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梁小丑”是个比较常用的成语“跳梁”何义?曾经见过一幅漫画“跳梁小丑”,画那“小丑”在“梁上”乱跳,似乎是“跳梁”就是在“梁上跳”的意思,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腾笼换鸟俗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腾笼换鸟俗语(草不黄俗话说316跳梁)

腾笼换鸟俗语

“跳梁小丑”是个比较常用的成语。“跳梁”何义?曾经见过一幅漫画“跳梁小丑”,画那“小丑”在“梁上”乱跳,似乎是“跳梁”就是在“梁上跳”的意思。

一、跳梁

“跳梁”,“在梁上跳”其实是误解。

【跳梁】乱蹦乱跳。

“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不辟高下。”成玄英疏:“~,犹走掷也。”(庄子·逍遥游)

始遵初除,乘藩车入闾巷,过寡妇左阿君置酒謌讴,遵起舞~,顿仆坐上。(汉书·游侠传·陈遵)

今羌虏一隅小夷,~于山谷间。(汉书·萧望之传)

虽孽竖~,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新唐书·刘仁轨传)

显然陈遵、“羌虏”没在“梁上”跳。也说“跳踉”:

【跳踉】“是养形之人也”汉高诱注:“若此养形之人,导引其神,屈伸~,是非真人之道也。”(淮南子·精神训)

麦禾方熟时,猴百十为群,执臂人立为鱼丽之阵,自东而西,~数四,禾尽偃,乃攫取之。(宋洪迈《夷坚乙志·休宁猎户》)

夏戎窥伺中国久矣,乘我之衅,安知无~之心。(宋·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

看来“跳梁”就是“跳踉”,跟什么“梁”呀无关。也作“跳浪”,也跟“浪”无关:

【跳浪】腾跃跳动。驭者云:“满山皆猴也,数以千万计,行人独过,常遭戏虐,每羣呼~而至,攀缘头目,胸项手足,衮成毛球,虽有兵刃,亦无所施。”(宋庞元英《谈薮》)

浪,一本作“踉”。

道州有舜祠,凡遇正月初吉,山狙羣聚到祠傍以千百数,~奋掷,狂奔疾走,如是者五日而后去。(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一)

引申为上窜下跳:

其人不过~嘂(叫)号之徒而已。(清恽敬《康诰考中》)

二、穿梁子

【穿梁子】鼠曰~。(清唐再丰《鹅幻汇编·江湖通用切口摘要》)

高客,鼠子也,又名~。(清傅崇矩《成都通览·呼物浑名》)

鼠:~,尖嘴子。(卫大法师《江湖话·红帮各地通行隐语·动物类》)

我们回头再去看“草不黄俗话说”281《川藞苴→川老鼠→川耗子”说》所引大邑且志宇先生《“川耗子”考》:

大约因有“川老鼠”一说,故四川有的地方以“川”代“鼠”以避讳,如渠县称鼠为“老川”,古蔺、长宁称鼠为“川帘”“川帘子”

在281里,笔者认为不一定是“川”代“鼠”。我们从“跳梁、跳踉”与“鼠曰穿梁子”分析,“川帘”或“川帘子”应该就是“穿梁子”。老鼠,以及“鼓上蚤”(鼓上蚤,跳得高)时迁,确实会“上梁”,但“穿梁子”的取义并不完全在其会“上梁、穿梁”,而主要在于其“跳梁、跳踉”。

鼠之“穿梁子”似乎跟鱼之“穿浪子”同中有异。

【川浪】大鱼,~。(卫大法师《江湖话·红帮各地通行隐语·店钱及其他》)

【穿浪】鱼曰~。(平山周《中国秘密社会史·三合会隐语》)

~,鱼也。(切口大词典·党会类·三点会之切口)

~,摆尾。(家里宝鉴·隐语)

【穿浪子】~:鱼之总称也。(切口大词典·盗贼类·鲜鱼行之切口)

【穿浪摆尾】鱼:活子;顶浪子;百河子;疋水子;~。(卫大法师《江湖话·红帮各地通行隐语·饮食用品类》)

鱼当然要在“浪”中穿来穿去,这是与“跳踉”略异的地方;鱼也会跳踉,这是与“跳踉”同的地方。

三、跳踉与踉跄

【踉】“踉位其空。”成玄英疏:“踉。良人也。”(庄子˙庚桑楚)

“踉”显然与“跳”不搭界。《庚桑楚》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舒言之曰跄踉,急言之曰踉。”这跟个解释《广韵˙阳韵》:“踉,踉跄”已经很接近了。

踉跄是跌跌撞撞、走路不稳的意思;跳踉是乱蹦乱跳的意思;蹦跳者或会失稳。因此,我们认为,踉跄与跳踉,二者只是程度的不同。也就是说,跳踉、跳梁,可以归入“梁昌、躘踵、踉跄”一类。请参“草不黄俗话说”173《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