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情,古今中外历来都不乏溢美之词,留下了太多的经典。比如,李之仪在《卜算子》中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秦观在《鹊桥仙》中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商隐在《锦瑟》中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柳永在《蝶恋花》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聂鲁达在《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中的“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泰戈尔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中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不过,文史不假个人最喜欢的却是元稹创作的《离思·其四》,尤其是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接下来,我们秉持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回顾历史,深入探究这首诗和这个人。

或许您已经发现,这首《离思·其四》虽然曲折委婉,虽然意境深远,但并非普通意义上的情诗,而是追忆亡妻的悼诗。他以精警的词句,他以真挚的情感,赞美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痴男怨女。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

809年,也就是唐宪宗元和四年,元稹为了纪念自己过世的原配夫人韦丛而接连创作了五首《离思》,悲壮而不低沉,言情而不庸俗。其中,第四首的原文如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沧海难为水”源自《孟子·静心篇》的“观于海者难为水”,意思是领略过苍茫大海波澜壮阔的人,再也不会被别处的小河小流所吸引。元稹创造性地升华原句,借此表达出夫妻之间那种情深似海的关系。

“除却巫山不是云”源自《高唐赋序》中的神话传说,意思是巫山之云原本由天上的神女所幻化而来。元稹将自己的亡妻和神女进行类比,表明世间的任何胭脂俗粉都难以与她匹及。

以上两句,意境足够唯美,情感也足够深沉。只不过,由于后人对“巫山云雨”出现了不同的隐喻,甚至成为了男欢女爱的代名词,使得这首诗因为禁忌之意而受到误解和抨击。

“取次花丛懒回顾”以花喻人,形容自己即便在万花丛中经过也心无旁骛,根本不会去留恋和欣赏,因为心中早已被自己的妻子填满。而且,这里的“懒回顾”也是对前面两句“难为水”和“不是云”的呼应,体现出元稹深厚的文学底蕴。

“半缘修道半缘君”有些不好理解,字面意思是我有一半的身体在想念你,一半的身体准备出家修行。有人认为,这是元稹在失去爱妻之后心如死灰准备出家,是写实;文史不假却认为,这是由于唐朝非常尊佛奉道,这只是元稹寄托哀思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写意。

如果单从《离思》来看的话,元稹不仅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好诗人,更是一个情比金坚的好丈夫。不过,后世几乎所有人都在质疑他,都在诟病他,甚至批判他就是彻头彻尾的大渣男。

问题来了,能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元稹,果真是渣男吗?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2)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又字威明,北魏皇室鲜卑族拓跋氏的直系后裔,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非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与白居易被人合称为“元白”,文学领域成就斐然的同时,政治领域却郁郁不得志且多次遭遇贬谪。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元稹出生于东都洛阳,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十九世孙。由于唐朝皇族李氏从南北朝时期便多与外族通婚,加之政治文化方面也非常包容,使得元家可以世代为官。

既然是北魏皇族的直系后代,元稹不是应该叫“拓跋稹”吗?他为何不姓拓跋,而改姓元呢?这一切都得从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宏说起。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3)

五胡乱华以后,由鲜卑族的拓跋氏逐渐统一华北地区并建立了北魏政权,通过残酷的民族政策才逐渐稳定了下来。到了北魏中期,随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剧,各地都出现了农民起义。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4)

拓跋宏即位后,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改制而缓和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史称“北孝文帝改革”。在他众多的举措中,有一条便是改鲜卑姓为华夏姓,身先士卒将“拓跋”姓改为了“元”姓,从此以后代代相承。

舒王李谊是唐德宗李适的侄子,由于父亲早亡而被伯父收养,基本上到了视如己出的地步。太子李诵并不得宠,舒王一度成为了皇位的最有力竞争者,在朝中的权势很大。

元稹的父亲名叫元宽,是当时舒王李谊的大管家,因而混得风生水起。受此影响,元家的日子过得十分滋润,直到德宗驾崩太子李诵即位后才情况骤变,家道从此开始中落。

元稹八岁那年,父亲元宽突患重病而亡,除了留下他们母子外,还留下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元沂和元秬。只不过,这对成年的哥俩对继母郑氏和弟弟并不友好,被迫搬到了凤翔县的娘舅家寄居。

