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内容好多,宝宝心好累~不过咬着牙听完了,整理一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加油,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第24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第24章(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中级经济师基础知识第24章

本章的内容好多,宝宝心好累~

不过咬着牙听完了,整理一下还是比较好理解的,需要记忆的内容也不少,加油!

1、货币需求(经济、有效、派生、客观)

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

货币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等职能。

2、货币需求理论

①费雪方程式/交易方程式:货币量会主动变化,物价则是主要的被动因素。交易方程式反映的是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的理论。

②剑桥方程式: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货币需求以人们的手持现金来表示。持有货币的比例越大,所需的货币越多。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物价水平与货币量成正比,货币价值与货币量成反比。

③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

人们持有货币的三个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交易动机与预防动机构成对消费品的需求,由收入决定;投机动机构成对投资品的需求,主要由利率水平决定。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建立在“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收入是短期资产”这两个假定之上。

④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说:

弗里德曼推出了“恒久性收入”的概念,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

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量越多。

3、货币供给

依据“资产流动性”,将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 单位定期存款

M2=M1 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

准货币(M2-M1)=单位定期存款 个人存款 其他存款

4、社会融资规模(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社会融资规模的统计指标:

①金融机构表内业务——人民币贷款 外币贷款

②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③实体经济利用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获得的直接融资,包括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筹资和企业债券融资

④其他方式的资金支持,包括保险公司赔付、投资性房地产、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公司贷款

5、货币的供给机制

①信用创造货币的功能为中央银行掌握

②商业银行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的制约因素:存款准备金、提取现金数量、缴付税款等限制。

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并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被称为“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 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被称为“货币乘数”,取决于存款准备金率以及需转化为现金及财政存款所占比重的货币结构比率。

6、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是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经济总体均衡的状况。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取决于货币均衡水平。

流通领域的货币数量的增加应略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物价自然上涨率

7、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①按成因分类: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具有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特征。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成本自觉性增加

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结构型通货膨胀——经济结构方面的因素变动

②按表现形式分类:

公开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抑制型通货膨胀——人们普遍持币待购

8、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

①直接原因:过度的信贷供给

②主要原因:

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推行财政赤字政策

信贷原因——信用膨胀、银行提供货币量大于经济发展所需求的货币量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9、通货膨胀的治理

①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国债——少花钱

②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央行出售有价证券)——少给钱

③积极供给政策:减税、削减政府福利性开支、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

~~~~~~~~~~~~~~~~~~~~~~~~~~~~~~~~~~~~~~~~~~~~~~~~~~~~~~~~~~~~~~~~~~

各位小友们,以上为今日《中级经济师》的学习笔记,与大家一起分享,能帮到大家的话,请关注收藏哦!

2022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倒计时:5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