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对后代影响极大的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著。书成于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但是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才遣子许冲上报给朝廷。

说文解字最后一个部首(将字拆出部首排列始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1)

西汉时期五经立于学宫的都是用隶书所写的“今文经”,虽然用篆书古文所写的“古文经”已开始出现,但一直为今文经家所排斥,到东汉时期才盛行起来。古文经家是有本之学,今文经家不明古人造字的条例,根据隶书,随意口说,荒谬不足信,所以许慎作《说文解字》一书,根据前代古文,首创分析文字结构的方法和理论,一扫西汉东汉间今文谶讳的谬说。

“文字”通常是作为一个词来用的。许慎在自叙里说:“仓颉之初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寖)多也。”“文”指的是整体象形表意的字,“字”指的是结体有表形表声的合体字,所以他以“说文解字”为书名,后代常常简称为“说文”。

《说文解字》是一部有严整体例的著作。全书以小篆为主体,并采录见于秦国所使用的籀文(大篆)和古文(壁中书)、或体、俗体等六国古文。每篆注明字义,并说明形体的结构,间或指明读音。

每一篆文之下先言义,后言形体结构,最后或说明读若某。小篆之外,如有籀文、古文异体,则列其下,名为“重文”。全书共收篆文9353字,重文1163字。古书中所使用的文字大体具备,其中既有先秦所有的字,也有汉代新产生的字。

《说文解字》把具有同一个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每部把共同所从的形旁字列在开头,这个字就称为部首。如玉、山、人、水、木等都是部首。

说文解字最后一个部首(将字拆出部首排列始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2)

根据不同的部首,全书所收录文字分立为514部,始于“一”部,终于“亥”部。这是本于五行家言,认为万物始于一,毕终于亥。凡字形偏旁或笔画接近的字都归于一部,举偏旁居一部之首。部与部排列的顺序大体以部首的笔画和形体结构是否相近为准则,笔画结构相近的就序列在一起。   

514部又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1篇,故为15篇。每部文字的排列主要本着3个原则:①文字在应用上的意思是属于好的、善的列在前面,属于贬义的、不好的意思的列在后面;②一部之内,属于专名词的列在前面,属于普通事物名词的列在后面。③一部之内的字,义类相近的序次在一起,以便寻检。

《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最有权威的一部古文字的字典,对后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形音义和文字发展的历史贡献极大。自许慎创立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以后,这种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纂字书的人所采用,只是分部的多寡有所不同。

本文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原创,转载须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