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从元惠宗(元顺帝)开始,退居漠北的蒙古人就一直在试图复国,恢复黄金家族的荣光,恢复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但是整整近三百年的努力,他们始终没能撼动明王朝唯一给明朝制造点麻烦的,也就是“土木堡事变”,接着杀到北京不过,最终明王朝通过北京保卫战,干净利落地把蒙古重新撵回漠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明朝中后期蒙古就没有什么危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明朝中后期蒙古就没有什么危险(蒙古退居漠北后)

明朝中后期蒙古就没有什么危险

确实,从元惠宗(元顺帝)开始,退居漠北的蒙古人就一直在试图复国,恢复黄金家族的荣光,恢复蒙古人在中国的统治。但是整整近三百年的努力,他们始终没能撼动明王朝。唯一给明朝制造点麻烦的,也就是“土木堡事变”,接着杀到北京。不过,最终明王朝通过北京保卫战,干净利落地把蒙古重新撵回漠北。

(北京保卫战,图取其意)

那么,这三百年里,蒙古人为何没能再实现复国的梦想呢?

第一,蒙古人失去了能够再次强大起来的地域优势。

我们仔细研究中国古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史,就会发现,当北方民族在拥有燕云十六州及周边地区一大片地域的时候,他们就能够强盛起来。五代之前,北方少数民族中,虽然也曾出现匈奴、突厥等强盛的民族,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安定和强大起来。直到契丹辽国,拥有了燕云十六州那一大片地域后,北方才先后催生了辽国、西夏、金国、蒙古等几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最后,蒙古打败南宋,入主中原政权。

燕云十六州以及周边的地区对北方少数民族之所以非常重要,就在于这里既可以提供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又有重要的军事要塞,防御屏障。因此,北方少数民族可以少遭汉族打压,存活并壮大。

但蒙古人退居漠北以后,失去了这样有利的地域,因此其壮大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朱元璋北伐,图取其意)

第二,明朝对蒙古人的强势打击、拉拢分化及强力防御。

明朝在建国后,虽然最终没能完全占有原来元朝的地盘,但是对北迁蒙古人的打击是空前的。朱元璋先后组织了对蒙古八次北伐,后来,朱棣又先后对蒙古进行了五次北伐。其打击力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直追汉朝的汉武帝、汉宣帝时期的北伐。这些北伐,极大地消解了蒙古的力量。

除了打击,明朝还多次对蒙古实施怀柔和拉拢,对于投降明朝的蒙古贵族、官吏及军民,都给予优厚的待遇,这样也使得大批蒙古人内迁,归附明朝,较好地减弱了民族矛盾。

再一点,就是明朝修建了强力的边防。除了把秦朝时期的万里长城进行重新修缮以外,还在边关设置九个军镇,用以防御。后来,也先发动的侵入北京的战争,之所以失败,除了于谦率领明朝军民拼命抵抗外,还有就是也先攻不下大同等军镇,他是孤军深入,打明朝皇帝被俘的时间差。真正等这些军镇发动起来,蒙古则根本不是明朝的对手。

(鞑靼首领也先)

第三,蒙古内部互相攻击不团结,以及蒙古不合理的财产继承方式。

从元惠宗开始,蒙古统治者内部就非常不团结,互相攻打争斗。汗位的获取,很多时候都是靠谋杀。先是北元分裂成鞑靼和瓦剌,接着又不断的分化和重组。其状况,就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之前差不多。

其实,在退居漠北的三百年里,蒙古也曾经出现过强有力的君主,如也先、达延汗等等。他们一度统一了四分五裂的蒙古。具有了和明朝叫板的机会。但是,蒙古人却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这个传统可以说是从成吉思汗的时候就开始了,许多蒙古汗国都有这种现象),就是当那个强有力的大汗去世后,大汗的后代都会站出来瓜分财产,瓜分土地。这样,就无法像汉族王朝国家那样,形成中央集权。后代一旦把土地财产瓜分了,再也形成不了对明朝持续的冲击力。

第四,蒙古黄金家族没落,蒙古族内部缺乏向心力。

蒙古的向心力来自于黄金家族。

黄金家族是一面旗帜,黄金家族的后裔,就是蒙古的力量源泉,也是发动对明朝战争,收复国土的动力所在。但是,由于权臣对大汗的替代,在也先父亲的时候,黄金家族已经不具有统治地位。后来,也先看到这一点,通过征讨东察合台汗国,强娶卫思汗的妹妹。这样,他通过与黄金家族联姻,才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但是后来,他自己又宣布臣属于明朝,这让他再次失去向心力。

没有黄金家族这面旗帜,蒙古也就没有一定要把明朝拿下来的那个干劲了。

(参考资料:《蒙古源流》《黄金史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