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解读过《九歌》中的一篇《河伯》,屈原笔下的河伯是一种永恒的寂寞,有珠宝堆起的恢弘宫殿,但拒绝回去,他要离开,要去东方。今天想介绍的是庄子笔下的河伯,在东方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庄子·外篇·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主要内容是河神河伯与海神的七段对话:
-
第一段写人们受制于眼界,对自己认知不清;
-
第二段写正确认识事物是受客观因素影响的;
-
第三段写摆正自己的位置,否则认知事物更不易;
-
第四段写万事万物都不是绝对的;
-
第五段写万物的变化不以人的认知而变化,是一种“自变”;
-
第六段写“道”的重要性,“道”能通晓事理认识万物;
-
第七段是整篇故事的升华与总结,认识万物后不应人为改变,尊重“自变”。
因篇幅所限,这里只节选其中的第一段故事。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海神说:“跟井底之蛙不能说大海,因为它的局限就在一方天地;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说冬天的寒冷,因为它的生命只有夏季;孤陋寡闻的人不可能悟出‘道’,这种人多半受眼界教育所限。今天你走出河的界限,看到了大海,知道了你的无知,就可以和你说何为‘大’了。
天下的水,最大的就是海,所有的河流都汇聚于此,从不停止但海也从不满盈;海水流泻之地一直在排放海水,从不停止海也没有减少,春秋下雨多少、涝还是旱,海都不会变。 海超过江河的部分,根本无法估量。我却从没觉得自己很‘大’,因为我让天地授予形体,从阴阳得到生气,我在天地之间,犹如小石或小草在大山中。内心有着自己的小想法,又怎么会满足呢!四海在天地间,难道不像小小的蚁穴在大泽中吗?中国在四海之内,不也就象一粒小米在大谷仓中吗? 宇宙之物不止万种,只是大概的量词,人类是其中之一;九州之内谷物生长,舟车通行之处都有人在,每个人只是其中之一;人类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毛和马的关系吗?五帝间之间互相禅让传承,三王之间以战争争夺江山,仁者的忧虑,贤士的操劳都在于此!伯夷不食周黍是为名,孔子谈论显示博学,这种自满,不跟你沾沾自喜一样吗?”
今天想写这段只是为了送给最近有些骄傲自满的自己,定期自正自修一下,也是有好处的。
欢迎关注:杂读诗词
meiridushi
每天为您解读一篇诗词歌赋,所有文字内容均为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