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1)

为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智能技术环境下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能力路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11月12日上午,松山湖能力提升工程2.0融合创新区域教研活动在松山湖北区学校模联馆报告厅举行,由教师代表解读能力点并现场认证,专家现场评分并点评。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2)

省工程办副主任、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汪和生,天河区教育局三级调研员、华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张伟春,市工程办专家组成员吴少敏、余娟、乔世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张学波,副教授贾义敏、副主任杨林峰,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唐维伦、教师陈秋梅,以及北区学校副校长徐岚出席活动。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3)

北区学校副校长徐岚致辞

北区学校徐岚副校长在致辞中强调了学校对于信息能力提升工程的高度重视,并介绍学校的教学特色。为了循序渐进推进能力点认证工作,此次教研活动由5组教师代表聚焦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创造真实学习情境、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智慧教学的方法与环境四个能力点,从能力点解读、能力点应用设计思路、能力点佐证材料及应用效果展示等方面进行汇报。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4)

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师邱丽云

其中,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师邱丽云展示了智慧教育应用模式下智慧教学的方法与环境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邱丽云展示了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教学模式,以及AR“三三云”平台、希沃白板课件等工具有效融入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5)

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师黄潮滨

松山湖实验中学教师黄潮滨展示了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在信息学科中的应用。这一活动设计基于STEAM教育理念开设,学生可围绕项目式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有机整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6)

松山湖北区学校教师罗冬慧

松山湖北区学校教师罗冬慧展示了智慧教学的方法与环境在数学中的应用。案例中教师合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生终端(学生机)、教师终端(教师机)、希沃软件、众人通智慧平台等信息技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学,为如何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样例。

点评专家汪和生肯定了本次活动的形式及每支队伍的精彩表现,并指出,能力提升的重点是学以致用、以及将所学知识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同时,用数据驱动满足学生的个体化需求是教育者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点评专家贾义敏表示,此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对能力点的把握比较准确,其次科组合作打造课例,可以感受到松山湖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落实相对到位。

智慧课堂是如何打破传统课堂桎梏(智慧课堂如何创新)(7)

7位认证教师获得“优秀”的认证

最终,园区共有7位认证教师代表通过认证,获得“优秀”的认证结果。唐维伦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提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以“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方式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并对园区信息化教学提出更高要求——“打造高品质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擦亮松山湖教育的品牌”。

【撰文】张莎 陈启亮

【作者】 陈启亮 张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