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中文过八级的人才能看得懂的一句话: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了?
看起来很抽象,它的意思就是: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差距的。
很多时候我们存在一些幻觉,这些幻觉使我们陷入虚拟的世界,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在鼓励式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年轻人,最大的特征就是在任何环境中都很善于自我安慰。
这种能力强大到能够扭曲事实,使得现实世界和他们幻觉中的世界变成一对平行宇宙。
如果现实太过残酷难以承受,那么这种yy出来的幻觉就是拯救他们的最后一根火柴。
01
有点清醒,但不多
都说当代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有四点:
作死熬夜,报复式养生,日常脱发,没得对象。
大家都有着同样的现状。
要不就是不想出门不想社交,在家躺着就很舒服;要不就是想买衣服,但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法;要不就是天天宅在家玩手机玩游戏。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宅已经成了很多年轻人的写照。
很多不到 30 岁甚至 20 出头的人,已经开始感慨自己老了,无欲无求,心态已经不像一个年轻人了。
甚至除了拥有“心如止水”般的心态,还有“别出心裁”的日常幻觉。
幻觉是什么呢?
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幻觉即是一些不真实的感觉,这感觉可以是看到、听到或是触摸到等一系列感官体验。
但实际上,这些感觉都并不存在,就好像你感觉有人在叫你,但实际上没有人叫你,这就是幻觉的一种。
那么当代年轻人日常中有哪些幻觉呢?
我们来看看:
① 财富幻觉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钱?
如果你到手机里面看一看,你会刷到很多有钱人,短视频里几乎都是奢华的晚餐、高档的酒店。
动不动就是法拉利、劳斯莱斯、豪车、别墅一堆一堆的,网红们都在环游世界。
中国大妈也都在世界里面买买买,买各种各样的商品就像买白菜一样。
那么中国人的钱到底去哪了呢?
根据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显示:
中国家庭当中80%的钱都用来买房了,而中国人的债务收入比已经从十几年前的不到35%,上升到了现在的90%。
人均债务更是达到了13万左右。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基本上进入到了全民负债的时代。
其实买不起房、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生不起病才是绝大部分人生活的真实状态。
② 认为别人都很优秀,只有自己不是
有些人会有这么一种幻觉:总觉得别人哪哪都好。
别人有好的绩点;
别人在上大学时就能经济自由,赚到人生第一桶金;
别人工作能平步青云,顺顺利利;
别人才艺众多,才情横溢......
我们一边欣赏别人,一边挑剔甚至埋没自己,总是经历一圈圈贬低自我的严厉拷问,把自己踩进卑微的泥土里。
③ 觉得快就是高效
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几乎快被“快”和“短”两个字支配了。
应接不暇的工作和稍纵即逝的私生活时间,不断抢夺每天仅有的24小时。
这种高手过招之下,留给年轻人们的反应时间没有最短只有更短,很多尝试和选择还没细想就已经过期了。
不怪年轻人没长性,是本就十分塑料的当代生活被这种快速扯得越来越薄,成了质量更差的一次性。
- 一次性健身:
决定锻炼减肥后立刻在家附近的健身房办卡,然后只去过一次,锻炼项目为自拍和洗澡。
深深觉得现在越办越好的健身房们,都是靠着只花钱不锻炼的人发家致富。
- 一次性朋友圈:
身边几乎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有赏味期限。
三天之内不看就再没机会看到了不是大家的隐私感越来越高,而是年轻人的羞耻阈值越来越低。
翻看最早一条朋友圈已经变成当代社交第一大酷刑。
- 一次性心动
喜欢的人倒不少,但都在迈向“官宣在一起”的路途中全军覆没。
这年头,碰上一个能让自己提起兴趣汗毛直立的白月光很不容易了。
心里的小鹿还没开始撞,南墙就被强拆了。
02
造成不清醒幻觉的原因是?
幻觉主要有两个特点。
第一幻觉是一种妄想体验。
由于缺乏现实的客观事物,所以患者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就患者自身的体验而言,它是真正存在并且发展着的。
第二幻觉来源于主观感受。
现实中找不出根源,但有些患者却坚信自己的感受是真正的发生过。
而上面我们所提到的幻觉大多来自主观感受,具体原因我们来谈谈:
① 网络的冲击
当今社会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网络的出现让我们能够快速的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
但我们在享受到社会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福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幻觉。
我们在手机里面看到的那些秀豪车、秀别墅、年入百万千万基本上都是假的。
现在网络带给年轻人的财富幻觉已经非常严重了。
其实不然,看看自己的钱包就一目了然了,长时间的“网络洗脑”会让我们觉得几十万上百万都是小数目。
当自己真正需要钱救急时,却发现万儿八千都很难拿的出来。
我们看为什么很多女孩找对象要求男方都是月入1万、2万都觉得很正常。
因为她们在网络里逛的太久了,对钱的概念已经产生了幻觉和偏差。
② 舆论的引导
现在社会弘扬新风,传播凝聚正能量,正确舆引导论与对外宣传工作,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尊重舆论宣传规律,讲究舆论宣传艺术,提高舆论引导效果。
那么优秀的、正面的人物和事例是符合主旋律的,而人们在网络平台上也更乐于分享自己积极、乐观、优秀的一面。
当我们只看到舆论所引导的内容时,不禁怀疑自己:怎么大家都这么优秀?只有自己这么拉跨?
