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嫩江之滨美丽的草原之城、洮儿河畔崛起的生态新城。经过近年来的积累和孕育,白城已经迈入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处在厚积薄发、破茧成蝶的临界点上。未来五年,是白城的历史上升期、发展提速期、崛起窗口期,这是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白城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审时度势谋划了白城在新目标新定位下的发展思路——建设 “一城三区”, 努力建设新时代生态白城、实力白城、美丽白城、幸福白城。

白城,由此注入更为深邃的战略内涵。

鹤乡,由此赋予更加迫切的时代要求。

八百里瀚海大地响起了跨越发展崛起振兴的号角,绘梦筑梦的热度,在这片热土上激荡、升腾……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1)

建设区域中心城

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一个抉择,叩开“城市板块”扩张大门。构建区域中心城是白城发展的战略抉择。对标中等城市标准,打造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以建设“六个中心”为重点,创建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有效提升市区“首位度”、产业“集聚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构建城市发展的“白城样板”——

实施投资15亿元的医高专升本扩建、投资12亿元的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谋划推进白城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打造“校城一体”的大学城,让城因校而名、校因城而盛,建设吉林西部教育高地,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建设红色主题教育基地、标准综合场馆和体育馆、游泳馆、羽排中心项目,打造“书香白城”“音乐白城”“文化白城”,提高文化软实力,打造区域文体中心;推进白城中心医院争创三甲、中医院异地新建等项目,促进医疗、康养等多业态融合,打造“现代医疗 生态养老 健康养生”医养康品牌,打造区域医养中心;聚焦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突出绿色生态、红色旅游、历史人文、冰雪特色,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融合发展,打造区域文旅中心;发挥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白城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发挥独特区位优势,融入全省“人字形”“双通道”布局,建设“一环八射”向心公路网项目,完善市域路网,提速城际交通,增强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区域枢纽中心。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2)

坚持“水绕城、城枕水”的蓝绿路径,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建设百里生态绿色长廊,构建“水润白城·鹤街如意”城市内部水系布局,打造水韵灵动的魅力白城,争创国家园林城市;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为目标,实施公民道德、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九大提升工程”,争取早日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构建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经济体系、能源体系、建筑体系、交通体系,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力争到2040年,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争创全国碳汇城市。

经过五年奋斗,中心城区达到中等城市规模,构建白城工业园区、白城经济开发区、洮北经开区“三足鼎立”,老城与新区一体联动的现代城市空间布局,圆满完成“三城争创”任务,建成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上具有较强引领、辐射、集散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

建设生态经济先导区

提高经济“贡献率”推动跨越发展

坚持“大生态”理念,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完善生态经济体系为导向,统筹低碳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一体发展,绿色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构建生态经济的“白城模式”——

突出“新能源”,做大低碳工业板块。承接全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坚持“系统谋划、集成布局、整体推进、头部引领、形成闭环”,促进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协同跟进、协调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条;坚持以绿电产业示范园区为突破口,大幅度降低工业电价,形成电价“洼地”效应,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入园,构建绿色新材料、冶金、装备制造、氢能、化工、大数据智能、食品及医药健康“七大板块”,打造年消纳电量100亿度以上的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坚持“绿氢”技术路线,促进制、储、加、用全链条发展,支持国家电投集团开发建设“新能源消纳基地”和“新能源制氢”两个千万千瓦基地,推动投资170亿元的长白氢能走廊、百万吨“氢田”建设,投资6亿元的分布式发电制氢加氢一体化等项目,创建全国氢能示范城市,打造“北方氢谷”。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3)

到“十四五”期末,新增清洁能源装机1500万千瓦,年制氢12万吨,形成千亿规模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国家级消纳基地、外送基地、制氢基地。

聚焦“全链条”,做强绿色农业板块。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十大产业集群”,争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实施主粮加工和现代食品产业跃升行动,坚持以梅花为链主企业,推动玉米深加工向化工领域迈进,同步推进柠檬酸、甜味剂等加工项目,形成行业单体最大规模;依托牧原集团,推进肉食品加工项目,加快生猪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镇赉飞鹤提速扩能,全力支持飞鹤在白城全域布局扩能,打造全国乳品产业强市;依托吉运等龙头企业,发挥秸秆资源丰富优势,支持做大投资65亿元的吉运肉牛、投资3.5亿元的和合牧业等全链条项目,加快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促进过腹转化、就地增值。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达到5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

