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1)

【富晓红专栏】

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

原创作者|富晓红

自2008年带队校园集体舞荣获上海市一等奖后,我就“激流勇下,隐退不带队了”。(里面有太多的无奈和伤心,今天在这里就不言说了。)

很长时间,我隐没在舞蹈、瑜伽、文学和心理学中,潜心修炼。所有的努力都不会付之东流,它一定会在恰当的时机开花结果。

我本身是形体老师,对于肢体语言或无声语言有着比常人更敏感、深刻的感受和体验。我常常在教学中应用无声语言,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次学校让我带引导队,第一次训练,面对这些长相、身材都不错、却一脸冷漠的女孩,我的内心是无奈和挣扎的。我知道面对我们学校的学生要少说话,因为他们从小听了太多的批评、指责、说教。

第一次训练,我始终面带微笑,甚至觉得自己的脸笑得都僵了,但是我依然选择做了一个练习:就是让她们每个人一一看着我的眼睛练习微笑。

她们很尴尬,经常回避着我的眼睛,但是我一遍又一遍地鼓励她们和我对视,并回应我的微笑。

训练到第十次课时,我发现了这些学生的变化,她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我的态度上,没有任何言语,但是我发现我在讲解要求时,她们开始认真听讲,课后留下开会时,所有学生的身体都微微前倾,面向我,对我表现出极大的尊重和诚服。

我知道她们已经信服我,因为有声语言可以骗人,唯独肢体语言无法作假。

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2)

一、无声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老师,我应该算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但也有很多时候做的不够满意。毕竟我只是普通的血肉之躯,面对学生不听话,调皮捣蛋,或者极不尊重人时,难免会动怒上火。尤其是在我们学校里上课时,几乎每节课都会上演一次“泼妇”的“丑恶形象”。

现在的学生大都天不怕地不怕,如果话说的过分,或者让他感觉不爽,那他可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可以和你直接“对干”,那老师的“面子”挂哪里?自己也下不来台。

其实我是个一本正经的人,一旦生气,那肯定是声色俱厉,一副严肃样,再加上有声语言提高八度的烘托,很容易激怒这些学生。曾经也多次被学生当面反抗下不了台。

为此我反观自己在别处上课时学生为何都特别喜欢我,然而同样的我在自己学校上课时却遭到学生反抗?后来我分析发现:其一学校的生源不一样。其二,我对待学生的方式也有区别。我在自己学校批评学生时是严厉的,动怒的。但是在他处上课批评学生时我是温和的,并且表情是微笑的。

我尝试着在我们学校上课时,对一些顽劣的学生采取“嬉笑式”批评,也就是脸上是微笑的,但是语言是批评的,并语调带有点调侃的意味,当然也会遇到实在气急败坏的时候,那么就用上肢体语言。屡试不爽,再顽劣、不规矩的学生也被“制服”了,并很少再发生正面冲突了。

比如我今年任教的081商务英语班,有一位男生一看就是个“难搞的货”,上课迟到,课间溜走,练习时像女人一样喊疼,还经常跟我请假,说有病痛或心情不好。说真的,我很想随他去,因为知道他这样的学生不是我教育几次就能改变的。长期养成的习惯以及以往的经历造就了现在的他。

但是课堂纪律还是要维护的,我制定的规矩还是不容破坏的。于是他便经常触犯我。有一次课上,他问我能否回教室拿水杯,我心一软说好的。结果直到下课还不回来。全班集合等待他回来。我既懊恼自己心软,又憎恨学生不守规矩诚信。在班干部几次电话催促下才嬉皮笑脸姗姗来迟,看到他假装一脸“无辜”和“茫然”的样子,我的怒火更是直往心口冒,质问他:“为何不马上回来?”

他振振有词:“老师,你不是自己同意的吗?”我差点气晕过去,我的声音因生气而变调,脸通红,结巴着歇斯底里地质问他:“我让你拿好水杯马上回来,结果你逗留了半个小时。我在第一节课上怎么说的?说课上万不能离开,我心疼你口渴,结果你还故意曲解我的意思,为自己的行为狡辩。你的良心呢?”

