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阅卷人看到考生文章时也会产生首因效应。在快速阅卷过程中,每位阅卷人在大约7秒之内就能决定文章等级,分秒之间就能决定考生命运。因此,考生想要在文章中取得高分,就要争取开门见山给阅卷人留下好印象。

留下深刻印象技巧就是以气势取胜,在文章开头学会运用排比句。

一、什么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指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句子或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例1】思考是开向智慧的一扇明窗,思考是刺向未知迷障的一把利剑,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座伟大桥梁。人们因为思考而成就伟大的文明。

【例2】大地像是一位巨人,绵延的山丘是他的起伏的胸肌,茂密的森林是他的头发和胡须,天空的太阳是他手上的红气球。

申论新手入门技巧(用了这个方法开头就赢了)(1)

二、如何写排比句?

1.结构一致,罗列主体

申论文章中的主体可以包括处理问题的主要行为主体,常见主体有:个人、家庭、学校、企业、机构、社会组织、政府等。

在文章开头形成排比句式时,可寻找跟话题相关的各个主体,在保证结构一致的同时,依次罗列各个事物的主体,形成排比句式。

2.结构一致,层层递进

层层递进是指在保持结构一致时,可以按照“由小及大”或“由大及小”的顺序呈现逻辑顺序。主体间的逻辑顺序应该呈现出范围大小的区别,如个人、家庭、国家。

也可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体现观点的深度;

也可以由内而外,由此及彼,体现观点的广度和看待事物之间的联系性。

层层递进的范围极为广泛,主要提示考生可以通过找相互关联的逻辑主体,提升气势的同时展现文章观点的深度、广度和高度。

三、申论文章写作常用排比

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事物、新高度;

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锐性、有效性;

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系统性、时效性;

热心、耐心、诚心、决心、红心、真心、公心、柔心、铁心、上心、用心、痛心、童心、好心、专心、坏心、爱心、良心、关心、核心、内心、外心、中心、忠心、衷心、甘心、攻心;

出发点、切入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必将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关注内蒙古华图,#公务员考试#备考技巧第一时间分享给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