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母亲郑氏无论多么艰难都坚持供元稹读书学习,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出人头地。他也不负众望,通过勤奋苦读和聪敏好学成为那个“别人家孩子”,15岁便通过明经两科(礼记、尚书)考试后成功擢第。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最早形成于隋朝,比之前的察举制、征辟制和士族制都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它不仅扩展了朝廷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而且吸引了大量的中下层读书人由此改变命运。

科举制度发展到唐朝时,依然处于生机勃勃的上升期,具有相当的时代进步意义。当时,科举考试的明目和种类很多,甚至到了眼花缭乱的程度。据明代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记载:

唐设科自进士之外,从高宗显庆二年至文宗太和二年,其目皆可纪,有词殚文律科、岳牧科、词标文苑科、蓄文藻之思科、抱儒素之素科、临难不顾徇节宁邦科、文艺优长科、绝伦科、拔萃科、疾恶科、龚黄科……。以上,纪载尚有未尽者。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5)

有资料记载,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和种类多达一百多个,充分体现出“包罗万象”和“不分士庶”的特点。其中,影响最大和报考最多的当属进士科和明经科,占比大致在70%以上。

基本上,进士科侧重于诗赋,录取率大约在1%以下;明经科侧重于帖经,录取率大约在10%到20%之间。因此,当时会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朝廷也是重进士而轻明经。

唐朝的有志青年,大都坚持去考取进士科,基本可以用百折不挠来形容。元稹原本也有志于此,但为了尽快减轻母亲的负担,还是无奈选择了相对容易的明经科考试,最终一战告捷。

元稹虽然通过了明经科考试,但也只是拥有了做官的最低资格而已,就像现如今的本科毕业生一样。家中没有背景,他自然不会被授予任何的官职,哪怕是基层公务员都轮不到,只好长期闲居在家充当“待业青年”。

元家虽然败落了,但祖上的藏书还在,这为元稹提供了可以博览群书和继续充电的机会。同时,由于唐朝继承了隋朝的“两京制”,作为两京之一的洛阳自然繁花似锦,而且文化氛围非常浓厚和宽松,极大地陶冶了他的情操和扩展了他的视野。

为了排解心中的不平之气,元稹迷恋上了作诗,而且还开启了疯狂输出模式,产量和质量都很高。短短的两年时间里,他就成为了名噪洛阳的才子,知名度丝毫都不逊于现如今的各种网红和博主。

张爱玲曾经说过“出名要趁早”,这句话简直就是至理名言!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6)

贞元十五年,红透半边天的元稹终于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官职,前往蒲州(今山西省永济)任河中府。在驻军叛乱中,他拼死保护了危难之中的远亲崔家,从而开始与表妹崔双产生了懵懂的恋情。

崔家是当地的富户和望族,对女儿崔双宠爱有加,使之成为一个涉世不深和单纯热情的闺中女子。凭借着一首《明月三五夜》,元稹轻松俘获了对方的芳心,开始了各自的初恋。

花前月下的时光和你侬我侬的情意,并没有完全消磨元稹的志向,深知蒲州这个弹丸之地并不能满足自己的野心。于是,他在第二年就前往长安参加了吏部组织的任职考试,以优异的成绩留在京中待诏入仕。

网红走到哪里都有流量,何况是元稹这样一个多才多艺和有里有面的儒生。不久,命运之神再一次眷顾了他,作为京兆尹(首都市长)的韦夏卿愿意将小女儿韦丛下嫁。

韦家在朝中颇具实力,是元稹未来可以依仗的政治靠山;而且,韦丛本人也是秀外慧中,堪称最完美的结婚对象。对于这个天降之喜,他毫不犹豫便兴然应允了,决定抛弃远在蒲州的崔双,从此戴上了“渣男”的帽子。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7)

