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

  去年,某旅游网站发布了《2021暑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数据,郑州位列全国十大高铁游热门到达城市,信阳上榜暑期十大避暑城市;而在另一份《2021上半年旅游夜经济报告》中,洛阳更是首次力压“夜上海”,位列夜游目的地TOP10的首位。

  这一波城市旅游热度,显然与河南今年的文化出圈分不开。

  从春晚的《唐宫夜宴》,让人眼前一亮;到元宵晚会美轮美奂的《芙蓉池》、清明节俊逸潇洒的《纸扇书生》;再到端午节,一曲惊艳的水下舞蹈《祈》,终于刷爆了每一个人的朋友圈……用网友们的话来说,“河南卫视”杀疯了。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

  憨憨河南好像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频频文化出圈,让人一边惊喜着,又一边疑惑:河南,到底有多少宝藏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个频繁被“地域黑”的人口大省,到底凭什么一次次不断刷新着大家的惊喜值?

  河南的底子有多厚

  铺开地图看河南:北部太行山脉,西部秦岭山脉,南部大别山,连绵成一道C形的屏障,围护着一望无际的豫东平原。一道黄河浩浩汤汤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另有淮河、海河、长江等水系川流其间。“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的美誉,绝非虚言。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3)

  都说“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关于河南的故事,就像一部厚厚的史书,需要细细地看,慢慢地读,才知其深重。

  沿着时间轴,将视线放远一些,再远一些……远至文字发明之前,远至刀耕火种的年代,远至中华文明开始萌芽的地方,那里,是旧时中原,是今日河南。

  没有哪里,比河南见证过更多的王朝兴替、沧海桑田。从夏开始,前后有20多个朝代,300多位帝王在这里建都。中国八大古都之中,有四席位于河南。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4)

  十三朝古都洛阳,因处洛河之南而得名。

  历来被认为是中华文明源头的“河图洛书”便出自洛阳。据说,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成为《周易》的来源。周公在这里制作礼乐,孔子在这里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程颐、程颢便在这里开创了宋代理学……

  函谷关外,老子留下的《道德经》成为道家发源;白马寺中,中国佛学传播以这里为起点……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5)

  八朝古都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上承汉唐、下启明清的“宋文化”便是从这里孕育。

  《清明上河图》在这里绘就,定格下北宋都城的繁荣;《东京梦华录》似一场幻梦,犹见当时盛景。清正廉明的包公、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民族英雄岳飞……都是开封人的骄傲。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6)

  七朝古都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殷商文明。

  这里有现今所能确定的最早的都城遗址——安阳殷墟,排在中华古都之首;这里发现了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成为解读殷商文明的重要密码;这里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足以代表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度。

  还有著名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女将军妇好请缨、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郭沫若先生曾如此赞许安阳,“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7)

  夏商古都郑州,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地。

  这里有“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威震四海的少林功夫便从这里走向世界;这里有中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曾授课于此;这里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建筑周公测景台和元代观星台……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8)

  都说“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就像是一处襁褓之地,在漫长的时光里,中华民族的基因在这里渐渐形成,中华文明的种子也渐渐在这里生根、发芽……

  除了四大古都见证的文明,还有数不清的文明之珠散落于河南各处,随便摘取一颗,便足够耀眼。

  如中医文化,“医圣”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再如商业文化,河南商丘是商文明的诞生地,如今说的商人、商品、商业,皆发源于此;再如姓氏文化,当今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个;常见100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源头在河南……

  这就是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9)

河南南阳·医圣祠

  这样的没落持续了大约800年。800年里,河南人民经历过战乱蹂躏,经历过漫长饥荒。在岁月的磨蚀之下,千年都城早已云散烟消,尽数赋予黄土……

  这就像是一场漫长的蛰伏,漫长至如今,很多人早已忘却了河南过去的繁荣,只知道它是一个贫穷又落后的大省;而河南人自己,则顶着“地域黑”的帽子,常常是有苦难言。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0)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而在文化复兴的今天,守着中华5000年历史的河南,到底该如何表达自己?

  河南,凭什么

  今年春节,在各家春晚都在争流量、博眼球的时候,河南卫视却凭借《唐宫夜宴》突然出圈,冲上了热搜。

  这支舞蹈演绎了唐宫侍女们参加夜宴表演的过程:小姐姐们画着唐朝流行的“斜红”妆,梳着“双垂髻”,穿着取色自唐三彩的对襟齐胸衫裙,胖胖乎乎、叽叽喳喳的俏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1)

  舞蹈的背景也是美轮美奂:一幅幅名画,如《千里江山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等,如水墨般铺展;一件件国宝,如妇好鸮尊、莲鹤方壶 、贾湖骨笛等,也纷纷再现于画面中,好像穿越到了历史画卷之中。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2)

  微博上,关于唐宫夜宴的话题阅读已经超过2亿次,B站上,唐宫夜宴的播放量更达660多万次。网友们都评论说“感觉文化活起来了”,“这才是历史的浪漫啊”……

  之后,河南卫视又一鼓作气,策划了元宵奇妙夜,清明、端午奇妙游等系列节目,连续收获好评如潮。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3)

  没有充足的资金做巨制,也请不起一众流量明星,河南卫视的作品,凭什么就在大家的自发推荐下火出了圈?

