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关于成长蜕变的文案(读写专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1)

花开一树 觉者有声

觉者,有觉悟且修行之人。为师,从觉知走向觉醒,是自我发展之路的永恒动力。愿每个渴望成长的老师,都能通过阅读丰盈生命,发出觉醒之声。给教师的建议

领读者:刘斌

领读内容:《给教师的建议》第27章: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

教育是一门触及心灵的艺术,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将成为帮助你掌握这门艺术的工具。坚持阅读这些书,能让一个新教师更全面、更快速地成长起来。

学生关于成长蜕变的文案(读写专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2)

给教师的建议第27条: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

请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每一个学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利用(不是"度过",而是"利用")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

这里,我又要提到书籍了。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也许会有许多欠缺,--但是如果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使之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区的工作。你也不要担心,由于学生迷住了看书而使他们学不到知识。

在一至三年级,一定要在每个班级里单独建立一个"书籍之角",在这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的并且使儿童感兴趣的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利用他生平第一次遇到的这个小图书馆吧。我倒不主张让一至三年级(起码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到学校的总图书馆去借书:因为只有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应该读什么书。可能,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学生最需要读的只有唯一的、适合他的具体情况的那本书。这一点,谁都没有教师了解得那么清楚。

请你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正因为如此,我才建议先建立本班的小图书角,然后再逐步教给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对这件事绝不可听其自流。你可以带领自己的小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去,向他们介绍那里有些什么书,并且推荐他们可以借阅哪些书。你也可以把推荐让学生阅读的书单交给图书管理员(当然,这些书应当是图书馆里现有的图书)。

第二个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学校的全体教师应当加以深刻思考,怎样才能使学校里在下半天"点燃起许许多多的火堆",吸引学生去深入钻研各个科学领域。这不仅是指前面说过的成立各种科学-一学科小组。这里还包括让学生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学生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在我们学校里,设有两个"难题室,一个是物理和技术方面的,另一个是生物和农学技术方面的,它们就成了学生智力爱好的发源地。在这里,学生的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两个室的管理人是高年级学生,但是他们对全体(从一年级到十年级)学生敞开大门。学生在这里解决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和生物学方面的任务。例如,我们建议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活动的机械模型,要求在这个机械里用另一个工作部件来代替一个工作部件,并要求这个机械能用来完成好几种劳动操作。在生物学方面提出的课题是:在两年时间内把一块不毛之地变成肥沃的土壤,在上面栽培庄稼并取得收成,为有益的微生物的存活创造条件。

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

学生关于成长蜕变的文案(读写专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3)

学生关于成长蜕变的文案(读写专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4)

学生关于成长蜕变的文案(读写专栏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5)

感悟:

如果说有一本书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老师,成为更幸福的老师,那么一定要读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是世界教育史上可以奉为经典的著作之一。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这一章里,介绍到了让每一个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最优秀的自己。作者认为书籍是吸引学生爱好的发源地,也只有书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我们所处的环境、地域、领导是否重视无关,只要我们自己想做,那就在自己班级建立图书角,陈列儿童感兴趣的书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动脑筋:只有我们才最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他们喜欢读什么书籍,喜欢什么书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学校图书馆去借阅,可以自己给孩子买书,甚至现在很多家庭的藏书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进行图书漂流活动。书的来源没有关系,关键是孩子们感兴趣,我们引领、推荐给孩子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自己必须读书,必须自己很清楚书的内容,才能给孩子推荐。其次是引导学生泛读的基础上,引出兴趣:对某一种的书籍,或科学类或文学类等等,特别感兴趣,才能特别喜欢这个学科,这就是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引领、书籍分类非常重要,就是我们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在经过长期的坚持,才能够点燃学生心中理想的、梦想的火炬,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思维的形成非常重要。不是我们的学生没有爱好和特长,只是我们没有找到方法。

《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一直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无论文学、历史、物理、生物等等,都可以在书籍中找到力量,没有阅读、没有思考,就没有爱好。(第三条建议: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和第六条建议: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和第七条建议: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果你的学生对你的学科不感兴趣或是你的学科很差,不要给他补课,你补不回来,只有阅读,才能真正的补回来,里面有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老师可以自己看看,试着在自己班级里用这个方法,一定会有收获。

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我们必须从一年级入学前的一年或半年前就开始有目的的培养,他可以不会写但是必须会读书。阅读好的书籍能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愉悦的感受,心灵的共鸣,精神的支柱。好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有效地阅读竟有能让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的功效。“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学习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学生们常常会在从早到晚死啃教科书的过程中感到越学越难,越学越累。现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倡导给学生“双减”,很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只是从减少作业量和增加活动课来达到这个目的。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想真正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应该让他们多阅读和到自然中去,让学生们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中放松自己。他还认为“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没有阅读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狭隘的。让我们一起阅读,阅读,再阅读!

拟稿:刘斌 审核:张丽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