虽然成为了韦夏卿的乘龙快婿,虽然成为了韦丛的丈夫,但元稹还是略有愧意。于是,他编撰了一部小说《莺莺传》,将自己和崔双的真实故事写入其中,只不过使用了“张生”和“崔莺莺”的化名。

因为唐代盛行诗歌,所以《莺莺传》这部小说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直到元代被王实甫改编成《西厢记》后才成为经典。其中,故事的情节就是来源于元稹的亲生经历,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先生就这样表示:

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8)

韦丛下嫁给元稹后,虽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嫁妆,也时常从娘家获得资助,但依然还是无力改变这个清贫之家。不过,她坚守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妇德,始终都未曾抱怨过,夫妻关系非常的和谐。

在韦家的扶持下,元稹的仕途开始顺风顺水,还在《梦游春七十韵》中用“高松女萝附”来形容自己攀上高松后的兴奋之情。而且,妻子也接连诞下了五子一女,让他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春风得意马蹄疾”。

结婚七年多,生下了六个子女,说明元稹和韦丛的夫妻感情非常融洽。但是,这种频率的生育却严重损害了她的身体,以至于27岁便香消玉殒。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9)

韦丛

韦丛死后,元稹被调往蜀地担任了东川监察御史。正常情况下,丧妻之后即便不会终身不娶,但最起码总要难过一段时间才对,更何况还是那般恩爱的夫妻。

不过,元稹竟然很快就忘记了韦丛,忘记了那个帮他升官发财和为他生儿育女的妻子,再一次体现出“渣男”本性。因为,他入蜀不久便与女诗人薛涛坠入了爱河,而且爱得惊天动地,爱得义无反顾。

薛涛出生于国都长安,与鱼玄机、李冶和刘采春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她原本家境不错,自幼开始学习琴棋书画,家道中落后才堕入乐籍,被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相中后长期包养。

元稹调任蜀地时,薛涛刚刚脱离韦皋而获得自由身,人生经历和兴趣爱好高度相近的二人随即便走到了一起。只不过,他那年只有31岁,而她却已经41岁,属于显而易见的“姐弟恋”。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0)

薛涛

激情退却后,元稹开始认真梳理这段感情,发现二人注定不会修成正果。自己是年轻有为的朝廷官员,对方是身份低贱的风尘乐伎,虽然唐朝官员宿娼狎妓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毕竟还是有辱斯文的行径。

元稹此次前来蜀地,主要是为了调查东川节度使严砺任职期间的种种犯罪事实。公务结束后,他立即启程返回长安复命,非常决绝地中断了这种不正常的男女关系,还以一首《寄赠薛涛》充当了分手信: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

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

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

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写到这里时,文史不假突然想到另一件事。民国时期,徐志摩在欧洲邂逅林徽因后决心抛妻弃子,还无耻地创作了一首《笑解烦恼结》寄给张幼仪,与唐朝的元稹简直就是如出一辙,堪称一对渣男!

岳父韦夏卿过世后,元稹也从此失去了靠山,在政治对手打压下变得仕途受阻。于是,他被贬往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任职士曹参军,好友李景俭念及无人照顾便将表妹安仙嫔嫁予,正式开启了第二段婚姻生活。

安仙嫔虽然出生于小门小户,相貌也极其普通,但对元稹的情意却异常真挚,无怨无悔地肩负起照顾全家老小的重担。不过,这段感情也仅仅维持了三年的时间,她在元和九年就突然病故了。

妻子亡故,仕途受阻,元稹可谓是家庭事业两不顺。不久,他再次被贬官到兴元任职,遂与山南西道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刺史裴郧的女儿裴淑相识,从此开始了第三段的婚姻生活。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1)

裴淑出生于士族门第,自然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于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也颇有功底。婚后,她能时常和丈夫谈古论今,时常慰藉丈夫的官场失落。据元稹在《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并序》中记载:

