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音容笑貌仍在父母脑海,你的飒爽英姿还在祖国蓝天。中国第一代女战斗机飞行员在训练中不幸牺牲,牵动了亿万国人的心,在为余旭的父母擦去彻夜的泪水之后,我们其实可以回顾一下国产“歼-10”战斗机坠毁事故中的那些技术环节,也就是弹射救生系统的种种惊心动魄,防微杜渐,让我们的优秀飞行员不再突然地牺牲。
我相信此刻的你,仍在仰望蓝天
现代战斗机都装备了弹射座椅,这种弹射救生装置利用弹射动力,在飞机失去控制之后把飞行员和座椅一起弹离飞机,达到应急救生的目的。但是,弹射座椅只是降低了飞行员战损的概率,并非万无一失。比如,即使再好的弹射座椅也得人亲手拉动,但是由于战斗机在失事之前的飞行状态短时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极易产生巨大过载,甚至导致飞行员丧失意识,无法完成弹射过程。再比如,战斗机空中解体的事故中,飞机已经失去体系工作能力,弹射座椅也有可能失灵,飞行员基本上就无法逃生。因此我们可能断言,在战斗机出现重大故障,需要飞行员去手工触动弹射座椅开关的那一刹那,她就已经进入了鬼门关,等待他(她)的是九死一生的命运。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战斗机作为第4代战斗机,在设计性能要求上都强调了高机动和全空域作战,飞行表演中又要求比常规作战更精彩的战术动作,因此飞行员弹射救生时所处的姿态比常规情况下更加复杂,为了在弹射救生时提高飞行的安全性,对弹射救生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对飞行员的操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在平时训练中对可能出现的故障都进行过预判,都在尽最大可能避免飞行事故,也安装了性能优良和安全可靠的弹射座椅,以便在危急时刻赋予飞行员第二次生命,比如这次事故中的男飞行员,但是“金孔雀”余旭就没有这么幸运,着实令人惋惜。
同志,人民会记住你的每一次回眸
中国空军战斗机目前装备的有从俄罗斯引进的К36ДМ弹射座椅,以及达到西方国家第三代标准的HTY-5/6型弹射座椅,中国现役歼-10战斗机目前采用的国产弹射座椅都已经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标准,通过资料搜索,本文认为歼-10采用的是HTY-5弹射座椅,八一飞行表演队的也是这一型号,具体型号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性能相差不多,在烈士灵前我们也不要争论这些。
歼-10战斗机如果使用HTY-5弹射座椅,“点火”手柄(拉环)可能在飞行员座椅的两腿之间,只需向上一拔,靠火箭强大推力击碎座舱盖离开飞机。飞行员弹射离机的过程简述如下:首先座椅底下的助推火箭点燃,使整个座椅上移,座舱盖尾部随与座椅同移,同时座舱盖前端爆炸螺栓解脱前点,当座椅升到一定高度,整个座舱盖扣到飞行员脚上,与座椅形成一个玻璃整体保护飞行员全身。第二步,当座椅离开飞机后,座舱与座舱盖之间的几个爆炸螺栓再次爆破,炸开座舱与座舱盖的联系,座舱盖分离后抛离座椅机构工作,飞行员离开座椅。第三步是抛出引导伞打开降落伞,飞行员操纵伞降落,寻找合适的降落地点安全降落。
目前飞机的黑匣子已经找到,具体的故障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但是,在些之前也可以继续说说弹射救生的这个过程。这个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在高速飞行、高过载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完成。此次的歼-10战斗机坠毁事件,两名飞行员均弹射成功,但是余旭同志的弹射座椅不幸与僚机的副翼发生碰撞,导致了上述第二步之后的过程无法完成,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其实,飞行员在发现故障后、跳伞之前还要考虑战斗机坠毁后不要遇到人群密集区,就使救生的时间更加紧迫。
飞行员在空战中遇到的情况千变万化。比如,飞行员在演练复杂气象条件下低空突防任务时如果发现前方有大型障碍物,从发现即将碰撞到事故发生的时间极短,有时也根本来不及进行弹射。另外,穿盖弹射时产生的碎片不够均匀,较大的破片容易造成飞行员受伤。比如这次事故中的男飞行员,手臂的伤势,可能就是在弹射过程中与座舱盖发生了碰撞,只不过比较幸运地完成了整个救生过程,在这里也祝福他今后的飞行生涯一切顺利。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在全国都在悼念余旭同志的时刻,本文作者作为中航传媒的特约撰稿人,觉得有义务在悲痛之余写下这段文字,用自己掌握的一点专业知识,告诉世人祖国蓝天上有这样一群英勇的飞行员,他们曾经身披荣光,但是每天在生死之间训练和工作。此时此刻,我仅以我的国防服役铜质章为证,向余旭同志敬上一次军礼,以表达陆军战友对于英雄的飞行员们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