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诗后两联赏析(龚后雨短诗两首赏析)(1)

作者影像

作者简介:龚后雨,安徽滁州人,1963年出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现为《中国建设报》记者。

乳 名

小三子,小三子

妈妈的呼唤,短一声,长一声

在故乡的丘陵间回旋

多少年了,还在我耳边

记不清,从何时起

妈妈开始称呼我的学名

记不清,妈妈的头发如何一根一根变白

记不清,妈妈的腰怎样

一点一点地弯曲

也许是我已经长大,

也许是我已娶妻生子

也许是那一天,我把一叠钞票

假 牙

小心翼翼地,咀嚼

母亲的假牙,似乎

总是不太合适

咬紧牙关,咬紧啊

母亲的牙齿,承受了太多的重量

一颗,一颗

遗落在故乡的泥土里

我的母亲,吃过天下母亲吃过的苦

她的每一颗牙齿,都顽强地抗争过,都曾经是

贫困的死敌

夜晚,老母亲习惯把假牙放在清水里

她佝偻的身躯蜷曲在床上

那些假的牙,不属于母亲

春夜喜雨诗后两联赏析(龚后雨短诗两首赏析)(2)

冷慰怀点评

前一首声“东”击“西”,写得从容而机智。

从小听惯了母亲呼喊乳名,当发觉这一称呼被学名取代时,做儿子的开始感到不安起来。作者没有从正面描写母亲的这一变化,而是怀着反省甚至是自责的心态,回忆起母亲对自己茹苦含辛的抚养——即使儿子已经长大、已经娶妻生子,并且把一叠钞票放进了妈妈皴裂的手里,也不能成为老母亲“对我越来越客气/越来越小心”的理由啊!作者以“乳名”为诗眼,将一腔浓浓挚爱的赤子之情,隐含在看似平白的句子里,愈加彰显出作品构思巧妙和语言质朴的特色,也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后一首“功”“过”分明,使真牙、假牙均适得其所。

用“咬紧牙关”这个与艰辛困苦和危难险阻顽强对抗的常用词,为老母亲的形象代言,让“一颗,一颗/遗落在故乡泥土里”的牙齿,从幕后走到台前,并授予它们“贫困的死敌”勋章。我们由此联想到上世纪中叶,白手起家的老一辈建设者,是他们用生命和信念的牙齿,死死咬紧了贫困,才有了我们今天日子的甘甜。

两首短诗都不愧为以小见大、崇尚颂扬母爱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