男生对于这种混淆是非远远比我经验丰富,他轻笑着对我说:“老师,你生那么大气做什么?我现在不是来了吗?”

“哈!”还成了我的不是!听听,如此轻描淡写,如此东拉西扯,如此信口开河,即便杀人,估计在他口里,也是因对方自己脆弱而死。

我开始不再说话,而是伤心、悲哀、怒目圆瞪地看着他。直直地盯着他。他开始慌,不再淡定和嬉笑。

我继续盯着他,他开始求饶:“好好好,老师,我知道错了,下次保证不敢了。”

我还是不说话,他走近我继续道歉:“老师,我知道错了,不应该故意气你,混淆是非。我保证下次不会了。保证。”

男生一本正经地收起笑容,一副虔诚的样子,我知道他不是真心悔改,只是暂时放软,好了结此事。我见机就收,脸部的肌肉也柔和起来,佯装不相信地问:“真的?写保证书?”

“写,写,写!下周给你!”学生俨然一副严肃的样子。

“一言为定!下周体育课给我!”我平和下来。

“我写就是了,但是不一定下周给你!”男生开始反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除非你不承认你是男的。”我用语言激他。

“好吧!”男生只好应允下来。

此后这男生在课堂上基本能听从我的安排,算是一个成功案例。

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3)

二、哪些情况下更适合应用无声语言

心理学的《语言与非语言沟通》课程讲到,表情、体态和手势占整个输送信息的55%,音调占38%,言语只有占7%。

这里讲的非语言沟通其实就是无声语言,无声语言包括:表情和肢体语言,肢体语言又分手势和姿态。

1、学生情绪激动或低落时

学生情绪激动或低落时都不适合进行有声语言教育,因为情绪激动时,大脑充血,说什么也听不进。此时需要时间冷静下来,可以让学生坐下来,给他倒杯水,让他先喝水,等学生情绪稳定下来再交谈。

学生情绪低落时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说什么也无用。还不如给他一些爱和温暖,比如让学生坐在自己身旁,用充满微笑和温暖的表情注视着他,传递你的爱和关心,融化他心中的郁结,让他的注意力慢慢回归到你身上,再进行交谈。

2、自己情绪失控时

自己十分生气时不适合应用有声语言,因为生气时容易说话过激,这个时候说出来的话往往是带有情绪的,带有很大的杀伤力,并且很容易“犯错”,伤害学生不说,也容易伤害到自己,因为一旦被抓到“把柄”,也就是自己“倒霉”的开始。

所以你可以怒目圆瞪地瞪着学生,也可以双手叉腰,冷冷地斜视学生,直到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情绪。

3、学生十分吵闹时

面对学生十分吵闹时,有声语言很快就会被淹没,自己喊破喉咙不算,学生还无动于衷,就如打在棉花上,没有丝毫回应,这个时候我往往选择不说话,而是站在学生面前冷冷地看着他们,用死寂般的沉默表达我的愤怒,等大部分学生安静下来之后,我便开始走到还在说话的学生面前,动“手”动“脚”。这里的“动”不会落到实处,为了遵循“老师不能打人”的准则,我的拳打脚踢都是做做样子,全是打在空中。但学生会领会,笑着闭嘴。

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4)

三、总结: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中国的教育说教的成分占得太多了,多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自己体验的机会。满则溢,盈则亏。话说多了学生就当成耳边风,更何况有时候肢体语言和表情更能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情感。无声语言有时候更能起到威严的效果,也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无声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5)

作者介绍:

富晓红,少儿心理咨询师、《校长传媒》专栏撰稿人、国家级形体教练、瑜伽教练、高级形体礼仪指导师,从事教学23年来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每一次的教学都是一次实践,如何和学生沟通,如何说话,选择什么时机说话,都成了不断研究的课题。终极目标就是帮助自己和更多的家长和学生走上更幸福的路。

本文为富晓红老师原创投稿,“富晓红的幸福家园-(ID:fuxiaohong5166)”亦发布

对于有效教学的感悟(在教学中无声语言往往胜过有声语言)(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