病。本病自用疫苗免疫后,得以控制,但不少地区仍有部分鸡发病,内脏器官、性腺、眼球、虹膜、神经、肌肉、皮肤等部位均可见到病变,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二个散养土鸡场鸡群发病的情况及病因进行总结和探讨,加强防控措施以减少本病的发病率。

1发病情况

一个饲养1000克土鸡的鸡场,从71日龄开始见到病例至7月龄才平息。另一个饲养500只土鸡的鸡场,80日龄后就有腿部麻痹的病鸡,并有死亡现象,直至110日龄就诊前还有病例出现。日龄小的雏鸡普遍消瘦,约有20-30%的鸡严重消瘦贫血,鸡群中有劈叉等神经症状,腿麻痹不能站立;有的病鸡单侧眼虹膜褪色呈灰色,瞳孔边缘不整齐,呈锯牙龄状,瞳孔缩小。腿麻痹的病鸡占5%左右,多为一侧坐骨神经明显水肿,严重的比健康一侧增粗2-3倍,横纹消失。当100日龄以后的病死鸡多呈内脏型病变,机体极度消瘦贫血。这种情况的病例约占整个鸡群的20%左右。在另一个鸡群中见到有皮肤型病例:于翅膀羽毛下面、颈部及躯干处的皮肤上有大小不均的结节,从黄豆粒大至玉米粒大小,触之较硬,有坚实感,以羽毛囊为中心生成的瘤状物。其余为内脏型病例,发病率为7%左右。这二个鸡群内脏型病例的病理表现都差不多,即肿瘤有的在脏器表面,有的镶嵌在里面,有的是整个脏器肿胀或呈许多小结节。唯有法氏囊萎缩无肿瘤变化。实验室诊断,琼脂扩散试验均呈阳性反应。

2病因解析

两个鸡场患病鸡情况都较严重,小日龄雏鸡场患有神经型、眼型和内脏型;大日龄鸡患有神经型、内脏型和皮肤型马立克氏病。两个鸡场发病率都很高,特别是小日龄的雏鸡病情非常严重,损失惨重。这两个发病鸡场共同的特点都是散养形式,露天的动物场所,直接与外界相通,鸡晚上回鸡舍栖息。饲养管理粗放,舍内外环境较差,自己配制饲料,品种较单一,营养能保证全价,品质不佳,营养不足。鸡舍较小,饲养密度较大,通风不良,空气污浊。

2.1鸡场内存在有马立克氏病毒 前批次养鸡个别鸡有患马立克氏病。成鸡感染后不显症状,但可带毒、散毒,所以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成鸡带毒可长达数月甚至终生带毒,对雏鸡威胁量大。场地是污染地,消毒不彻底就成了疫源地。

2.2早期感染 马立克氏病免疫接种后需经2-3周产生免疫力。疫苗的作用仅能阻止肿瘤形成,即阻止发病,并不能阻止该病毒在鸡体内的繁殖和排出,因此在本病流行地区,成鸡可从羽毛囊排出病毒,病毒随着皮屑、尘埃在空气中飞扬、漂浮。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呼吸道侵入感染,鸡吸入病毒后,3天内开始在法氏囊、胞腺及脾脏复制,引起法氏囊、胸腺萎缩,导致免疫抑制。雏鸡对本病非常易感,2周龄内雏鸡最易感,刚出壳的雏鸡易感性特别高,比成鸡要高出1000倍以上,第2日龄雏鸡易感性稍微降低一点儿,随着日龄增长,易感性逐日降低,到1个月之后虽仍有易感性,但已很低。同样1日龄的雏鸡对马立克疫苗的敏感性也很高,所以一定要在出壳后24小时之内进行免疫,而且越早越好,随着时间延长敏感性降低,接种疫苗的效果也随之下降。由于野毒的侵袭早期感染,而又得不到免疫抗体的保护,使之日后发病。

2.3疾病的相互作用 鸡体的免疫应答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疫苗对鸡体的保护力。而马立克病毒也会引起鸡的免疫抑制。当免疫受到抑制时,发病鸡群对某些疾病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了,如鸡白痢、新城疫、球虫病等。当鸡群患病时,又可使鸡群对马立克氏病的抵抗力下降,则造成免疫失败。

2.4饲养管理因素 由于饲养管理较差,舍内外环境不清洁,消毒不彻底;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不全价,营养水平低下,鸡体摄入的蛋白质及营养物质不足,使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下降。抗体分子是球蛋白,免疫球蛋白表示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所以产生免疫力也慢。

3防控措施

3.1及早免疫接种。出壳后24小时之内搞好免疫接种,越早进行免疫效果越好。而且疫苗要保证质量,接种操作要按规定认真进行,不要漏注,剂量要足够,疫苗随用随配,稀释后放入盛有冰块的容器中,限1小时之内用完。疫苗接种基本上是在种鸡场和孵化场内完成。养殖企业要保证鸡群的健康饲养,两者有机配合,综合防制以预防本病。

3.2预防早期感染 这是控制本病的第二个关键因素。事先要对养殖场、鸡舍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对舍要清扫、喷雾消毒和甲醛熏蒸消毒,清净养殖环境很重要,本病不经种蛋垂直感染,即使蛋壳有马立克氏病毒,它们不能耐受孵化器内的温度条件,将都会死亡,不会在孵化过程中感染。但孵出后,出了孵化器就进入危害阶段,所以接雏后一定要封闭饲养一个月,保证雏鸡不感染马立克氏病毒,待免疫抗体上来才安全。

3.3加强饲养管理 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为鸡群健康提供保障,育雏期一定要用全价饲料,补充多种维生素、电解质等,舍温不能过低,要保证正常育雏的温、湿度,才能促进免疫抗体及早生成。另外要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免疫力的产生与神经、体液的调节有关。应激因素可使条件致病菌活化,更易使免疫力下降或免疫不应答,对鸡群的危害很大。所以控制本病要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4)

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5)

怎样给鸡防疫马立克氏病(土鸡免疫鸡群发生马立克氏病的病因解析及其防控措施)(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