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热窝是哪里?是波黑的首都。波黑在哪里?如下图。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

波黑全名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是前南斯拉夫分裂后的新生国家。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2)

之所以一直推荐去萨拉热窝,不仅仅是其历史的厚重,还是城市本身的城建辨识度,以及还有民族和文化的糅合与多元程度,萨拉热窝都比中国人趋之若骛的“贝尔格莱德”要丰富太多了。

我当年去巴尔干半岛,只有塞尔维亚免签,而波黑,阿尔巴尼亚等,多需要多年英签或者是美签才能入境,所以这些国家当时的中国旅客并不多,网络上的中文游记也不太多,巴尔干半岛地小国多,每个国家的货币,网络均不同,所以一个人旅行,是有点麻烦的。

但每每想起那10天的经历(当时我还在上班,确实就只去了10天),现在在我的脑海中都格外的深刻。因为陌生即是探险,过去不能出国的这一年半,我就像是虚度人生,白白变老的行尸走肉,时间过的比以前要快许多,我却也无能为力。

先放几张萨拉热窝的城市风光图片吧: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3)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4)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5)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6)

想到写萨拉热窝,其实发源于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城市因为国际边界被划分成两块?那里人的生活有没有因为这个边界受影响?

回答里多是两个国家的首都挨着的这种情况,比如老挝的万象在湄公河对岸是泰国的一个城市,再比如像瑞士的巴塞尔,还有两块城区分属德国和法国。

但以上这种情况其实都不是最稀奇的,比如巴塞尔分属三国,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欧盟一体化就像一个国家,瑞士去德国,难道不跟江苏去浙江一样吗都没什么阻碍。

真正稀奇的是什么?

是同属一个国家,还是这个国家的首都,却实际上分裂成了两个国家……这样的城市一个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耶路撒冷(这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我也写过),还有一个,就是萨拉热窝

波黑几乎是我走过的政治体制最奇怪的国家。波黑从前南斯拉夫分裂出去之后独立,新生于1995年,然而这却是一个几乎没有主体民族的国家,这片土地有三大族群,穆斯林,克罗地亚人,还有塞尔维亚族人,

1992年到1995的波黑战争,源于,塞尔维亚不想波黑分离出南斯拉夫,理由是波黑一半土地都是塞族人在居住,而穆斯林不愿意在大塞族主导下的南斯拉夫继续生活,想独立。于是塞尔维亚和波黑就干起来了。

波黑战争是二战后最激烈和最惨痛的世界热战,而且这战争还发生在大家都认为的最成熟发达的欧洲

这是一个土耳其人在这里凭吊,想念大家都能看得到这幅土耳其国旗。为什么土耳其人会来这里哀思?这在萨拉热窝下一篇中,我再好好讲南斯拉夫穆斯林与土耳其的特殊渊源,以及萨拉热窝这座城市被称“小伊斯坦布尔”的原因。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7)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8)

一座伤城,萨拉热窝

波黑战争双方由穆斯林 克罗地亚族对抗塞尔维亚族,1995年前者胜利了,成立了波黑,在和谈中波黑被分为穆克联邦(穆斯林 克罗地亚族)以及波黑塞族共和国(塞尔维亚族)两个政治实体。这就是我说的奇葩特殊的政治制度的根源,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现在还是两个国家。下面这个地图就能看到波黑现在的两个共和国分别占居的领土,几乎是各自一半。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9)

右上角的布尔奇科特区,是穆克联邦与塞族共和国共管的。而中间这个萨拉热窝大家可以看到,刚好在两个政治实体的接壤处,这也是这个城市现在一城两国的原因。

巴尔干的政治乱象,要我写三天也写不完,这也是我离开3年半后,还一直没写那段旅行的原因,无从下笔,比在乌克兰受到的三观与政治思想扭转还要震撼。

去完乌克兰和巴尔干,就能深刻体会西方的双标。有时候有人说我亲西,那肯定是不对的,我很委屈。

萨拉热窝想写三篇,这是第一篇,所以这篇我最重点想写的是萨拉热窝它在城市地理结构上的奇葩之处。

这个城市在GOOGLE地图上是被虚线分为两个国家的,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这两个实体,当然,这个城市的精华地段,是属于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的,毕竟他们在内战中战胜了塞尔维亚族。

下面两张地图,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市里两个政治实体的分界线。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0)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1)

下图是我当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因为两国分界,遇到的一些麻烦。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2)

一般人可能以为这地图上的虚线就是名义上的,比如上海的黄浦区和静安区的划界,实际上真的不是,这两国的边界线的意义,远比我想象中的要正式和森严。

比如我在穆克联邦的境内上了公交车,即使是同一段路,这车开到边境线了,是要下车的。。基本终点站就是这里了,即使界线的两边其实是无缝对接,是同一条马路,只是划了条线——它比广州梅花园的天河区和白云区的分界线还要无缝。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3)

我当时在朋友圈发过以下这个感慨:

上图的地上这条界就是同一个国家下面,穆克联邦和波黑塞族共和国各自的国界

萨拉热窝市区(属于穆斯林-克罗地亚联邦)的任何公交最远到此线,过不了界。我现在坐大巴去黑山共和国,得步行跨界去对面的塞族汽车站坐大巴。这两国同属波黑,各自权力很独立。波黑全名很长,叫“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看起来波黑有点像欧洲以前常见的共主邦联的政治结构。

公交路线基本就是两国都各自有自己的路网,如果跨界了,就下车,自己步行过马路,然后去换乘对方国家的公交车。

这算好的,波黑市区有两个大巴车站,因为巴尔干各国的交通,多要靠坐大巴来实现,所以我在离开民宿去黑山共和国前问了酒店老板,应该去哪里坐车~

结果等我到了萨拉热窝最大的大巴站,柜台跟我说,这里是穆克联邦的车站,这个车站只开往北边的,如果你要去南边的黑山共和国,应该去塞族共和国的车站。

也就是大巴站,也是“一国一个”。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4)

这就是萨拉热窝(一城两国萨拉热窝)(15)

坐大巴去黑山共和国

萨拉热窝城内,很多行政机构,医院,学校,皆是如此。

讲完了萨拉热窝由于历史和民族原因导致的一城两国这个世界独特的怪现象,篇幅也已经比较长了。关于这座城市更具体的见闻,风景,民族关系,奥匈帝国的气息,那两场战争,还有如何扭转了我的一些政治观念,我们在后两篇再细讲吧。

怀念萨拉热窝,何时能再回去拉丁桥上走一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