因为所处的环境是如此,无论自己取得多少小小成就,都无法滋养内心的缺乏感。
③ 年轻人的着急、焦虑
因为互联网时代下,收获评价不再是局限于一个群体,一个地域,一个共同文化。
而是,来自无数个差异巨大的个体,他们把自己千差万别的评判标准表达出来。
再加上我们身体里有一个损失厌恶机制,一个差的评价足以让我们忽略一百个好的评价。
为什么?
因为我们老祖宗要想活下来,就必须避免危险。
一百次收获也抵不过一次失误。
你看,这些因素一起促成了我们对信息无止尽的焦虑。
比如:大学好不好?还分985、211呢。
那985、211好不好?清华北大世界不入流呢。
那出国留学好不好?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你怕是汉奸呢。
没有一套统一的评判标准,时时刻刻面临不同标准下的评判。
我们迎合的标准却是没有尽头的。
所以,能不着急?能不焦虑?能不秃头?
03
如何保持清醒?
很多人也是每天都在和幻觉作斗争,一路跌跌撞撞,生活节奏会走得越来越好。
就算是此刻过着自己选择的生活,一样会偶尔被“幻觉”放慢节奏亦或是折磨。
不要试图与之对抗,正确的方法是:去引导它、控制它。
让大脑感受到:我是能够解决这一切的。
那么如何与“幻觉”相处,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要意识上有所改变,行动上自然就会相应地转变:
① 高效率和掌控感
不要做一个完美主义者,不然会很累。
这就需要你弄清楚——
“这个工作我是否可以放下不做?这个工作我是否只要做某一部分就可以了?”
如果对每项工作都是全力以赴、精益求精,是会影响你的聚焦度的。
不如推掉那些可不参加的会议,推掉一些可不撰写的材料。
高效的完成并不是简单的“快速”“短时”的炒冷饭就能达成。
不要自己给自己加码。
如果是管理者,凡是可以让下属做的要给机会锻炼下属,做得结果再差,也要交待给他们,这不是推诿,是合理配置资源。
生活上,我们可以减衣服、物品、减待办事项,甚至最近开启的减肥计划,也只采取最少动作。
不会把注意力分散在做花样的减脂餐、学习“效果惊人”的减肥操、摸索复杂的器械。
只用最简单的食材做最快手的饭,一切控制在自己可控时间范围内,这才是真正的高效率。
② 聚焦当下的事情
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或喜欢做什么。
最好的办法也是这个思路:
断舍离掉这个想法,与其想太多,不如聚焦当下,专注于做好手头的事。
最简单的事就是最好的选择,不必为找事而找事,目标感意义感不需要强加给自己增压,现在还不是好时机。
认真分析我们的焦虑,多来自过多的欲望,高薪、升职、学区房、育儿、包包衣服……
有些不切实际的计划目标并没有给你动力,反而在消解你的能量。
不如只留下日常的小目标,比如阅读、早起、锻炼等这种容易形成习惯的事。
③ 颠覆自己:扩充认知资源空间
在职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高层大咖的“气场”。
稍微了解一下他们的履历,就知道经历之丰富、功绩之累累,我们很少看到他们的苦恼时刻。
不是因为他们演技高,是因为经历和智识给了他们承担巨大风波的底气,有强烈的“风险共担”意识,不惧艰险。
我们普通人是可以学的,虽然需要点时间,但是会有效果。
如何入手?
先从颠覆自己开始:海南百川,有容乃大。
古人的智慧包含着血的教训,实践出真理,更惊人的是与心理学科学理论也是相通的。
我们的大脑确实不喜欢不稳定,它希望一切都是简单、稳定、不变的,以此来节省认知资源。
可人在江湖,我们必须要面对“不确定性”。
例如网络世界的冲击性,舆论引导的变化性以及内心焦虑的复杂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本能的自己,去接纳一切。
海纳百川,扩充大脑的认知资源空间,容纳更多的可能性,允许各种各样的观念同时存在,忍受它们彼此间的矛盾、冲突,有容乃大。
难度再大也要努力做到,一是从读书学习中奠定认知基础,不要过度依赖任何一套理论观点方法经验。
看到一些与原认知相左的观点时,先思考一下是不是自己该进阶了,活到老,学到老。
在心性提升上不断锻炼实践,习惯不如意之处。
试着思考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相反的一面,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去接触新事物、新观点。
如何才能不被幻觉颠覆?
答案是:经常自己颠覆自己。
写在最后
对于爱瞎想的年轻人来说,适当地有一些自己也知道是幻觉的幻觉,不失为让生活不那么痛苦的解压方式。
日常有幻觉不是什么坏事,关键要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遵从内心就好。
References:
——————
[1]."New Legend 2019 Issue 19": Why do we have hallucinations
作者:鹿大发
排版:三酱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解X心理】
解X心理凡事都有解
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