通之人莫可言诗者,唯妻淑在旁知状。

唐穆宗李恒驾崩后,皇长子李湛登基即位,史称唐敬宗。新朝新气象,他很快开始重新洗牌,元稹因为颇具才名而被召回长安任职,但不知何故又被调任浙东担任观察使。

熟悉历史的朋友一定很清楚,唐朝和宋朝的政治体制颇有相似之处,官员们经常会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贬,过几年又会被重新召回重用。为了宽慰自己的妻子,元稹在临行离别前特意赋诗一首:

海楼翡翠闲相逐,镜水鸳鸯暖共游。

我有主恩羞未报,君于此外更何求。

浙东一带不仅经济繁荣,各种娱乐生活也非常盛行,青楼酒肆遍地,歌姬舞姬众多。刚到这里,元稹便感慨“人间天堂”,感慨“烟花之地”,兴高采烈地投入其中。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2)

作为迁客骚人,元稹自然经常流连忘返于各种娱乐场所,还结识了当地最著名的交际花刘采春。按照老规矩,他自然要“以诗会友”,送给了对方一首《赠刘采春》:

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常州透额罗。

正面偷匀光滑笏,缓行轻踏破纹波。

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

更有恼人肠断处,选词能唱望夫歌。

前文提到过,刘采春也属于“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早年因为家境贫寒才加入戏班四处走穴,成为了能歌善舞的交际花。很快,她便被这个满腹经纶但却壮志未酬的元稹所征服了,还以妾室的身份共同生活了七年之久。

在刘采春的悉心照料下,元稹在浙东的贬官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与此同时,妻子裴淑却挂念着“受苦受难”的丈夫,经常都有书信寄来问候。

当被朝廷召回京城时,元稹担心不好向妻子裴淑交代,也担心损害到自己的名誉,竟然狠心抛下刘采春独自离去。也就是说,他连花言巧语都省了,直接扔下对方连告别都没有。

元稹之前虽然花心,虽然功利,但好歹还算是光明磊落,有时还会直言进谏。不过,他这次贬官回京后却完全改变了初衷,变得毫无底线,可以为了官位去攀附权贵和阉宦。

因为变成了阉党的舔狗,元稹终于官运亨通,升任中书舍人并且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之后成为了尚书左丞(宰相)。不过,他在升迁的同时也卷入了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漩涡。

据说,元稹因为仰慕李贺的才华,希望与之交往,却被对方回复了八个字——明经及第,何事来见?很显然,人家是进士出身,看不起明经出身的他,从此便记恨在心。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3)

元稹掌权后,开始种种刁难对方,以至于旁观者韩愈都看不下去了,写了一篇《讳辩》为李贺发声。除此之外,裴度和张祜等人也都受到过他的排挤和打压,具体原因就不再一一赘述。

党争历来不分对错,也历来没有赢家!

元稹的宰相之位并没有坐了多久,终于在接二连三的弹劾中又被罢免,调任湖北武昌担任鄂州刺史。对他来说,贬官已经习以为常,只不过那年已经50岁了,实在折腾不起了!

或许,大起大落太快!潮来潮去太急!

元稹还没有完全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刚刚到任便卧床不起了。而且,他的这次病情很重,多次服药都不见起色。

躺在病榻之上,元稹第一次感到生命脆弱,也感到命不久矣。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情经历,他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原配妻子韦丛,还是那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她。

元稹最会写情诗赢得很多女人仰慕(曾经沧海难为水)(14)

831年,也就是太和五年,元稹在湖北黯然病逝。关于他的死因,也有人认为是过量服用丹药导致重金属中毒所致。

为了悼念元稹,好友白居易写下了许多的哀悼诗句。即便是过世九年后,还又写了一首《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作为一个“跨过女人河的男人”,元稹究竟是多情?还是滥情?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见仁见智存在不同的观点吧,欢迎您留言评论,欢迎关注@文史不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