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0年,中国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今年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文件明确提出,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2022年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

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阶段(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全面振兴)(1)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考虑到每个地区和每个群体。如果不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就不能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对解决贫困问题非常重视。另外,我们还打赢了“三大攻坚战”,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我们还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农村发展有很大潜力

当前,我国的城市发展水平已经相当高了,但是农村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如果我们不把农村全面发展起来,不能使乡村振兴,那我们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实现不了。

2019年,中国的农业增加值占GDP的7.14%。但是,我们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36.11%,这还是在大量农村人口常住城市以后的数字。所以我们必须要为农村人口创收。

解决创收的问题,我们需要做大做强农村的产业,不仅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也要发展。日本的农民不全以第一产业为生,他们还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通过分析可知,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短板在农村。

这些年我国的农业发展很快,农村人均收入和城镇人均收入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农村的发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要加强。我们要把农村建成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模样。另外,农村的治理水平还要加强。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时间上看,脱贫攻坚时间短,乡村振兴时间长。脱贫攻坚从2013年开始,到2020年结束;乡村振兴从201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由此可以看出,乡村振兴势必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持久战。

第二,从对象上看,脱贫攻坚主要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覆盖所有农村区域和农村人口。脱贫攻坚主要针对贫困地区,包括四个片区、832个贫困县、12.8万个贫困村以及部分其他地区的贫困户;乡村振兴针对所有农村地区和所有农村人口,同时力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双向流动,覆盖面远超前者。

第三,从目标上看,脱贫攻坚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乡村振兴缓解相对贫困、缩小收入差距。脱贫攻坚解决基本需求问题,要求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稳定增收,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灭区域性整体贫困;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标准远高于前者。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两者是紧密衔接的。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