  传统文化,当代表达,深耕久矣。

  如果往回看,就会知道,河南的爆红并非一蹴而就。

  1994年,河南卫视首创了“戏曲 擂台”的形式,推出了戏曲综艺节目《梨园春》。如今,这档节目已经播出了27年,潜移默化中,“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开封有个包青天”等豫剧调子早已印在了每个河南人的脑子里。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4)

  2004年,河南卫视首次推出鉴宝类节目《华豫之门》,以轻松的鉴宝形式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巧妙地向大家普及中原的历史文化;同期还推出了《武林风》,将中华武学与搏击相结合,也曾风靡一时。

  近年来,河南卫视又推出过《汉字英雄》《成语英雄》等节目,推广中华汉字文化。只是因为资本与推广的不足,最终为别人做了嫁衣。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5)

  今年的传统节日系列节目的爆火,可以说是一次厚积薄发。用端午晚会执行策划徐娜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群坚持做文化节目的人,遇到了一群等待文化破圈的人。

  虽然是取材于传统,但在表达形式上却无拘泥,大胆地融入了当代人喜欢的元素,“取之于古而不囿于古”。

  譬如唐宫夜宴,通过5G AR的技术,背景场景行云流水般实现无缝切换;元宵奇妙夜,是博物馆中的陶俑少女们苏醒过来,带大家畅游了应天门、观星台、清明上河园等景点;端午节更是直接采用了现在流行的“网剧 网综”的形式,围绕四位唐小妹展开节目与故事……新颖有趣的形式,每一次都让人意犹未尽。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6)

  文化为骨,形式为皮,最后以美作衣,便成就了河南卫视呈现给我们的:传统中国美,也可以很高级;当代中国美,也可以很经典。

  这样的美来自于对文化的考究与尊重。

  譬如唐宫夜宴,舞蹈的创作灵感便来自于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现存于河南博物馆中。唐小妹们的妆容、服饰、发型,也都取自唐朝的时尚流行元素,让历史一下变得鲜活了起来。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7)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8)

  这样的美来自于制作者的精益求精,譬如为表现唐朝女子的丰腴之美,全程嘴里塞着棉花的唐宫小姐姐;譬如《祈》的舞者,在水下泡了26个小时,才再现了洛神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河南卫视的突围,亦是中国文化、中国美学的突围。如“端午奇妙游”导演所说,“根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藏着每个中国人都会产生共鸣的基因。传统的最时尚,这是我们上下五千年该有的文化自信。”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19)

  中国文化 当代表达

  河南,终于用文化重新表达了自己,让大家看到了另一面让人惊喜的它。

  去年底,河南博物馆上线的考古盲盒,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等“微缩文物”藏进土中,玩家可以用“洛阳铲”挖出其中的宝贝,当真会玩。

  去年5月,考古纪录片《隐秘的细节》上线,宏大的视野与历史的细节交相辉映,呈现了商周时期鲜活的历史,连获好评。

  去年6月,由王潮歌担任导演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城接客,用21个剧场,800位演员重新去讲述河南的故事,关于土地、粮食,与传承。一个多月时间,在豆瓣保持着9.1分的高分,许多人在这里经历过感动与震撼,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情感。

  如王潮歌导演所说,“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发祥地,河南有太多的故事需要讲,河南太需要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把藏于地下、封于书中或列于展厅的骄傲展现给中原、给中国、给世界……”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0)

  是啊,关于河南的故事太多了。晚会也好,戏剧也好,文创产品也好,都只是截取了其中的片段,便足够惊艳。而那些更丰满的故事,便等着你亲自去挖掘。

  这里是郑州。古看河南博物馆,从史前时代到明清时期,气贯长虹;今看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八方贯通。观星台上,看千年斗转星移;少林寺中,中国功夫依旧威风霸气……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1)

  这里是洛阳。看牡丹花开倾国倾城,听白马寺中钟声依旧,看应天门气势恢弘,而龙门石窟依旧是慈悲表情……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2)

  这里是开封。不只有包青天的开封府,还将清明上河图变成了实景——清明上河园,熙攘之间,如入画中。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3)

  这里是安阳,殷墟遗址,刻文甲骨,都是中华历史辉煌的见证……

河南省国中(河南中)(24)

  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曾说,河南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祥地、成熟地,而且还是当中国人遗忘了中国文化优势的时候,一个重要的提醒者,这一点非常重要。

  今天,河南便是那个“重要的提醒者”,当我们沉迷于简单的娱乐,找不到文化归属的时候,河南横空出圈,告诉我们:中国,很中!

  河南还是那个河南,兢兢业业守着中华文脉的线索,告诉我们:所有未来的路,其实都藏在过去……(来源:誰最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