融入“大环线”,做优生态旅游板块。围绕构建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充分发挥向海、莫莫格、嫩江湾、查干浩特等“国字号”品牌优势,持续开发湿地生态、草原风光、民俗风情、军事体验、历史文化、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产品,加快“一线多点”景区景点提质升级。

促进文旅融合,打响关东渔猎文化、辽金捺钵文化、民俗历史三大文化品牌;促进军旅融合,建设军事文化主题公园、辽吉省委革命旧址公园;促进农旅融合,加快向海综合开发,创建嫩江湾5A级景区;促进商旅融合,建设投资20亿元的现代商贸综合服务园区、投资5亿元的杂粮杂豆交易中心。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4)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旅游收入达到200亿元,打响“湿地鹤乡·生态白城”特色品牌。

经过五年奋斗,全市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翻一番”、分别突破千亿大关,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成为吉林西部的重要增长极和关键支撑点。

建设乡村振兴创新区

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

紧扣生态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关键,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建立符合实际的产业联结、组织联建、治理联动机制,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休闲乡村,构建乡村振兴的“白城路径”——

创新衔接举措,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实施脱贫成果巩固、产业就业衔接、基础设施建设衔接、公共服务衔接、社会保障衔接和帮扶政策衔接六大工程,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有效发挥创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脱贫人口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的根本改善。

创新发展载体,振兴现代农业。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创新开展整地增粮、科技兴粮、以水保粮,加快打造东北“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为全省粮食增产、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白城力量。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5)

创新实施生态农业“粮食提升”工程、生态牧业“秸秆变肉”和千万头肉牛工程、生态渔业“绿色养殖”工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性耕作等重点项目,做优绿色知名品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创新城乡融合,推进乡村建设。实施乡村公益事业建设、村屯环境整治、“四好农村路”建设等13项专项行动,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积极开展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争创活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到“十四五”期末,所有行政村全部打造成A级以上标准示范村。

经过五年奋斗,全市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农村面貌实现由“脏乱差”到“绿净美”的根本性改观,让更多产业兴旺、幸福和谐的“美丽乡村”在白城遍地开花。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6)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

筑牢东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突出全区域全要素系统治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以完善“六位一体”示范体系为抓手,实施“四大生态工程”,打好“五大保卫战”,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蔚然成风,构建生态建设的“白城经验”——

实施三大生态工程。抓住全省“大水网”建设契机,推进河湖连通达标、引嫩济洮等重点水利工程,构建区域大循环水系,破解“水瓶颈”问题,实施水系循环工程;加快草原生态恢复与治理,实施“三北”防护林、农田防护林网修复、绿色廊道等工程建设,实现林网成格、草地连片,以树挡风、以草护沙,实施林草连通工程;扩大向海、莫莫格等重要湿地有效保护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湿地生态功能,实施湿地保护工程。

打好五大保卫战。抓好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大气污染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0%以上,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嫩江、洮儿河等流域治理,实施水质提升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和建设,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持续开展“清废行动”,确保土壤质量稳定向好,打好净土保卫战;探索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新模式,建设湿地生态秀美示范区,打好湿地保卫战;实施基本草原保护、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10个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优质草场,草原保卫战。

白城市公园规划(白城市一城携)(7)

完善四大制度体系。落实“河(湖)长”、“林(草)长”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加快生态保护立法,用制度和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完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制度,坚决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严肃查处破坏生态行为,完善生态治理制度体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规章制度,让最美白城得到最严保护,完善生态责任制度体系;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筹建吉林西部生态研究院,争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完善生态政策制度体系,让白城的绿水青山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经过五年奋斗,全市林草覆盖度达到20%以上,湿地保有率达到50%左右,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达到3000万吨左右,让水成为最具活力的生态根基、林成为最有效力的生态屏障、草原成为最亮丽的生态名片、湿地成为最富底蕴的生态源泉。

逐梦路上,步履不停。以奋斗者的姿态,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再平凡的日子也能旖旎成诗,再遥远的梦想也将春暖花开……走进鹤乡,探寻演绎白城逐梦的剧本时,“一城三区”,从时间深处向我们缓缓走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步履矫健,铿锵有力,所到之处,风生水起。


吉林日报社出品

策划:姜忠孝

作者:翟向东/文 李晓明/摄

编辑:刘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