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气温就持续走高,天气越来越热,宝宝们也进入了起痱子的高峰期。成片的小水泡让宝宝又哭又闹,爸爸妈妈也十分心疼。怎么做才能预防宝宝起痱子,以及减轻宝宝起痱子的不适感呢?
热疹有四种类型,你知道吗?
痱子,又称热疹,是由于汗腺堵塞引起的一种皮肤病。通常出现在容易出汗、皮肤褶皱、衣物紧密包裹的部位。症状表现为泛红、小水泡状,可能伴随瘙痒。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少年儿童
(特别是肉肉的宝宝们,每一个褶子里都可能藏着大片痱子|图源:123RF)
简单来说,在湿热的环境下,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肤被“泡软了”,汗腺开口被封住了,汗液排不出去,就“决堤”到了皮肤里面,变成热疹,并引发一系列的症状。
根据汗管阻塞位置的不同,痱子可以分为白痱、红痱、脓痱和深痱。
白痱:又称晶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表现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疱液清澈的小水泡,无炎症,也无不适感,轻擦易破,消退后留有细小鳞屑;
(晶痱|图源:James Andrews' Disease of the skin 11e)
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主要表现为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顶端有些小水泡,皮疹好了以后,有一些轻度的脱屑。这一型的痱子好发于儿童和成人的躯干上部和颈部,患者常常会有一些瘙痒和刺痛的感觉。
(红痱|图源网络,侵删)
脓痱:多由红疹发展而来,表现为红疹的白头变成脓包,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不常见;
(脓疹|图源:K.E. Greer, MD.)
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多发生在躯干和四肢,可导致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别迷信痱子粉
宝宝起痱子后,虽然大片红疹看着可怕,但大多都是“纸老虎”。热疹的治疗通常不需要去医院接受专业的救助,提供凉爽、湿度小的环境,保持患处干燥即可帮助热疹消退。
最重要的是减少出汗,平时可以这样护理:
1.穿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
2.户外温度较高时,尽量减少户外运动时间,改为室内运动;
3.使用空调、电风扇帮助降低体表温度,温度可设置在26℃,湿度不要超过60%;
4.勤洗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洗澡水水温不宜过高,通常控制在32到36℃。
如果热疹比较严重,做好护理后仍不能自行消退,或者出现了继发感染,皮损局部出现了脓疱,这时应到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图源:123RF)
这里春雨君不推荐使用爽身粉或痱子粉进行预防或治疗,美国儿科学会认为爽身粉、痱子粉成分当中可能会包含一些被污染的石棉成分,长期使用对宝宝有致癌风险,且爽身粉容易堵塞毛孔、刺激皮肤,飞扬的粉尘还会伤害宝宝的呼吸系统。
如何区分热疹和湿疹?
提到痱子,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种和热疹很像的病症——湿疹,尽管湿疹高发于秋冬季节,但一些特定的情况仍可导致湿疹,如过敏、水上活动、长时间停留在空调房等。
(图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般来说,痱子常发于容易出汗的部位,比如躯干的上部、颈部、腋下,主要表现为一粒粒的密集分布的小丘疹和小丘疱疹;而湿疹可以泛发全身,包括躯干、四肢,呈对称分布,急性湿疹还会有渗出的倾向。
湿疹的形态呈多形性,在红斑的基础上,会有一些丘疹、丘疱疹,常常融合成片,呈对称分布,患儿常常有剧烈的瘙痒。
(图源:123RF)
此外,起痱子的原因是天气或身体局部湿热,汗腺堵塞导致汗液不容易排出引起的;而湿疹则是由于皮肤干燥、摩擦、感染、过敏等原因导致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不好引起的。二者一干一湿,起因不同,治疗方法也完全不同。
对于湿疹,尤其是过敏体质人群,没有绝对有效的预防方法,如果你自身皮肤比较干燥、还有湿疹病史,在夏季建议:
1.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比较明确的诱发因素;
2.在各类水上活动后及时沐浴清洁,并全身涂抹保湿剂;
3.如果停留在空调房的时间较长,可以使用加湿器,增加房间内湿度(湿度不要超过60%);
4.洗澡不要过于频繁,可经常使用温和滋润的保湿剂
如果得了湿疹,应该尽早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在外抹药上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湿疹来决定,建议外用药和口服药需在皮肤科医师指导下应用。
总之,夏季是宝宝起痱子的高发季节,父母要注意随时观察孩子的皮肤情况,尽量给孩子穿宽松的棉质衣服,保持凉爽少出汗,在外玩耍时尽量选择阴凉地方,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做好防晒,避免阳光灼伤,回家好好给宝宝洗个澡,尤其是皮肤皱褶处,做好皮肤清洁。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资料:
[1]洪娟.孩子长了痱子怎么办[J].新农村,2015(07):42.
[2]刘丽晓. 爽身粉和痱子粉略有不同[N]. 家庭医生报,2015-06-29(006).
[3]北京协和医院,夏秋之交,易犯湿疹,协和医生来支招,2018.08.14,
https://www.pumch.cn/detail/19773.html
[4]Howard C. Mofenson, Joseph Greensher, Anthony DiTomasso,et al.,Baby Powder—A Hazard,Pediatrics August 1981, 68 (2) 265-266;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